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明帝问王导:司马家是怎么得到天下的?

 dawn的图书馆 2022-06-20 发布于贵州
王导便将司马懿发动兵变、司马昭弑杀曹髦的历史娓娓道来。明帝掩面哭泣:“祖上如此缺德,晋朝又怎么能长久啊……”

司马绍是司马睿的长子,此人天性聪敏,能言善辩,深得父亲喜爱。有一天,司马睿抱着年幼的儿子打趣道:“你觉得是长安离你近,还是日头更近啊?”司马绍随口说:“肯定是长安近啊,你啥时候听说过有人从日头那过来?”司马睿闻而奇之。

转过天来,司马睿大宴宾客,想让儿子露露脸,于是又问了他同样的问题。谁知司马绍竟变了卦,说日头近。司马睿不高兴,质问他为何改口?小朋友说:“你一抬头就能瞅见太阳,但能看得见长安吗?”父亲再次被惊到,坚信儿子不是一般人。

长大后的司马绍更不得了,由于读书多,脑子活,他很早就展现出在抬杠方面的惊人天赋。在一次宫廷中的学术讨论会上,他单枪匹马与群臣讨论“圣人”的真假,包括王导在内的一帮饱学之士,竟被他辩的理屈词穷,不能应答!

但司马绍并非只是个杠精,在司马懿的诸多后代中,他算是个难得的明白人。登基后,他曾向王导请教先祖君临天下的前因后果。当得知司马懿发动兵变,司马昭弑杀曹髦的“光荣历史”后,他竟伤心的掩面哭泣,说:“祖上这么缺德,晋朝又怎么能长久啊!”

此外,司马绍还有一项突出的品质,那就是果决。322年,权臣王敦举兵叛乱,官军一触即溃。当时所有人都吓得心惊肉跳,唯有24岁的司马绍义愤填膺,跳上战车就要找老王拼命!

温峤在一边苦劝,他死活就是不听。温峤也恼,直接拔剑砍断了套马的缰绳,这才拦住了冲动的太子。

司马绍这个脾气令王敦非常忌惮,因此在击破建康、控制朝廷后,他特地召集百官开了个会,强烈要求废黜司马绍,更扬言:“此人不孝,有什么资格做太子!”

温峤针锋相对的怼道:“治国之道的精要是长治久安,太子有这个资质,又不曾违背周礼,那就是至孝!这种道理,岂是你们这些眼皮子短浅的人能见识到的!”大臣们一听,都觉着在理,于是纷纷劝说王敦。老王无奈,只得罢手。

不久后,司马睿在忧愤中病逝,司马绍顺利登基。但王敦人虽不在建康,却能遥控建康的一切,随着势力的日益扩张,他已经不满足于做权臣,而是要谋朝篡位,染指皇权。

面对危机重重的局面,司马绍却毫不畏惧。在与心腹们仔细分析过后,他发现,王敦虽然在军事上占绝对优势,但自己并非完全没有胜算。

首先,王敦的上一次出兵,主要是因为司马睿任用刁协、刘隗等心腹压制琅琊王氏。所以朝中普遍认为王敦是被皇帝欺负了,受了委屈才不得已而为之,对其颇多同情。

但这一次出兵,王敦就是直接冲着当皇帝来的。而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就是他的族弟,时任丞相的重臣王导!

王导和宗族子弟们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才是王氏的最佳生存状态。一旦王敦坏了规矩,好不容易建立起的东晋势必陷入四分五裂,王氏所付出的心血也将付诸东流。

其次,关于这次行动能否成功,连王敦自己心里都没底,因为风险实在太高。他曾想过放弃军权,归附朝廷。亦或按兵不动,据守武昌。但他的心腹钱凤、沈充太想当“开国功臣”,死催他出兵,老王才“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司马绍则整相反,王敦大军一动,他就摆出一副神机兴断、视死如归的架势,并迅速组成了以王导、祖约、温峤、郗鉴等重臣为核心的抵抗力量。眼见王敦迟迟不动,这位天子竟敢带领少数侍卫,亲自到芜湖刺探敌情!

绕着叛军的大营跑了一圈后,司马绍满意而归。卫兵察觉有异,立即向王敦报告。王敦当时正梦见一个太阳绕着他来回转,惊醒后大呼:“这肯定是那黄须鲜卑奴来了,快给我追!”(司马绍的生母荀氏是鲜卑人,有胡人的体貌特征)

为了造成自己已经跑远的假象,司马绍一直命令手下拿冷水浇马粪,并取出一根精致的七宝皮鞭,交给了在途中开客栈一名老妇,嘱咐她遇到追兵时,把鞭子给他们即可,并赏予重金。

不久,王敦的骑兵赶来了,老妇告诉他们:“那些人早都跑远了,只落下一根皮鞭。”追兵们见皮鞭精美,不由得玩赏了很久,又见途中的马粪已冷,便轻信司马绍已经跑远,遂撤军回营。

司马绍回宫不久,王导收到了王敦病重的情报,并马上带领宗族子弟大张旗鼓的给他发丧!司马绍也诈称王敦已死,趁机发动总攻,令叛军军心大乱!

王敦不胜忧惧,很快发病身亡。其心腹钱凤、沈充、王含等人虽负隅顽抗,但他们的才能不及王敦的百分之一,根本不是东晋官军的对手,相继兵败身死!

王敦之乱平定后,司马绍立即将江、徐、荆、湘四州之地的刺史委以他人,打散了王敦生前的势力范围,以为强干弱枝之用。但正当他要有一番更大的作为时,这位年富力强的天子却突然重疾,不治而亡,终年27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