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必修1 第三章 第7讲
2022-06-20 | 阅:  转:  |  分享 
  
第7讲气压带和风带[考纲呈现]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考纲解读]1.综合思维:联系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从时空综合
的角度分析气压带、风带的空间分布、随季节的移动规律,从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2.区域认知:通
过对比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差异、东亚和南亚季风的差异,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事物,明确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思维导图]1.气压带、风带的
形成和分布(1)气压带、风带的名称:A赤道低气压带,B东北信风带,C副热带高气压带,D盛行西风带,E副极地低气压带,F极地东风带,
G极地高气压带。(2)三圈环流的名称:①低纬环流,②中纬环流,③高纬环流。(3)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
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夏季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北,冬季位置偏南。位置如图所示:综合思维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纬受热不均
和地转偏向力。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动力原因形成的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2.气压带、风带对
降水的影响(1)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2)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3)极
地东风和信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中纬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3.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
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
制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常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冰原气候全年严寒,降水稀少常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降水季节分配
均匀(2)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赤道低气压带热带草原气候湿季高温多雨信风带干
季高温少雨西风带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炎热干燥(海南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
,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风城”之称,下图示意惠灵顿的位置。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答案地处西风带,常年盛行偏西风,两岛之
间为海峡,风速加快;依山面海,迎风。学科关键能力提升(1)审题:你从上述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到哪些地理信息?答案惠灵顿三面环山,一面
朝海,海在西面;惠灵顿常年多风;惠灵顿在经度180°附近,纬度40°S以南;两岛一南一北,惠灵顿临海峡。(2)破题:你在解答上题时
调用了哪些地理知识?用到哪些技巧方法?答案30°S~60°S之间主要由西风带控制,盛行西北风;受狭管效应影响,海峡处通常风力较大
。技巧方法:在图中画出西北风,会发现海峡走向大致与风向一致,所以风力较大。(3)解题:解答上题,你想从哪些方面分析?答案从风带类
型、海峡及走向、地形等方面分析。考向结合区域图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对天气的影响(全国文综Ⅱ)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
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1~2题。1.
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2.夏季,S市主要受()A.季风影响B.
西风带影响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答案1.C2.D解析S市位于30°N~40°N太平洋东岸,夏季由于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下沉气流,风力较弱,导致常被雾笼罩。3.(四川文综)下图中M、N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读图,回答问题。从大
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分析,比较M、N两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答案冬半年M渔场和N渔场都盛行西风,阴雨天气多,海面风浪大;夏半年N
渔场仍盛行西风,而M渔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多晴朗高温天气,海面风浪小。解析图示为北大西洋(局部)及附近地区图,从M、N所处的位置
看,M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区域,冬、夏季气候特点不同,N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的天气状况下降水、风浪等
对渔场捕捞作业的影响。1.北半球的气压中心(1)季节:图1代表北半球的冬季,判断理由是陆地上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图2则相反
。(2)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N是亚洲(印度)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2.季风环
流(1)季风及成因:D的成因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A、B、C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季风的性质:A寒冷干燥,所经地区
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干燥;C温暖湿润。(3)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项目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季节冬季夏季冬季夏季风向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
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副热带太平洋蒙古、西伯利亚(亚欧大陆内部)赤道附近印度洋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位置
的季节移动性质寒冷干燥炎热多雨温暖干燥高温高湿比较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分布地区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印度半岛、中南
半岛、我国西南地区等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影响雨热同期不利影响寒潮、
旱涝等灾害旱涝灾害补充点拨南亚夏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但仍然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拓展延伸澳大利亚北部
的风向及成因(1)7月份,澳大利亚北部盛行东南风,属于东南信风。(2)1月份,澳大利亚北部盛行西北风,由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
转而成。(海南地理)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内陆则高达49℃。读图,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A.沿岸暖流的
增温作用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答案D学科关键能力提升(1)审题:你从上述材料和设
问中获取和解读到哪些地理信息?答案时间为夏季;现象为内陆和沿海气温均高于40℃;求问夏季干热的原因;由图知,该半岛位于波斯湾南岸
,属于阿拉伯半岛;该半岛东部有一南北走向的山脉。(2)破题:解答上题,你调用了哪些地理知识?用到哪些技巧方法?答案西亚、东非的大
陆轮廓和海陆分布;夏季风的形成原理和分布区域;海洋是大气的水汽来源,向岸风控制区湿润多雨,离岸风控制区气候干燥。技巧方法:绘制西亚
和非洲轮廓图,并画出重要的经线和纬线。(3)解题:解答上题如何辨别选项?答案A项与题目中“干”不符;背风坡会出现干热,迎风坡会出
现湿润,但由材料知,该岛没有此种情况;由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知,该地夏季主要受季风环流影响。考向一结合亚欧大陆的气压分布判断日期(
2018·北京文综)下图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题。1.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A
.冬至B.小满C.夏至D.立秋答案A解析由图中北半球中高纬陆地受高压影响可知,此时亚洲高压控制亚欧大陆,且势力强盛,应为
北半球冬季,最接近冬至日。考向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天气现象2.(重庆文综)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
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A.蒙
古高压B.印度低压C.阿留申低压D.夏威夷高压答案A解析寒露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秋季,北方冷空气势力渐强,处在冷高压
