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 朝华读书 加上星标,以后找朝华就方便啦! ◆ ◆ ◆ 晚上10点,孩子不写作业,谁着急? 谁着急就是谁的事。 父母着急,那就是父母的事,提醒、督促、唠叨、说教……孩子还是不慌不忙,甚至还会抵触你催学习、催作业,久而久之,演变成亲子冲突、亲子关系恶化。 孩子着急,那就是孩子的事,像每到假期结束的后几天,孩子都是加班加点的完成作业,每每此时,父母总是感慨:早知现在,何必当初,平时说你你总不听,现在明白大人的良苦用心了吧? 表面来看,谁着急就是谁的事,背后实则没搞清楚谁的事,谁的课题。 说到这里,有父母就说,不写作业我被要老师点名批评的,丢不起那个人,再说了,不点名批评你,你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确实,按照这个逻辑,只能是父母继续操着孩子不学习、不写作业的心、一边还抱怨不停、埋怨不断。 当然了,你也可以这样子,让孩子一点点地认识到学习和写作业是他自己的事,如果他自己不能完全就会承担不学习、不写作业带来的后果。父母监督不到位,也需要承担对应的后果,身为父母,也愿意承担监督不利所带来的后果。 其中的关键点在于,不是进行课题分离后就各管各的事,而是和孩子成为学习/作业的共同体,要让孩子明白,我们是一个共同体,我们需要共同来面对学习、写作业这个问题。在这个共同体中,你的位置是什么,你的责任是什么,你的义务是什么,我的位置是什么,我的责任是什么,我的义务是什么? 找到在共同体中各自的位置,才能各自安好,陪伴成长,这才是令人羡慕的亲子关系、家庭关系。 单纯的来看课题分离这个话题,确实让很多人难以接受,或是根本接受不了。但是把这课题分离看做是起点,共同体感觉是终点的话,完全解释的通,而且这一点在家庭教育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遇到问题时,先课题分离,再成为共同体,后找准位置,陪伴督促、相互成就。 这就是《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告诉我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