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 学习语法要真正理解,不要死记硬背条条框框。例如家长在辅导孩子英语时,也许会特别强调现在分词和动名词在句子中的不同成分。 很多孩子就死记硬背:分词 可以作定语、状语、补语、表语;动名词可作定语、主语、宾语、表语。即使这样也经常记混淆。其实分词就相当于形容词。形容词能充当的成分分词基本都能充当; 动名词就相当于名词,名词能充当的成分动名词基本都能充当。这样也便于理解为什么动名词能充当主语和宾语,而分词则不能。理解语法并不是要对语法规则 刨根到底。 2. 积极主动归纳、总结语法规则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主动观察、归纳、总结语法规则,不能完全依靠家长、老师的讲解。研究表明,孩子自己归纳总结的语法规则比从书本上学来的记得更好。 在孩子一道题或给予详细讲解后,应该让孩子尝试着自己总结规律。同样的情况在怎样的场合使用? 结尾的名词的复数的规则是:一般加s;有些加-es。那么到底哪 些加—s哪些加-es呢?孩子又只能死记硬背。 大家要注意常用字及口语的用法;英文那个“有“字,当然有have,而口语却是have got ( Have you got any money?) 老外这样说,我们只好这样写! Forget about it(算了)!也是一种口语。 You are telling me (我还得等你说)? 也是一种口语。Not a chance (绝不会) 也是一种口语。这四个单字got, forget, tell, chance都是极平常的字,而运用在口语中,却是学好英文的最重要的部分!若是单求长字,生字,看起来文雅好听的僻字,头一步便走错了。 所以说善于灵活运用平常的字,是学习英文的不二法门。 3. 要善于从错误中学习 英语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孩子在学习时,一方面不要怕犯错误,要大胆地使用英语;另一方面,要注意纠正错误,从错误中学习。 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 是做英语练习的目的之一。对于老师、家长批改过的作业,一定要仔细看。对批改还不明白的,一定要向家长或同学请教。
![]() 4. 不要被语法术语所困扰 在语法学习中,孩子经常被某些语法术语所困扰。不同的语法书和不同的语法学家经常使用不同的语法术语,这给英语孩子带来不少困难。 一般来讲,理论语法和 参考语法里的术语归纳的层次高,含括的内容多,有时难于理解。孩子如果遇到难以理解的语法术语,最好是请教他人,看有没有其他的解释。 比如有的语法书里使 用“名词性从句”、“形容词性从句”等概念。有的孩子就难以理解。 其实零冠词就是不使用冠词。一般来讲,专门为初学 者编写的语法书不会有很多较难理解的语法术语。 5. 注意语法在交际中的使用 学习语法最终是为了在交际中使用。在日常交际中,有时为了尽量快速准确地达到交际效果,而放松对语法规则的要求。请看下面的例子: A:Would you mind if l opened the window? B:Sure! 其中有这样一句话: He's writing to invite me to spend a weekend with him. 很多孩子对这句话不理解,有个孩子专门从外地打长途电话请笔者解释(笔者是《走遍美国》中文版改编作者之一)。 这个孩子的问题是:信都写完了而且已经寄 给收信人了,怎么还说He's writing to invite me?其实这是口头转述的一种特殊方式。 估计信中的原文是这样的:I'm writing to invite you;很多英文信都是这样开头的。 相反,如果写信人这样写:I invite you to spend a weekend...或者I have written tOinvite you to...虽然语法上没有多大问题,但似乎不适合这种情况的交际需要。 听英语示范时,应该努力去模仿,反复地练习,并且需要在反复听、反复模仿的同时,注意自己说的是不是像原来的模样,从比较中找出差距,用不断的练习来缩短差距。 说错了可以逐步改正,说不好可以逐渐说得自然,说得熟练。要取得这个成绩,我们在听广播或听录音时,一定要跟着说,而且要大声说。 许多人听英语广播或录音,自己并不出声,或只是轻声细语,那样就错过了模仿和找出差距从而由自己加以改正的好机会,至少有一半的时间是浪费了。 6. 要始终记住语法是工具,不是最终目的 有些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一边读一边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有的孩子虽然不是有意识地停下来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但他们在潜意识里总是一边读一边“留神”语法。一般来讲,只要明白句子的意思就不要去管语法。 如果是现在分词,其功能是作状语还是作补语还是充当其他成分。也许这种做法是由于有些 教材的影响。这些教材中有大量类似的练习,要求孩子判断句子中某些部分的语法功能。其实这种做法未必有效果。 如果阅读理解遇到困难,而且从上下文也不能很快找到其他线索,就可以看看语法结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