控制之下。因此引起我国此时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蒙古高压。考向三气压带、风带移动引起的天气现象3.(安徽文综)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
图”。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A.反气旋频繁过境B.受沿岸寒流影响C.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D.西南季风带
来丰沛水汽答案D解析从图中经纬度、海陆轮廓及特殊地理事物(如安达曼海、泰国湾等)信息判断出该区域主要位于东南亚地区,为热带季风
气候。夏季,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水汽丰沛,受地形的抬升作用,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2020·洛阳模拟)下图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
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关于甲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冬季北移,夏季北移B.气温低,气流下沉C.控制地区昼夜温差小
D.控制地区降水稀少2.有关a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乙风带与甲气压带交替控制B.全年受乙风带影响,降水稀少C.终年温和
多雨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答案1.D2.C解析第1题,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甲为北
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受其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气温高,天气晴朗,昼夜温差大。第2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a地地处欧洲西部,终年
受西风带影响,全年温和多雨。(2020·南昌调研)读“印度洋季风示意图”,回答3~4题。3.图中盛行风①的性质是()A.暖湿B
.冷湿C.热干D.冷干4.与盛行风①形成原因无关的是()A.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B.海陆轮廓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地转
偏向力答案3.A4.B解析第3题,①为盛行西北风,是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且从海洋吹向陆地,故性质为暖湿。故A项正确。第4题,
盛行风①是北半球东北信风随气压带、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转形成的,同时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与海陆轮廓无关
。故B项正确。(2019·天津一中下学期模拟)读“50°N纬线(图1)和180°经线(图2)部分区域某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第
5题。5.图中乙、丙两地气压中心()A.都是逆时针水平气流B.大气垂直运动方向不同C.都出现在当地的冬季D.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同答
案D解析图中乙、丙两地均位于北半球,且乙地是亚洲高压、丙地为夏威夷高压,则水平气流为顺时针辐散、垂直运动方向都是下沉;亚洲高压
出现在冬季,夏威夷高压出现在夏季;亚洲高压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威夷高压成因是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热低压切断,其形成原因不同。
(2020·兰州质检)无风带是指无盛行风向,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的地区。下图阴影地区为“7月无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该地区7月盛
行风向。读图,完成6~7题。6.关于甲、乙无风带说法正确的是()A.气流垂直运动不同B.天气状况基本相同C.形成原因相同D.
气候特征相同7.关于丙、丁两地盛行风向说法正确的是()A.丁地盛行风可能影响我国西南地区B.丙地盛行风越过赤道,形成东南信风C.
丁地盛行风强弱与夏威夷高压有关D.在丙地盛行风作用下,形成赤道逆流答案6.A7.A解析第6题,甲地位于赤道低气压带,由于受热
常年盛行上升气流,形成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乙地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由于动力原因,常年盛行下沉气流,形成终年高温少雨的热带沙
漠气候,故A项正确。第7题,丁地的盛行风是由于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形成的西南风,我国的西南
地区夏季受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高温多雨;丙地此时盛行东北信风,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形成西北风;在丙地东
北信风的影响下形成北赤道暖流,据此判断A项正确。(2019·山东枣庄验收)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
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指数大的年份夏季风偏强,反之夏季风偏弱。下图示意“东亚1960~1999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逐年变化情况”。读
图,完成8~9题。8.图示时段东亚地区()A.陆表温度总是比海表温度高B.陆表与海表温度均持续上升C.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
际变化D.夏季风逐年增强9.根据图示信息推断,1966年和1993年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旱涝情况是()A.两个年份南部皆旱B.两个年
份南部皆涝C.1966年北涝南旱、1993年北旱南涝D.1966年北旱南涝、1993年北涝南旱答案8.C9.C解析第8题,结
合题干信息判断,海陆热力差指数不同年份差异明显,说明海陆热力差异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第9题,1966年海陆热力差指数为正值,说明该
年份副热带高气压带势力较强,致使我国锋面雨带向北推移较快,导致南旱北涝;1993年与之相反。下图为“沿20°E经线所作的某大洲地形
剖面图及大气环流形势图”。读图,完成10~12题。10.若下列图中虚线表示等压面,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其中能正确表示上图中a地高
低空等压面及空气运动特征的是()11.图中c地风带的风向为()12.下列关于b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年高温多雨B.
冬季盛行西南风C.受信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D.常年受副热带气压带控制答案10.C11.D12.A解析第10题,读图
可知,图中a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地区,近地面气压高,等压面向上凸出,气流下沉,高空与之相反。第11题,读图可知,图
中c地位于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之间,盛行东北信风,故选D项。第12题,据图文材料可知,b地为刚果盆地,主要受赤道低气
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13.读“世界部分区域气候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比较甲、乙两地气候
特征的异同点。(2)简述甲地和乙地降水的主要成因。(3)分析甲地冬季风大于夏季风的原因。(4)简述风带的移动对丙地夏季降水的影响。
答案(1)相同点:夏季温度较高,冬季温和。不同点:甲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降水较多;乙地为地中海气候,降水主要
集中在冬季,降水相对较少。(2)甲地主要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来自太平洋的夏季风带来降水;乙地主要是受风带的影响,来自大西洋
的西风带来降水。(3)甲地冬季由于高纬度大陆和低纬度海洋间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夏季由于温差较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
力弱。(4)北半球夏季,南半球的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南季风,西南季风来自热带海洋,给丙地带来大量降水。
14.读“全球某月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的季节是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时控制甲岛的大气活动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甲岛的风向是________________。(3)某月份干燥的东北风与潮湿的西南风相会于乙地,试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过程。(4)简述亚欧大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对东亚农业生产的影响。答案(1)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北半球陆地出现高压中心,南半球陆地出现低压中心(或者赤道低气压带南移)(2)(冰岛)低压偏南风(3)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至乙地附近,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右偏为西南季风,从而与东北信风在此会合。(4)夏季,亚欧大陆被低压控制,冬季则被高压控制。由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明显,东亚形成了全球最典型的季风气候,该气候区雨热同期,使东亚地区成为典型的水稻种植区,但多旱涝灾害,不利于农业发展。
献花(0)
+1
(本文系在羡智库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