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三历史国别史专题复习之法国史
()科技
成为民族国家强化
新航路开辟
早期殖民扩张
16世纪,宗教改革,加尔文教形成。
17——18世纪初 1777年,美国萨拉托加战役后,法美共同对英作战。
1781年,美法联军取得约克镇大捷。
1783年,美英在巴黎签订条约。
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
拿破仑的政治和军事活动:
政治活动:
1799年,雾月政变
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
1810年,登上欧洲霸主宝座。
拿破仑改造法国:
用人方面:用人唯贤,重用人才。
宗教方面:宗教宽容,承认天主教为国教。
政治方面:精简编制,将政府改革成高效的军事体制;剥夺人民民主权利。
经济方面:建立法兰西银行,整顿国家财政,扶植资本主义发展。
军事方面:废除雇佣兵制,实行征兵制(农民为主)。
法律方面:1804年,颁布民法典,即《拿破仑法典》。
外交方面:1806年,实行“大陆封锁令”。
拿破仑的军事活动:
1793年,土伦战役,崭露头角。
1795年,巴黎平叛,成为救星。
1796年,进军意大利,取得胜利。(打败第一次反法联盟)
1798年,远征埃及,以切断英国与印度之间的交通线。
1801年,夺取在意大利失去的胜利成果,并迫使奥地利和英国承认法国在欧洲占领的领土。(打败第二次反法联盟)
1805年,奥斯特里茨战役(三皇会战),取得胜利。(打败第三次反法联盟)
1806年,打败反法联盟急先锋普鲁士。(打败第四次反法联盟)
1809年,粉碎第五次反法联盟,占领除英国俄国外的整个欧洲。1810年,登上欧洲大陆霸主宝座。
1812年,远征俄国。
1813年 莱比锡之战(民族之战,各附庸国及诸小邦趁机摆脱法国的控制),法军惨败。(第六次反法联盟)
1815年,滑铁卢战役,拿破仑流放。(第七次反法联盟)
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 1756—1763年英法战争失败8世纪末初期间社会动荡,工业革命进程到影响
17到18世纪,启蒙运动高潮:
伏尔泰:《哲学通信》
主张:提倡自然权利说,但不反对财产上的不平等。反对君主专制又主张“开明专制”。
地位:启蒙运动的领袖,思想有局限。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地位: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者。
主张:提倡三权分立。
①目的:保证政治民主及人民自由;
②内容:一个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各自归属见P111)即权力进行制约和平衡。
是古代希腊、罗马政治理论的发展,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卢梭:《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主张: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主权在民。(理解见P111知识链接);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指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地位: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人民主权的捍卫者。
评价:否定了封建王权的合法性,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直接影响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
生物进化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843年,马克思在巴黎,在巴黎的生活是马克思一生的转折点。主编《德法年鉴》。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条约条约1870年普法战争(战后法德矛盾尖锐革命进一步展 空想社会主义:
圣西门、傅立叶,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判,同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各种设想。
浪漫主义勃兴(19世纪上半叶):
雨果:《巴黎圣母院》(浪漫主义)《悲惨世界》(现实与浪漫相结合的作品,背景是真实的,故事情节、人物、语言是浪漫主义的。)赞美人类美好的心灵,同时揭露复辟后法国社会的黑暗和堕落。
德拉克洛瓦。
代表作:《自由引导人民》。将浪漫主义绘画艺术推向高峰。其作品荡气回肠,富于激情,鼓舞着人们为争取自由和解放而斗争,他本人被称为“浪漫主义的狮子”。
现实主义产生发展(19世纪中期):
司汤达:《红与黑》猛烈抨击了法国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族的贪婪与卑劣,真实地再现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法国社会的真实状况。他标志着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诞生,司汤达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
巴尔扎克: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善于揭露金钱社会中的罪恶与丑陋。代表作有《人间喜剧》,作品痛斥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无情,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金钱至上的罪恶,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
印象派(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
莫奈:将光和色作为研究的中心,在画面中造成光和色的生动明快效果,追求光与色的效果。代表作《日出.印象》。
爱国主义与民族复仇主义思潮交织后八国联军侵华协约国集团1914——1918年一战主战场
1919年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
主张最大限度削弱德国未获得成功
一战后,外交政策转变1939——1945年二战1940年投降维希
二战后:
追随美国:
1947年,接受马歇尔计划援助。
1949年,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北约。
推动欧洲一体化:
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签订《巴黎和约》,建立欧洲煤钢联营。
意义: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和政治联系,推动了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和解,促进成员国经济的发展,为欧洲统一奠定政治基础。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成立。
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73年,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要努力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
1975年,“欧洲议会”成立。
1991年,欧共体12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订《欧洲联盟条约》。
1993年,《马约》生效,欧盟成立。
1999年,欧元正式启用。
2002年,欧元进入流通领域。
1964中法建交。 1944年7月,参加“布雷顿森林体系”。
二战后建立计划指导型经济
推动欧洲一体化:
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签订《巴黎和约》,建立欧洲煤钢联营。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成立。
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91年,欧共体12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订《欧洲联盟条约》。
1993年,《马约》生效,欧盟成立。
1999年,欧元正式启用。
2002年,欧元进入流通领域。
欧洲一体化的影响:
①经济上:促进了欧共体国家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的经济一体化,促成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
②政治上:经济一体化推动政治一体化,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有利于摆脱美国控制。促进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③国际上:极大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成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强大推动力;推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特征:从经济一体化到经济、政治一体化;一体化的领域扩大,程度加深,范围扩大,国家增加。统一货币。 20世纪初期现代主义产生发展
文学家罗曼罗兰。代表作《约翰.克里斯多夫》,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他本人也被称为“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
科技:
赛列克第一个提出“电视”这一名称。
1923年,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理论,认为微观粒子也具有波动性,将量子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中法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古代史: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到欧洲,推动法国文明的发展。儒家思想西传,受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的推崇。
近代史:1865-1860年,与英国发支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900年,参与瓜分中国和八国联军侵华,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法国启蒙思想对中国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922年,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成立。邓小平加入该组织。(邓小平为什么要旅法?)
现代史:新中国建立初,法国追随美国,敌视中国。
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推动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从而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8年的殖民战争。
1964年中法建交。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