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地饲养的中蜂,如何培育强群,养蜂者各有各的经验,笔者凭多年的养蜂实践,简单地谈四点主要的具体做法。中蜂喜爱分蜂,这是它长期以来为了自身种族的繁衍和发展而形成的自然特性。控制分蜂我的做法是:春繁期间,将第一次产生的雄蜂房待封盖后(18~21天)全部割除。第2次产生的雄蜂房就任其自然,不割。任其造王台。待王台封盖时,留所需王台,多余的毁掉。8框、8框以上的蜂群人为地分成两箱。4框蜂的只杀死老王,以新王或王台取代,不分群。蜂王一年一换,劣质蜂王半年一换.如此周而复始,经过一至三年,蜂群就会自然强盛起来,蜂王亦会逐渐形成了维持大群的习性。在培养强群的过程中,不同时期对巢脾要进行不同的调整,对繁殖造脾、进蜜都很有实效。自然中蜂的巢脾厚度为25毫米左右。我做的巢框上梁宽为28毫米(长*宽=400*240毫米,巢框要平整光滑正规,尺寸一致,上紧挖槽,供喂糖水用),多3毫米是为储蜜考虑的。(1)加巢础框时,放入中央或箱整侧的第2和第3框中间,框距为5毫米(只限一只蜂过道)目的是让中蜂造出来的巢脾笔直平整。新脾造好后,调往两侧。中间再加新巢础框。(2)采蜜期间,此时因巢脾已造好,框距拉开至12-13毫米,使蜂路宽敞,采集蜂畅通无阻,进蜜快。同时中蜂会自然加高房壁,提高单脾储蜜量。(3)越夏时,框距为10~12毫米;这时因气候炎热,防暑降温是蜂群的主要工作,这样作有利于蜜蜂扇风降温护脾;期间还要喂水,水中加入0.2%的食盐,减轻蜜蜂采水劳动强度。(4)越冬期,框距为14~15毫米,巢脾中央调入半蜜脾,两边放全蜜脾,使中与蜂自然结团于中间脾的下半部,成月牙状。这样既可保温,又使中身不会咬脾,还可使蜂王开春时提早产卵。但要注意,开春转暖开始造脾时,又要将巢牌宽度紧缩为10毫米,以防造赘脾。  养蜂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效益。但科学地取蜜是最大限度获取效益的举措。我从1976年的一个对比试验中得到启示,从此以后将所有蜂群分成三种类型。8框以上的蜂为强群;4~7框的为中等群;3框以下为弱群。自定取蜜原则:'留其食之,取其剩之'。就是经常保持与群有足够的封盖蜜以防淡季断炊,安定蜂群情储,稳步发展蜂群。'强者取之,弱者休之',取蜜时,强群全取,中等群半取蜜,弱群不取蜜。基于如此,达到既取蜜又繁蜂的可喜局面。 '立冬'节后,天气逐渐转冷。选一晴天(气温在13℃以上),将巢脾作一次全面清理调整,多余的脾抽出。我的观念是'3脾不过冬',就是说凡弱群一律合并,也不搞双王同箱越冬。弱群越冬有很多的弊端,多一箱不如少一箱。至于保温,很简单,只搞外包装。箱底垫稻草,箱四周围稻草,留出箱门。箱盖上铺稻草,但要尽量避风,蜂箱坐北朝南为佳。不搞箱内保,因为内保温会减少箱内空间,对中身自然调温带来障碍,只要气温有点反常,就容易造成伤热。还有,蜂群在越冬期一定要'休眠',让蜂王停产一段,这样可养精蓄锐,减少消耗,来春发展快(其实自然中蜂谁为它保温)。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顺从于中蜂的自然习性,因它耐寒力强(请读者注意当地气温,灵活应用。)(作者:罗家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