分享

广西穷小子,专科学历,疫情靠疫苗赚1000亿,逆袭成重庆首富

 朱小鹿 2022-06-20 发布于湖北

       

武汉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博士后,一门心思搞科研,业余写稿不荒废,努力给你惊喜。

——朱小鹿

一场疫情将人们生活扰乱,作为疫苗巨头的他,积极研发新冠疫苗。
 
即使疫苗紧缺,他也坚持不发国难财。
 
然而,他却在短短半年内,赚得盆满钵满,身家暴涨1000亿,登顶重庆首富。
 
他就是蒋仁生。
 
(蒋仁生)
 

“比起赚钱,我更记得我也是中国人”

 
2020年初,新冠病毒爆发,全国陷入恐慌。
 
普通人的正常生活被按下暂停键,大家往后逃命,而有批人却冲上前救命。
 
收到风声,还在家中过年的蒋仁生,大年初三顾不上通知家人一声,就紧急赶回公司。
 
返程路上,他马上通知各部门负责人。
 
从每个项目中抽调出几个技术骨干,组成研发精英团队,迅速投入研发疫苗工作。
 
 
蒋仁生曾在防疫站做过疾控工作,他深知这次疫情来势凶猛。
 
在这只洪水猛兽面前,老百姓的命如草芥,根本没有任何还手之力。
 
作为生物制品领域的舵手,他一定要在最短时间内,给老百姓建立一条“护城河”。
 
在他的命令下,整个研发团队放弃春节休假,待在实验室,不分昼夜研发疫苗。
 
通常来说,无论哪种疫苗,疫苗的研发至少需要8至10年,其中投入的成本难以想象。
 
可眼下,很显然,新冠的肆虐根本没有留给蒋仁生这么多时间。
 
这是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比赛,与时间拔河的较量,他们只能赢,不能输。
 
最要命的是,死神已经出招,早已以得意的姿态,向奋战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示威,吞噬了不少人的性命。
 
然而,蒋仁生连死神手里的底牌都猜不透。
 
 
新冠病毒到底是什么,他一头雾水。
 
但蒋仁生已经没有时间考虑,只能一头了解情况,一边催促研发团队加班加点。
 
“就想着调动所有资源和人力,把疫苗研发工作尽量往前推进。

即便失败了,也是为防疫做了贡献。”
 
为了加快速度,蒋仁生拍板决定,将刚刚完工的狂犬疫苗车间改造成新冠病毒疫苗生产车间。
 
而当初,建造这个车间,蒋仁生花了3亿。
 
新冠病毒在前,所有的事情都得让步,蒋仁生没有任何怨言。
 
“为了控制疫情,大家别无选择,只能义无反顾地干下去。

承担社会责任,不是讲讲而已,要通过行动去诠释和践行,我们不去做,谁还去做?”
 
当时,疫苗研发后期,要进行三期临床试验,可国内没有条件试验,必须到国外。
 
可那时,国内疫情正在高潮期,国外更是一片水深火热。
 
研发人员到国外做试验,等于是冒着生命危险去的。
 
这让蒋仁生犯难了,一边是研发人员的性命,一边是全国人民的性命,蒋仁生举棋不定。
 
作为老板,他断不能拿着员工的性命开玩笑。

作为中国人,他更肩负着保护同胞的使命。
 
结果,还没等蒋仁生下决定,研发人员纷纷抢先报名参加,自愿充当冲在最前头的那个人。
 
 
就这样,在多方配合下,新冠疫苗终于研发出来,成功从死神手里夺回无数条人命,挽救了数千万家庭。
 
偶尔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直做好事。
 
2005年,安徽、江苏等地,爆发C群脑膜炎疫情。
 
不得不说,蒋仁生颇有远见,早在疫情爆发前,他就嗅到了脑膜炎疫苗的潜力。
 
当时,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是全国唯一一家生产A+C脑膜炎疫苗的机构。
 
蒋仁生果断砸重金,与对方合作,签下全国独家授权代理合同。
 
前脚刚拿下代理权,后头C群脑膜炎就爆发了。
 
一夜之间,脑膜炎疫苗成了紧俏货。
 
作为全国唯一代理商,蒋仁生无疑占据上风。
 
其他机构纷纷闻着味儿凑过来了,挥舞着钞票,想从他这边买断疫苗。
 
买家表示,只要他敢开价,他们马上照单全收。
 
这分明就是赚钱的好时机,蒋仁生大可坐地起价,大赚一笔。
 
可蒋仁生偏不走寻常路,拒绝了送上门的钞票,买家们吃了闭门羹。
 
蒋仁生按照原价,将所有的疫苗运往各省疫情疾控部门。
 
那一年,蒋仁生卖出2000万支疫苗,赚得钱包都胀破了皮。
 
可他如果趁机狠敲一笔,绝对赚得比得手的多。
 
 
有人问他,当时为什么不涨价卖给别人?
 
