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2年从汉中到宝鸡的考察日记(7):在宝鸡

 陈仓道工作室 2022-06-20 发布于陕西

【陈仓道按】1932年8月,国立北平农学院何庆云先生代表该校参加了陕西实业考察团。考察团由西安出发,至孝义、柞水、镇安、安康、汉阴、石泉、汉县、西乡、城固、南郑、褒城、留坝、凤县、宝鸡、凤翔,返回西安。考察结束后,他以日记的形式撰写了《陕西实业考察记》。书中记述了,他们乘坐滑竿取连云栈道从汉中至宝鸡的见闻,为我们留下了90年前连云栈道及周边地区的样貌。以下将这部分内容摘录、整理、配图、分享:

三十一  在宝鸡
宝鸡县城,位于山腰之上,城周约八里。城内居民约五百户,二千余人。市上商业凋零,惟拍卖家具者,则逐目皆是。其人民贫苦惨怜之状,可见一班。盖宝鸡因迩来旱魃为灾,数年未收,兼以捐税苛重(烟税捐税每年约出百万元,名目不备录)。以致民不聊生,逃亡甚多(昔日全县人口约二十八万,现只有二十余万)。其迁移之故,难云天灾所致,但捐款逼迫,亦乃重要原因。该县捐款名目,尚有非为正式,而数目甚巨者(十余万),莫如差骡费。此费为经过该县军队,所要差骡之代价之需(盖县长无骡而与钱则过境之军队,不复要骡矣)。人民尤感痛苦。
九月廿日晚,该县官绅各界,宴同人于县立完小。席间谈及县内实业及教育情形。兹述如下:
矿产。宝鸡县西之三孟家滩,有铁矿一处,民国初年,曾设厂开采,嗣因距县城辽远,常惟土匪骚扰,且采炼又缺乏人才,故矿厂停止。倘能集资开采,殊为利源之一也。
特产。宝鸡南山及天台山一带,出产生漆、及五倍子甚多,每年约值万余元。其他南山及太白山所产之药材,类别颇丰(如党参、猪苓、羌活、黄苓、葛蒲、厚扑、苍术、贝母等),每年亦约值两万元。
农产。该县农业因受天灾人祸之影响,未能十分发达。兹据该县建设局所报告,廿年度夏季总收获量:小麦约十五万余石,大麦约十二万余石,其他豌豆等约六千余石。秋季总收获量,高粱约三万余石,玉米约六七万石,粟米约万余石,棉花(皮花)约八十六万余斤,洋芋(马铃薯)约五万余石,其余豆类及稻米,亦各约千百石。倘有水利之益,肥料人工之培植,则生产量之增高,可断言也。
工业。该县工业仅有家庭手工业,其工业品有酒、油、土布、毛毯及黑麻纸等。只供本县之需要。

教育。宝鸡教育分小学教育,及社会教育两种。全县有完全小学二所,一在县城,一在归镇(陈仓道注:可能是虢镇?)。初小约有百所,约分布四乡村镇。至社会教育,有平民学校二十所,图书馆两处,阅报所三处。

1937年以前,即陇海铁路没通宝鸡之前,宝鸡非常贫穷。可能是乏善可陈,迄今为止,笔者仅收集到一张那时候的照片。以上是1928年邓之城先生拍的宝鸡县城池(照片点击可放大浏览)。只可惜,笔者在此照片中没有看出宝鸡城池的样貌。从照片中可见,当时的渭河大水漫灌,河滩大。

欢迎点击以下标题,观看我们制作的九集电视纪录片《陈仓道》:

第一集  雄关漫道
第二集  践草为径
第三集  栈道千里
第四集  暗度陈仓
第五集  出师未捷
第六集  力挽狂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