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热情奏鸣曲》
永康六中林雅
【教学目标】
通过《热情奏鸣曲》作品欣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维也纳古典乐派后期的风格特征,培养学生热爱古典音乐的情怀。
通过《热情奏鸣曲》作品赏析,让学生了解“热情”主题的发展变化,以及主题重复、发展等创作手法的表现作用
通过聆听、演唱、对比、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主题,加深对主题的印象,培养学生分析评价音乐作品的能力
了解奏鸣曲及奏鸣曲式
【教学重点】
《热情奏鸣曲》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的赏析
【教学难点】
《热情奏鸣曲》主题的变化与发展
【教学过程】
导入
课前播放《欢乐颂》
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唱一下好吗?这是谁的作品?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
说说,你认识的贝多芬。
(学生各抒己见)(耳聋、坚强、脾气暴躁、激烈……)
《第九交响曲》是法国大革命的理想和成果被彻底摧毁的那一段时期写成的。在那艰难黑暗的日子里,这位日渐衰老的伟大作曲家,在耳朵失聪的情况下,仍然忠于革命的信念,依然对社会、对生活充满信心,始终以自己的音乐作为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号角。刚才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乐观、博爱、向上的贝多芬。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他另外一首钢琴作品。同学们听一听,你们又能感受到一个怎么样的贝多芬呢?
二、分段赏析《热情奏鸣曲》引子部分
引子部分【寻找热情】
1、音乐表现什么样的情绪?(充满热情、激情)
2、如果让你给它取个标题,你怎么取?
3、教师范弹,学生体会
音乐一开始就响起同音反复的军号声,急速下行的十六分音符,把人们引进了紧张的战斗气氛中。
这首曲子是贝多芬的《第23号钢琴奏鸣曲》,后人把它称为《“热情”奏鸣曲》,一直沿用至今。那什么是奏鸣曲呢?
三、简介奏鸣曲和奏鸣曲式
奏鸣曲(PPT以此呈现)
奏鸣曲(Sonata)通常是由3、4个相互形成对比的乐章构成的器乐套曲,用1件乐器独奏或1件乐器与钢琴合奏。
第一乐章:快板乐章,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慢板,变奏曲式、复三或自由奏鸣曲式。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或谐谑曲,复三段式。
第四乐章:快板或急板,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
奏鸣曲式(PPT以此呈现)
奏鸣曲式是乐曲的一种结构形式。
四、分段赏析《热情奏鸣曲》
(一)呈示部【感受热情】
1、思考:作品中是用了哪些创作手法感受“热情”的?
2、聆听主部主题
(1)节奏有什么特点?(追问:强调、加深人们音乐,音乐创作中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什么?反复)左手16分音符不停的上下翻滚
(2)旋律有什么变化?(音区、力度)
(教师范弹,PPT展示。追问,这种“热情”的情绪一步步……?)
力度由弱到强,旋律由单声部到多声部,且不断提高了音区,形象的表现了“热情”的一步步壮大过程。
(3)复听,并简单哼唱,进一步感受“热情”一步步壮大的过程,加深主题印象。(激光笔随乐谱跟点)
聆听副部主题
学唱副部主题(教师声音再厚实一点)
唱的时候,要把握力度的变化。
聆听副部主题
体会“sfp”的力度,这样的力度更能表现什么?
表现内心的力量,艰苦环境下,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勇于斗争的英雄气概。也表现了当时法国大革命虽然失败,但贝多芬依然对祖国充满着信心。
完整欣赏呈示部
用连续十六分音符的琶音作为结束,给音乐结尾做渐弱处理,将音乐巧妙的过渡到了展开部
(三)展开部【发展热情】
展开部是以呈示部主题充分进行发展的,我们来听听展开部是如何发展“热情”的呢?
聆听发展主题一(标题慢点出现)
思考:该主题是在呈示部哪个主题上发展起来的?依据是什么?
保留了左手琶音的翻滚,音区有所提高,在此基础上进行主题发展
对比发展主题二
(1)这两段旋律又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教师范唱的时候,注意切分音的力度)
同学们都没有发现,其实它隐藏得比较深呢。老师哼唱发展主题二,原来两段旋律有着相同的骨干音。展开部就是依据这呈示部的主题发展而来,在此我们也体会到这种“热情”是不断发展的,也进一步巩固了战斗中的热情、决心和必胜信心。
完整欣赏展开部
结尾有什么特点?(从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分析)
贝多芬在这里用了充满活力的和声,活跃的节奏,丰富的旋律,大大增强了展开部的戏剧性。
(四)再现部【再现热情】
1、完整聆听并思考:
这是再现了哪个部分?是如何再现“热情”的呢?是完全再现还是变化再现?
(五)尾声【延续热情】
1、聆听尾声
(1)速度和力度有什么变化?
PPT节奏()
力度()
乐曲用暴雨般的节奏,三个强有力的和弦,气势磅礴,既具有贝多芬特色,以排山倒海似的气势把热情推向最高潮,也预示着斗争将取得伟大的胜利。你们看,刚才演奏家在演奏最后三个和弦的时候,仿佛把“热情”完全迸发出来,我们也来试着做做演奏家,一起来体验一下。
(六)小结
贝多芬的学生曾问他“这首乐曲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是什么?”他回答到:“去读一下莎士比亚的名剧《暴风雨》吧!”而莎士比亚这一诗篇,正是表现人与大自然搏斗的大无畏精神,由此可见,《热情奏鸣曲》是一首思想性很高、战斗性很强的乐曲。
五、完整欣赏由巴伦勃依姆演奏的《热情奏鸣曲》
六、背景简介及小结
贝多芬一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但自从他崇拜的拿破仑称帝以后,并没有像他期望的那样,给予人们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他觉得人们还是应该靠自己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并且为此而奋斗。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才有了这部伟大的《热情奏鸣曲》的诞生。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也这样评价《热情奏鸣曲》:“我不知道有没有比《热情奏鸣曲》更好的东西了,我简直每天都想听它。这真是奇妙而非凡的音乐,我常用自豪的、也许是幼稚的心情想:人能创造出什么样的奇迹啊。”贝多芬就是那创造奇迹的人啊。
七、直接播放《复制贝多芬》片段
八、总结?
复杂的社会环境,个人的痛苦经历,铸造了贝多芬独特的音乐性格,充满矛盾、激烈冲突的戏剧性和勇往直前、热情澎湃的英雄性。“自由和进步”是贝多芬终生追求的艺术和人生目标。可以说象征着力量、意志、壮美、崇高精神的贝多芬音乐至今仍震撼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希望有了我们新一代人的传承,贝多芬的精神之光永不灭!
九、简介贝多芬作品
十、作业:
1、写一篇“热情”听后感
2、课后去聆听《第九(合唱)交响曲》
5
结束部
副部主题
连接部
主部主题
尾声
再现部
展开部
呈示部
引子
奏鸣曲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