蒋仁生理所当然地说:“金钱的诱惑的确很大,但良心告诉我,绝不能发国难财。”
 
他本可以选择当个完全的商人,可他偏偏在最能赚钱的时候,只记得自己是个中国人。
 
在《流浪地球》里有一句话: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就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
 
直到这场灾难变得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当别人受难的时候,我们只顾着利用他人的痛苦,赚自己的钱。
 
直到最后受难的是我们,我们也成了他人赚钱的工具。
 
谁都不是一座孤岛,我们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在疫情面前,没有商人,只有普通人!
 
如果没有良心,蒋仁生也不可能有如今的3600亿商业帝国。
 

“坐以待毙,不如逆天改命”

 
别看蒋仁生如今腰缠万贯,57岁前,他的确是个普通人。
 
准确地说,是个穷人。
 
1953年,蒋仁生出生在广西桂林灌阳县水车乡的秀水屯出生。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然而秀水屯与它根本沾不上边。
 
所见之处,穷困潦倒,人们出行只能渡船,到县城就有40多公里。
 
 
蒋家共有6个孩子,蒋仁生不偏不倚,排行老四。
 
他出生那会,老蒋已经38岁。
 
家徒四壁,一家人住在破烂的祖宅里。
 
夏天时,屋外下大雨,屋里小雨淅淅沥沥,屋顶漏水严重;
 
冬天一来,一刮风,像是要将这间房子连根拔起,吹得摇摇欲坠。
 
靠着父母两份可怜的收入,要想养活几个孩子,简直是痴人说梦。
 
可即使再穷,父母依然坚信,穷人不读书永远都不会有出息。
 
当然,一同供6个孩子,着实太吃力。
 
于是,他们决定,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一个孩子上学。
 
蒋仁生正是那个被上天选中的孩子,得到了唯一的入学机会。
 
好在,蒋仁生特别争气,成绩一直很拔尖,平安无事读到高中。
 
结果,高中刚毕业,蒋仁生还没来得及上高考考场露两手,全国教育叫停。
 
几天的功夫,蒋仁生成了失学少年。
 
那时候,拥有高中学历的人,可谓是凤毛麟角,远不比现在遍地大学生。
 
于是,17岁的蒋仁生选择回家乡当老师。
 
 
当时,农村僧多粥少,留守儿童多,恨不得一个老师掰成两个用。
 
蒋仁生既当语文老师,又教数学,忙得焦头烂额。
 
但老师工资也不高,教到最后也只是两袖清风、口袋空空。
 
因此,蒋仁生平日里还得下地干农活,帮忙干些家务活。
 
然而,蒋仁生心里还一直惦记着一件事,期待能靠着它跃入龙门。
 
教书7年后,蒋仁生终于等到了。
 
1977年高考恢复,蒋仁生高兴得彻夜难眠。
 
命运终于朝它抛出鱼饵,无论如何,他也要紧紧咬住,抓紧上岸求生。
 
经过10年停滞,高考一恢复,大家一窝蜂地涌向考场。
 
那一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大概有570万人,可录取人数只有区区28万,竞争程度与现在有得一拼。
 
而且,当时临近高考前一个月,官方才放出消息通知恢复。
 
只有短短一个月的复习时间。
 
 
于是,蒋仁生白天教书,下课后做农活,晚上挑灯夜读,熬到天亮早已是家常便饭。
 
“那一个月,几乎忘记睡觉是什么滋味,满脑子只有高考。”
 
幸好,所有的努力都没有被辜负,蒋仁生顺利考入桂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曾经读过一段话:
 
每个人都会经历三次成长,第一次是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
 
第二次是发现即使再怎么努力,也不能扭转乾坤;
 
