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至,酷热已经登场,梅姑娘还在路上

 品茗客人 2022-06-20 发布于江苏

  高温黄色预警、甚至是橙色警报好几天,才迎来了一年中的夏至节气。

  2022年6月21日,农历壬寅虎年丙午月乙巳日黄昏时分,17时13分40秒,进入夏至节气。

  我要将进入夏至的日期说得更详细些,是为了后面说今年的“入伏”。

  这个时候,太阳运行到黄经90度,太阳直射到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中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大约为23度26分,大致是在我国的云南红河-广西百色-广州-台湾阿里山一线)。

  这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一年中的第十个节气。这一天,白昼最长,黑夜最短。

  夏至,夏天来了

  今年,这个节气是太名副其实了。夏至到来之前的四五天里,不仅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许多地方都已经让人尝到酷暑的滋味了。

  高温,黄色警报,橙色警报。

  太阳,是那么勤勉,那么尽职。“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这是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中的话。这简直就是这几天,我们这里的写照。

  夏至,应该是梅雨季的中间时段。

  在我们苏北里下河地区,梅雨季又叫“莳梅(霉)”,且是将“莳天”和“梅天”分开的。中间点就是夏至节气。从芒种开始到夏至这半个月为“莳天”,夏至到小暑这半月则为“梅天”。

  可是,这个夏天,不仅至今没有半点进入梅雨期的迹象,就连雨水都少得出奇。

  梅姑娘,到哪儿游玩了吗?江西、湖北、浙江、上海,不都按时官宣入梅了吗?

  现代气象学入梅的标准是从三个方面来考量的:气温副热带高压降雨量。气温,在未来五天连续三天的日平均气温≥22℃,这个条件,我们江苏早就达到了;入梅后头5天中必须有4天雨日,这一点,太让咱江苏为难了;副热带高压的位置相对稳定在有梅雨的区域,这得请出气象专家来解释了。

  夏至三候是: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鹿角解,是说鹿开始换头上的角;到了夏至节气,树上会传来知了的叫声了;半夏,是中药材,从名字来看,应该就和夏天有关吧。

  这夏至的三候,除了知了叫,另二项,我们是在日常的生活中不容易关注的。

  我关注夏至,倒是更关注“夏九九”和“三伏”。

  进入夏至之后,也是要数九的——夏九九。

  夏九九,在明代江南才子张岱的《夜航船》中就有记载。

一九和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七,饮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拭汗如出浴。
五九四十五,头带黄叶舞。
六九五十四,乘凉入佛寺。
七九六十三,床头寻被单。
八九七十二,想着盖夹被。
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读音吉)。

  2022年的“夏九九”是这样的:

夏一九:6月21日(五月二十三)——6月29日(六月初一)

夏二九:6月30日(六月初二)——7月8日(六月初十)

夏三九:7月9日(六月十一)——7月17日(六月十九,16日入初伏)

夏四九:7月18日(六月二十)——7月26日(六月二十八,入中伏)

夏五九:7月27日(六月二十九)——8月4日(七月初七)

夏六九:8月5日(七月初八)——8月13日(七月十六,7日立秋)

夏七九:8月14日(七月十七)——8月22日(七月二十五,15日入末伏

夏八九:8月23日(七月二十六,处暑)——8月31日(八月初五)

夏九九:9月1日(八月初六)——9月9日(八月十四,7日白露。“白露,身不露”了)

  入伏,则是在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庚”,是十天干的第七个。

  今年的夏至日,是乙巳日。乙,是十天干的第二个。今年夏至后的第一“庚”是6月26日庚戌日,第二“庚”是7月6日庚申日,第三个“庚”日,7月16日,庚午日。这一天开始进入今年的三伏天。

  头伏,7月16(庚午)日

  中伏,7月26(庚辰)日。按历法的规定,末伏,必须是在立秋节气之后的第一个庚日。而今年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在8月15(庚子)日。因而,今年的中伏又是20天

  末伏,8月15(庚子)日

  出伏,是8月25(庚戌)日

  到那个时候,天气就开始凉爽了,但夏九九还没数结束呢。

 相关文章:

  小镇的记忆碎片67:曝伏

  小暑节气,开始做酱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