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比大小
2022-06-20 | 阅:  转:  |  分享 
  
课题比大小课时教材与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前面学习的一一对应比较大小的方法基础上的。为了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从已掌握的
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独立地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出谁多谁少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从而引入“>”“<”和“=”三种关系
符号。由于此前学生已经有了一部分知识的储备,有的学生已经认识或者是见过“>”“<”和“=”这三种符号。因此符号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完
全陌生。于是本节课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自己去探索、去研究符号的意义和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体会到符号可以让他们一眼
看出谁大谁小,从而体会数学符号简洁、明了的应用功能,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以及创新意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这三
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3、培养学生
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重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
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难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建立符号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
香蕉、1~5数字卡片。过程设计一、复习旧知1、师报数字请学生拿:2、5、3、1、4。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
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同桌互相检查、纠正。3、除了从大到小排,还可以怎么排?(从中引入课题:比大小)二、探究新知(一)观察主
题图,回答问题【出示主题图】师讲故事: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
,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1、你在图上看
到了什么?能用上数学的数字说一说吗?学生说完后,课件出示。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学习“>”“<”和“=”1、教学“=”(猴和桃比)。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
书:“=”)2、教学“>”(猴和香蕉比)。(1)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2)请学生观察“>”,“一条大鱼
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
鱼。”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
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5、发散思维。(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2)同学们,你们
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三、知识运用1、数一数,比一比2、课件出
示思考题①先让学生说说看懂了什么?②小猴的话对吗?3、开放题:课件出示题目四、课堂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五、完成课堂作业本作业设
计板书设计比大小3=33>23<4等于号大于号小于号教学反思
献花(0)
+1
(本文系在羡智库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