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临危受命 吴越交战,越国失利,越王勾践被迫到吴国给吴王夫差当奴仆。 三年后,受尽屈辱的勾践回国,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发誓要一雪前耻。 经过五年的精心准备,越国上下齐心,硬是在吴国的监视下,偷偷积攒了一些钱财,招募了一批士卒,打造了上千兵器,就等买马备战。 战马,是古代的战争利器,骑兵一冲,以一当百,所向披靡。但战马需要训练一两年,才能人马合一,堪以重用。 南方缺马,要买,得去北方。 可往来北方的道路却被吴国牢牢把控着,别说成百上千的马了,就是几十匹也很难运回来。 怎么办呢? 勾践向几位心腹大臣求计。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默不作声。 臣下的一举一动,尽收勾践眼底,他心中暗叹:难道天不遂寡人愿? 这时,有一人挺身而出,朗声道:“臣愿办此事!”勾践定睛一看,原来是大夫范蠡。 范蠡目光炯炯地说,不出一年就可以买到马,言之凿凿,反而令勾践将信将疑。 这时,范蠡提出一个要求,一年之内,无论他做什么事情,君王和其他人都不可阻拦,也不必过问。 勾践心中忐忑,但好歹有人愿意负责,他也想搏一把,于是慨然放权,让范蠡便宜行事。 三天过去了,密探来报,范蠡衣着朴素,去到海边一个小渔村逗留。勾践皱了皱眉,让他继续打探。 一周过去了,密探回报,范蠡这几天待在家里,每天中午华衣锦服,去城中最大的酒店逸云楼消费。 勾践心中狐疑,猜不透这位相国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挥挥手命人再探。 勾践的质疑 一个月过去了,正在勾践等得不耐烦的时候,密探带回一个惊天消息:范蠡把钱花光了! “什么?”勾践脸色煞白,不敢相信:“再说一遍!” “范蠡把君王给他买马的钱都花光了。”忠诚的密探重复道。 气急败坏的勾践当即让人把范蠡叫来,准备痛斥一顿,结果范蠡一句话就把他噎住了:“大王,您是否还记得自己的承诺?” 是啊,明明答应了范蠡,一年之内不过问、不阻拦,现在才过去一个月。 可这些钱来之不易,除了部分出自国库,大部分都来自臣民捐献,甚至还包括勾践和王后私人物品的典当。 范蠡猜到勾践的心思,当即承诺,再过两个月定可赚到钱,而且还会升值。 事已至此,勾践不答应又能如何? 勾践虽然表面上信任,但暗地里,依然派出密探,逡巡范蠡左右。 而有了前车之鉴,范蠡也知道,勾践既想用他又要防他,索性略略放松戒备,有意无意地让密探探听得更清楚。 范蠡仍旧只做两件事:去小渔村,上大酒楼。 密探发现,范蠡去小渔村,会跟渔民们接触,好像还跟村长关系密切,可几次打听,却无功而返; 范蠡上大酒楼,是跟一班商贾混在一起,吆五喝六,称兄道弟,待打探虚实,则一无所获。 没办法,密探只好据实以报。勾践听了,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像是几百只猫在心里挠痒痒,偏偏又无计可施,只能静观其变,忍。 三个月过去,正当勾践忍无可忍的时候,范蠡的承诺兑现了——比之前交付时更多的钱出现在眼前。 这下子,勾践悬着的一颗心才算是放下了一半。 另一半?等着范蠡买马呢。可范蠡似乎比他还能忍。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除了朝政,范蠡依然只做两件事:去小渔村,上大酒楼。 好不容易熬到六月份,马匹交易旺季,范蠡悄悄去了一趟北方。 勾践眼巴巴地盼望着,可等来的,只是空手而归的范大夫,没有马。越王阴鸷着脸,一声不吭。 时间一天天过去,秋去,冬来,眼看着到年底了。一年期限将至,范蠡能完成使命吗? 除夕这天,一大早,奴仆带来范蠡的消息:至会稽山。 会稽山,那可是越国暗中屯兵、训练的场所。是马买到了吗?勾践迫不及待地带上几个心腹之人,交待完要事,便匆匆赶赴会稽山中要塞。 从日上三竿,到太阳西斜,再到星光漫天,勾践一直伸长了脖子望向山林甬道的尽头——可什么也没有。 心腹之人多次相劝,勾践均置若罔闻。“邦邦邦”,三更已过,看来,范蠡的马是买不到了,越王黯然转身。大门在“嘎吱”声中缓缓闭上。 突然,远远的,一阵隆隆声传来,似水涌,若雷奔。密密匝匝的林道尽头,骤然间亮起了一点光。继而,又是一点,一点,再一点。 待勾践转过神时,当先一骑已到眼前。 马上之人飞身跃下,把缰绳扔给越王的一名随从:“臣下幸甚,不辱使命。”范蠡声音沉稳,波澜不惊。 “好,好,好!”勾践黑沉沉的脸上终于绽出一抹亮色。 真相大白 要塞密室坐定,不待询问,范蠡便一五一十地把自己买马的经过做了汇报。 原来,他先是把勾践给的钱用于投资,接着用赚到的钱买马,最后再运到越国。 “为什么要先投资呢?”勾践不解。 “王上,您给的钱只够买五百匹马,用这些马能打败吴国吗?”勾践闹了个大红脸。 范蠡装作不知,自顾自地说:“幸亏有了王上给的本钱,我才能'钱生钱’。” “钱生钱?”“对。我拿这些钱来'种’盐。”范蠡说。 在小渔村多次考察、试验后,他发现,盐也能像水稻一样“种”。 具体方法是:把海水围成一块块“盐田”,经过日晒、筛选等工序,得到高品质的盐。 当时,盐是官方管制品,所以范蠡私下授予渔民们晒盐、卖盐的权利。 这一切,自然要在暗地里进行,否则吴国一旦得知,后果不堪设想。 有了盐,范蠡再通过商贾们去卖,私盐价格高,自然就能“钱生钱”了。 “你在酒楼中结交那些商贾,就是为了让他们卖私盐?”勾践愠道。 “非也,此乃一举两得。在这些商人中,有一大商巨贾,叫古申。我不单通过他卖盐,更需通过他运马。作为大商巨贾,古申买卖的私盐量大,这是其一; 他常年在各国间游走经商,各地关卡畅通无阻,此乃其二。 我先去北方,把马匹订了,然后贴出告示,说新商队成立,免费运货,但有两个条件:一是货物要多,够五千匹马来驮,二是运往南方,交货地点在越国。 商人嘛,无利不起早,古申果然上钩。只不过,他需运货到琉球,在港口中转,所以臣才多花了点时间驱马赶回。” 越王勾践十五年,即公元前482年,越国趁吴王夫差参加黄池之会,精锐尽出,大败吴师。 之后,吴国便开始走下坡路,被越国压制。至越王勾践二十四年,越国灭吴,成就一代霸业。 不久,范蠡即散尽家财,飘然出走,成就“商圣”神话。 监制 | 先宏明 编辑 | 于 昕 来源 |山海经杂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