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书香能致远,学习之乐乐无穷。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题记 莎士比亚曾说: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李苦禅说: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读书,能使精神丰盈而富足、生命深刻而辽阔;读书,能升华精神愉悦、予人温润与滋养。 ![]()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张潮《幽梦影》)这句话表述的意思是年龄不同,读书后的感想和收获也会有所不同。 自仓颉造字,文字诞生以来,读书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字创造的文化成就一代又一代的伟人,伟人们成就了一篇又一篇的千古佳作: 《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王贞白 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专心读书,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暮春时节,一寸光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 ![]()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宋·李清照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靠在枕上读书是多么闲适,门前的景色在雨中更佳。整日陪伴着我,只有那深沉含蓄的木犀花。 《劝学》 唐代: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不知道早起勤奋学习,到老了后悔读书少就太迟了。 ![]() 《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 宋·陈师道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 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读到称心满意的书很容易就读完了,想与意气相投的朋友见面却久盼不来。世界上的事往往是这样美中不足与意愿相乖,人生百年,有多少次能够欢笑开怀? 《劝学诗》 宋·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多读书吧,书里啥都有,包罗万象,有大乾坤。 ![]() 《读书》 宋·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归乡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读书的本意原是为了黎明百姓。灯下读书,眼神已不比从前,却还是阅读完了两万的蝇头小字。 《观书有感·其一》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清明》 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无花无酒的度过清明节,那萧索的兴致犹如居于山野庙宇的和尚一样。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破晓时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读书有所见作》 清·萧抡谓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这首诗告诉我们读书的益处与不读书的坏处,忠告人们要热爱读书,读书要持之以恒,并将其道理表达得淋漓尽致。 《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明·陈继儒 桐树花香月半明,棹歌归去蟪蛄鸣。曲曲柳湾茅屋矮,挂鱼罾。 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 有一池荷叶的桥边,从竹林中透出灯火和读书声的地方,正是词人结庐之处。 《观书》 明·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书卷就好像是我的多年老友,无论清晨傍晚还是忧愁快乐总有它的陪伴。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心中再无半点尘世间的世俗杂念。坚持经常读书,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勤奋攻读,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 《寄旧山僧》 唐·王建 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 雪后每常同席卧,花时未省两山居。 猎人箭底求伤雁,钓户竿头乞活鱼。 一向风尘取烦恼,不知衰病日难除。 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一》中说:“我纵欲修心养性,哪得此半年空闲,幕天席地的日子?”读书能修身养性,涵养性情,让人暂时忘记生活的烦恼。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节选 唐·杜甫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先后读熟万卷书籍,写起文章,下笔敏捷好像有神助般天马行空,一气呵成。 《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宋·辛弃疾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高楼。 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 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 你们二位都是东南的名流,胸藏万卷诗书前程无比。让我尝试着为你们出谋划策:不要学李广在南山闲居射虎,去当个“富民侯”才最为相宜。 《和董传留别》 宋·代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虽然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但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 ![]() 《柏学士茅屋》 唐·杜甫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 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安史之乱的战火使柏学士失去了官职,昔日常参议朝政,直言相谏的他,将茅屋搭建在险峻的碧山之中,隐居于此。但他仍像汉代文学家东方朔一样的刻苦读书,虽然他年少,但已学业有成。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从勤苦中得到,有识之男应当如柏学士一样去博览群书,以求功名。 《阙题》 唐·刘昚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读书堂掩藏在茂密的柳树林中。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在这样的地方读书简直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寄黄几复》 宋·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你支撑生计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古人三折肱后便成良医,我却但愿你不要如此。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魏晋·陶渊明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 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 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房中空荡显凄凉,竟无一事可欢悦。千年古书皆阅览,时时读见古义烈。高尚德操不敢攀,只想守穷为气节。 ![]()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人可以一天不吃饭,一天不睡觉,但不能一天不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饱读诗书,弦歌不绝 书中道尽文史那些年 读后见天、见地、见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