第三次是明知道结局可能不好,却还是全力以赴。
 
蒋仁生17岁,便已经进入了第三阶段。
 
明知道自己胜算不大,却还是要跟命运硬碰硬,期待着“万一”成真。
 
知命而不认命,才能逆天改命。
 

“不要逞强,要懂得借力打力”

 
1980年,蒋仁生大专毕业,分配到灌阳县卫生防疫站。
 
至此,蒋仁生终于打了一场漂亮翻身仗,吃上了城里的一口饭。
 
由于他工作能力出色,很快就被提拔为防疫站副站长。
 
10年后,蒋仁生的事业再上一台阶,被调往省城南宁卫生防疫站。
 
换了个地儿,蒋仁生依旧一路高歌猛进。
 
 
先是到计划免疫科担任副科长,屁股还没坐热乎,又被派往生物制品科,任科长。
 
按理说,混到如此地位,蒋仁生后半辈子几乎不用愁了。
 
然而,蒋仁生一声不响,愣是将好不容易得来的铁饭碗摔了。
 
1999年,蒋仁生将自己清零,重新回到起跑线上,只不过这次他站在不同的赛道上。
 
他背井离乡,来到成都谋生。

凭借自己的优秀履历,蒋仁生进入一家疫苗公司,当一名销售员。
 
放着好好的科长不当,却跑去干销售,旁人实在看不透蒋仁生的心思,只觉得他太傻。
 
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只看到销售员的奔波,而蒋仁生则是瞥见了疫苗背后的巨大市场。
 
蒋仁生料定,在经济日渐发展的时代,健康肯定是重中之重。
 
而保障人们健康的疫苗行业,在不久的将来,绝对能迎来它的春天。
 
 
而自己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先入场摸清游戏规则,抢先安营扎寨,再等裁判吹口哨。
 
于是,他才毅然决然辞职,奔赴疫苗公司偷师学艺。
 
学艺到手了,人脉也有了,就差搭台子排兵布阵。
 
可要想完全靠自己,一点一点打地基,怕是干到猴年马月,这台子还没落地。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重庆金鑫生物制品公司经营不善,濒临倒闭。
 
蒋仁生打听到这个消息,立马揣着50万,买下这家公司。
 
公司改姓“蒋”后,蒋仁生将公司名字改为智飞生物,寓意插上智慧的翅膀,飞云直上。
 
两只脚完全迈入疫苗行业,蒋仁生将胃口对准肺结核病,准备研发预防疫苗。
 
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蒋仁生没有技术。
 
合伙人建议,砸钱打造一批研发团队,可蒋仁生认为,那样成本太高,进展太慢。
 
他必须将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与其自己造,还不如“拿来主义”。
 
蒋仁生发现,安徽龙科马有基础技术。
 
于是,他二话不说就将人家收购,“占为己有”。
 
就这样,经过几年努力,肺结核疫苗终于出炉。
 
2010年9月28日,蒋仁生乘胜追击,推动公司在创业板上市。
 
上市仅两天,蒋仁生身家水涨船高,达到90亿跃居创业板富豪榜首。
 
 
而公司总市值更如脱缰野马,一路狂奔跨过百亿门槛,突破160亿。
 
57岁的蒋仁生,站在重庆嘉陵江边上,春风得意,大有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气势。
 
普通人干活,只懂用蛮力,而聪明的人,总会“投机取巧”,借力打力,蒋仁生恰巧是后者。
 
经济学上有个博弈理论,叫“智猪博弈”。
 
在一个猪圈里,猪圈的两端,左端撑着杆子,右端挂着食槽。
 
现在有两只猪,大猪和小猪。
 
如果想吃东西,它们必须要从这头跑过去,拉下杆子,食物才能掉入那头的食槽里。
 
一般来说,大家都会拼尽全力跑到对面,拉下杆子,然后再使劲跑回来吃东西。
 
可是,无形之中,所有的体力早在这一来一回之间消耗殆尽。
 
因此,最理智的操作就是,小猪待在原地不动,让大猪去拉杆子,自己等着食槽掉下食物。
 
如果在竞争市场上,你是占下风的那一方,你应该等着老大去“拉杆”,让他去替你开拓市场。
 
而你要做的,就是看准时机搭上他的便车,再慢慢将方向盘抢过来。
 
蒋仁生正是借力打力,挥他人的拍子,打出自己完美的一球。
  

“不会下蛋的鹅,不是好鹅”

 
蒋仁生虽说借助别人的摊子,完成了自己的疫苗春秋大梦。
 
但目前看来,恐怕也有梦醒的一天。
 
 
刚开始,蒋仁生潜心研发疫苗,只要是为了疫苗研发,蒋仁生非常敢下血本。
 
曾经,有个研发人员看中一台带冷冻功能的离心机,正准备跟蒋仁生申请购买。
 
可一打探价格,他沉默了。
 
一台竟需要80万,比当初公司都贵!
 
