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国锋的老乡韩学武在书房对他说了句话,华国锋:说真话的只有你

 麦田忠实守望者 2022-06-20 发布于河南

华国锋晚年在自家院内种了两个很大的葡萄架,当微风拂过,绿藤婆娑作响。

葡萄和书法,是华国锋晚年生活中两个最离不开的关键词。

痴迷种葡萄

1983年,华国锋就曾跑到北京郊区,找了好几家葡萄园,向那里的人学习如何种植葡萄。

观察学习完后,华国锋便托人给自己搜集了一些葡萄种子,带回家自己种植。

每逢有访客拜访华家,华老就要向他们介绍自己的葡萄架,院子里最多种了五六十个不同品种的葡萄,五花八门的葡萄,换作常人根本分不清,但种植葡萄多年,华老已经掌握了丰富的经验。

华国锋的外孙女曾说道,家里的葡萄藤伴随着自己长大,葡萄还没长出来的时候,姥爷就已经能知道它们结出的果实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

华老如此喜爱种植葡萄,想必极爱吃此类水果。

实则不然,华老虽然种了一院的葡萄,但自己只能吃上一到两粒。

因为华老患有长期糖尿病,日常饮食被严格控制,尤其在糖分摄入方面,这也是华老比较惋惜的一点,果实虽好,自己却无福品尝。

葡萄丰收时,全家人一起摘了吃,还会送给部队里的战士。

华国锋的早餐以牛奶为主,有时会给他添个鸡蛋羹,但华老一直习惯在牛奶里加勺咖啡。

华老是山西人,平时很喜欢吃山西特产,即便身在北京,也时常会托朋友替自己从家乡带点土特产,他是吃着家乡的面食长大的,到了晚年也离不开面条,华老的午饭都是些猫耳朵刀削面之类的面食,他特别爱吃。

晚餐就是吃流食了,华老会吃些简单的粥饭,二米粥和南瓜粥等易消化的粥食居多,有时会多吃个烧饼。

谢师傅是华府专门的炊事员,刚来的时候根本不会做面食,是韩夫人手把手亲自教他学会的。

在吃的方面,华老是个“妻管严”,为了其身体健康着想,夫人韩俊芝管得很紧。

但华老的胃口比较好,遇到中意的食物便不肯轻易放弃,时常因为患病需要忌口这件事生闷气。

但华老是个很善良的人,即便饭菜不合口味,他也没有任何抱怨,也不提意见,只是少吃一点,从来都从他口中听到“不吃”两字。

有一次华老吃饺子,吃了十多个,还意犹未尽,想继续吃,最后磨着夫人磨了好久,才得到批准,又多吃了两个。

负责照顾华老夫妇生活起居的工作人员,都习惯性叫韩俊芝“韩姨”,韩老与华老携手共度近六十年风雨,到了晚年,照顾丈夫更为悉心,韩老夫人笑称自己是华老的“老保姆”、“老护士”。

华国锋的生活一直都很俭朴,穿的夹克衫、衬衣,都是最普通的料子,冬天就裹着大棉袄,换下来的脏衣服,身边照顾他起居的工作人员都会抢着给他洗。

华老不愿麻烦别人,经常把脏衣服藏起来,到处藏,叫别人怎么都找不到,然后把脏衣服偷偷交给老伴洗。

两位老人的生活作息也非常规律健康,一般韩俊芝起得更早,清晨五六点多就起来了,在菜园忙活到七点,就会叫老伴起床。

华国锋在吃早饭前,习惯在院子里走上一圈,吃完早饭,他就会练字读报。

“华老看的报纸种类很多,党报、经济报、参考类等等。”工作人员说道,“他看报纸很投入,有时候叫他吃饭都不走。”

吃罢晚饭,华国锋会看新闻联播,家人说,这是他雷打不动的习惯。

晚饭后华国锋也会在院子里散步,而且一大家子从老到小都要齐齐出动,一起在院子里溜达。

有同院的邻居打招呼,每次都要感叹,这真是好幸福的一家人。

大院里不仅种葡萄,院内和墙根都被两位老人种满了果蔬,在小道两侧能看到辣椒和油菜花,一仰头,几个圆溜溜的葫芦悬挂藤架上,后院则种了各种各样的水果,葡萄、苹果、樱桃等等。

华老夫妇是很会过日子的人,整个院落被他们收拾的瓜果葱绿,自给自足,田园氛围十分浓厚。

老乡见老乡

华国锋自小酷爱书法,总跟旁人讲自己少年时代,什么都很贫瘠,想练字没纸又没笔,就用手指和小木棍当笔,地面作纸,趁闲暇时间就这么随手练练字。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一直到了晚年,终于有了时间正式大展身手,华国锋便把对书法的爱好发挥到了极致。

华老有一间自己的书房,五十多平米,外人一般很少能进去,华老总是将钥匙随身携带,早上吃完饭便回书房读报、练习书法,书房正中摆着一张长约2米,宽约1米的大书桌,宣纸往上一铺,提笔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十分尽兴。

葡萄瓜果养得尽兴,写字也写爽了,按理说华老合该没什么烦恼了,但他确实有一点觉得不对味。

身边人没有懂书法的,华老喜滋滋写完,给身边人看,毕竟都不是书法大家,也给不出什么太专业上道的评价,一看华老的作品,为了让老人高兴,都是清一色的夸赞,竖着大拇指“好好好”。

但华老是发自内心地热爱书法,不是为了光听几句漂亮话的,他知道自己也只是半路出家,肯定也有不足之处,但身边人都是夸,这不免令华老觉得有些索然无味。

1982年,韩学武登门拜访,他有着四十多年的书法经验,在书法界很有声望,也是华国锋的山西老乡,华老对韩学武可谓是一见如故。

如久旱逢甘霖一般,韩学武临走前,华老还依依不舍地拽着追问他练习的是什么字体,练了多少年。

第二次见面,华老直接把人领去了书房,从书柜中拿出几幅自己较为满意的作品,请韩学武指点一下。

韩学武是个耿直性子,鉴赏完便给出了最真实的评价:“你的字,既有颜体的宽博宏伟、沉雄朴茂,又有柳体的瘦硬坚挺,骨力洞达!”

