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明明有权有势,何必要投降当孙子

 思维观察员 2022-06-20 发布于广东

01.

《战国策·齐策》中记载,纵横家苏秦为了推行合纵抗秦的策略,来到了齐国游说齐宣王。

苏秦见到了齐宣王,寒暄之后便开始了他的输出,他讲到——

齐国南边有泰山,东边有琅玡山,西边有清河,北边有渤海,是一个四周都有要塞的国家。

齐国土地方圆两千里,拥有几十万的兵力,粮食多得堆积如山。

齐国战车精良,又有其他五国支援,备战急速、拼杀迅猛、撤退利索。

这段说辞,苏秦阐述了几个关于齐国的事实,暗含着一个推理:齐国有实力与秦国对抗。

地理位置,易守难攻

土地广袤,物资充沛

人口众多,兵多甲重

------------

(齐国)有抗争的实力

再看看以往的战争,退一万步讲,即便打输了也没有哪个国家越过过那些要塞,不能使齐国伤筋动骨。

02.

说了齐国的整体形式,再讲讲它的都城临淄,苏秦说到——

临淄城有七万户百姓,平均每户按三名男子估算,就有二十一万男丁。

这样您不需要征调远方的兵力,仅临淄一城就可以组成二十一万人的大军。

临淄道路上穿行的车辆车轴相碰、行人摩肩接踵,把衣襟连起来可成帷帐,把衣袖举起来可成幔幕,大家都挥一把汗就如同下雨…

每一家生活都殷实富裕,人们都士气高昂。

苏秦在这段话里重点说了人口,给齐宣王强调了齐国军备的潜能:

临淄城的人口众多

其中男子就二十一万

且各个士气昂扬

------------

齐国潜在兵力很强

这里看似有道理的推理,实则是苏秦夸大了的表述,即便临淄有二十一万男丁,也不能把他们全部归于“兵俑”,像老人和小孩是没有作战能力的,伤残人员也不算。

苏秦在这里的表述,只不过想尽可能地给齐宣王壮胆子,以达成他的目的。他的目的是什么呢?

就凭大王的贤明和齐国的富强,天下诸侯都不敢跟齐国抗衡。

但现在却要去侍奉秦国,我私下里为大王感到羞愧。

这便是苏秦的目的:阻止齐国向秦国示弱投诚。

03.

整体的说了齐国,也说了都城临淄,这都是齐国的形式。接着再看看其他国家,做个对比——

再看韩、魏两国,他们之所以畏惧秦国,是因为他们与秦国接壤。

一旦秦国发兵攻打韩、魏,战争胜败则关系着韩、魏两国的存亡。

如果韩、魏战胜,那么韩、魏必然要损失过半,他们的边境也就无法防守;

如果韩、魏战败,那么接下来的就是灭亡。

这样一来,韩、魏两国就不敢轻易与秦国开战,而是乖乖地向秦国称臣了。

苏秦在这里分析了韩、魏与秦国作战,做了一个反向论证,区分了齐国与韩、魏的差异:

一旦韩、魏与秦国交战

若胜,则自损八百边境难保

若败,则秦军压境会灭了国

胜,或者败

------------

边境难保,或直接灭国

总之,不管韩、魏战胜战败都没有好果子吃,与其这样,不如避免战争,干脆向秦国称臣。

04.

再回到苏秦的说服目的上,说韩、魏投降秦国可能理解,就意味着齐国若这样选择就不容易被理解了。

为什么这样说?苏秦给出了解释——

一旦秦国进攻齐国,则秦军背后的韩、魏就会扯秦军的后腿;

同时秦军必然要经过阳晋的要道和亢父的险阻,那里车马不能并行,齐国可借天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秦军一旦深入就必须顾及后方的韩、魏偷袭,以及天险的阻挠,难度及成本非常大。

在这里,与其说苏秦分析了秦国攻打齐国的利弊,到不如说仅分析了秦攻打齐的弊端:

如果秦国深入攻打齐国,则秦

既要顾及后方被韩、魏偷袭

又要攻克路途中天险的阻难

------------

秦攻齐很难,可能性很小

苏秦这样讲为的是让齐宣王相信——

秦国说打齐国只能虚张声势,实际上却不敢进攻,可见秦不会对齐造成伤害的。

所以呀,在这种情形下你齐国要去侍奉秦国,一定是决策上的失误,你们得再考虑考虑。

最后齐宣王听了进去,放弃了向秦国投诚的想法,选择加入苏秦的合纵联盟一起抗秦。

#看故事理逻辑|推荐—— 

可以爱我怕我有求于我,但不要骗我

不管他打胜仗还是吃败仗,你都是稳赢

之所以宠溺他,必然有我的理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