蒋仁生一听,马上敲桌子,“买!为了研发出好疫苗,花100万也得买!”
 
说得轻巧,可上哪找钱?
 
别说80万,当时公司账户连8万都没有。
 
蒋仁生走投无路,只能忍痛割爱,将自家房子卖了,搬进员工集体宿舍。
 
春节过年,别人家团团圆圆坐在家里吃饭。

而蒋仁生买不起年货,跟妻子窝在员工宿舍,凑合吃了顿稍微像样的年夜饭。
 
蒋仁生将全副身家都搭进去,只为了研制出质量过关的疫苗。
 
然而,一旦走上资本的轮盘,要想时时刻刻处于上风,就必须马不停蹄往前跑。
 
而研制一种疫苗,怎可能几天速成搞定?
 
况且,研发疫苗,没有钱万万不能。
 
 
于是,蒋仁生做起了代理疫苗,靠代理销售疫苗回血,维持疫苗研发资金链。
 
没成想,无心插柳柳成荫,疫苗代理却成了公司的摇钱树。
 
2015年,公司销售额逼近8亿,大部分利润都来自于代理疫苗。
 
可是,有暴利就有漏洞。
 
2016年,一批价值5.7亿元的非法疫苗被查封,整个疫苗行业引发了一场大地震。
 
国家介入管控,剔除了疫苗中间商环节,要求厂家直接供货给医疗机构。
 
这无疑是动了蒋仁生的奶酪,那一年公司利润一路下滑,只剩下3300万元。
 
而前一年,公司创造了2亿利润。
 
2亿元与3300万元,这其中多的是蒋仁生凉了半截的心。
 
但很快,国家一项措施的推进,迅速捂热了蒋仁生的心。
 
非法疫苗案风波过后,国家虽然取消了国内经销商的合法地位。
 
对于国外疫苗厂商,则一律禁止他们直接对接医疗机构,必须通过代理商全权销售。
 
既然这条路走不通,那何不绕道而行?反正只是换汤不换药。
 
 
于是,蒋仁生与国际疫苗大厂默沙东合作,拿下HPV疫苗独家代理权。

不得不说,蒋仁生可真是赶趟儿了,刚拿下独家代理权,国内就掀起打HPV疫苗的浪潮。
 
之后,默沙东四价HPV疫苗、九价HPV疫苗陆续进入中国。
 
HPV疫苗成了女性们的香饽饽,蒋仁生成了最大的赢家。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达306亿元,公司总市值一度超过3600亿。
 
作为掌门人,蒋仁生也以244亿美元身家,跻身福布斯全球富豪榜。
 
疫情刚爆发那年,短短半年时间,蒋仁生就赚到1000亿元,令同行们纷纷甘拜下风。
 
然而,背靠着大树好乘凉,就怕大树倒下,自己没了避暑山庄。
 
 
没有核心竞争力,一味拿着现成的产品,去跟别人竞争,兴许还能抢到红利。
 
可红利一消失,徒有产品,没有技术,我们只能在茫茫大海中孤身裸泳。
 
一只鹅下蛋,蛋能够卖钱,那只能说明我们推销能力过硬,跟鹅本身关系不大。
 
它的蛋相当于产品,那只鹅才是最核心竞争力。
 
孵蛋,那是鹅该关心的事,而我们该操心的是如何将鹅养大养肥。
 
有了强壮的鹅,还怕它下不了蛋吗?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时代,红利被撕咬、瓜分得所剩无几。
 
红利是跟着时代走的,只有专利独属于我们个人。
 
不会下蛋的鹅,不是好鹅,只会拿来主义的人,也难以成大事。

 
作者:朱小鹿&罗小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