“只是。”韩学武又话锋一转,继续道,“个别的字,还欠点儿力度。”

十分专业中肯的评价,令华国锋喜不自胜,感叹道:“直来直去说真话的,只有你一个。”

华国锋同志十分欣赏韩学武的性子,打定主意要与其深交,此后,韩学武每次到北京来上门拜访,华老都要拿出自己最近的书法作品,请韩学武点评。

面对谦虚的华老,韩学武也很不好意思,连连直呼:“哎呀,我怎么点评得了嘛!”

华老朗声道:“你可是书法家,怎么点评不了?”

这事儿在交城传开,人们都笑称韩学武是华老的书法老师,但韩学武还是觉得不敢当。

“华老的字,从表面看质朴、平淡,但实际上很有骨力,功力很深。”

华老晚年一直潜心练字,书法功力大为长进,他练习最多的便是毛主席的诗词,书房的一面墙上,挂着的全是他练习毛主席诗词的作品。

“那是我最喜欢的作品。”华老不止一次地对其他人讲道,并遗憾地表示,就算自己再练一百年,也达不到毛主席的水平。

华老也热爱跟人切磋技艺,种葡萄要跟植物园工作人员切磋,书法也会跟一些名家切磋,一些书法名家都对华老的技艺给出过很高的评价。

可惜1996年前后,华老生了场大病,病愈后身体也大不如前,也无法像往常那样每天坚持练字,但华老对书法的热爱并未减少,依旧有一些书画名家上门与他探讨切磋技艺。

1999年,书画家姚俊卿上门拜访,两人很热络地聊起了关于书法的话题,79岁的华老遗憾地告诉姚俊卿,自己因为病痛,已三年未能好好练习过书法了。

姚俊卿听着华老话中的低落,心头也不免感到沉重,他情绪激动地道:“不应该断!书法是能强身健体的!”

华老连连点头。

如此热爱书法的华老,却选择在2002年彻底对外封笔了。

华老喜爱练字,也很乐于满足那些求自己墨宝之人的要求。

对方若是向他求字,不管是不是认识的人,华老都会爽快地道:“好吧,你改天来取。”

但他的原则就是,只写公益性的,涉及商业一字不写。

在2002年华老得知,自己的字画成了市场热炒的对象,甚至还有人模仿自己的字体,私刻假章伪造成真迹高价贩卖给他人。

华老十分不悦,当下决定对外封笔,再也不轻易给人题字。

他不能容忍自己带着满腔热爱,用心血浇灌出的一字一画,在他人手中只是用来牟利的工具,这无疑是一种玷污。

此后,华老的真迹在外面渐渐少了,只有在一些真正的书法家收藏家的手上,才能亲见真容。

晚年最大的遗憾

华国锋晚年依旧非常关心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情况,身子还算健朗的头几年,华老每年都要离开北京,去全国各地的城市看一看。

曾跟在华老身边的警卫曹俊洪告诉记者,华老去了很多地方,尤其是南方,广州深圳都是他很爱去的城市。

后来曹俊洪离开部队回了老家,也时常会来看望华老,曹俊洪是江苏人,有一次跟华老提到,自己家乡如今发展得很迅速。

华老就来了兴致,让曹俊洪细细讲一下发展的情况,还分享了自己前段时间去山东做调研时看到的情况。

“山东的发展非常好呀,有可能超过你们江苏,你们要加把劲呀!”华老乐呵呵道。

曹俊洪这个江苏人一听,当下不服气,对着华老大谈起了江苏的发展情况,华老听着更乐呵了。

华老也很关心老家山西的发展情况,每次有老家人来看望,他都要问家乡的经济发展如何。

他的心中永远牵挂着人民的生活水平。

后来身体渐差,华老闭门不出,但是每年有两天,是华老一定要出门的日子。

12月26日和9月9日,分别是毛主席的诞辰和忌日,每逢这两天,华老都要带着家属一起前往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并且亲自喊行礼令。

华国锋逝世后,外孙女表示,姥爷的晚年过得很充实,也没有什么挂念,国家的发展也很好,令他无比欣慰。

唯一遗憾的,就是没能亲眼看到奥运会举办。

华老生前非常关心奥运会,他是打算去看的,管理局发了入场票,工作人员也给他买了票,然而华老的身体每况愈下,最终只好将自己的票赠予他人。

朱春华是跟了华老八年的司机,2008年6月底,华老住了院,8月2号奥运会彩排,而华老依旧在住院,他对朱春华说道:“我老了,不去了,你们去吧。”

朱春华至今都清楚地记得华老语气中的怅然无奈。

这次住院,当时工作人员都没能想到最后的结果,因为身体不好,华老晚年是医院的常客,都是住一段时间就回来了。

这次入院,谢师傅也像往常一样,每天做好一日三餐,用保温桶装好,由华老家人带去医院。

一直在医院住到8月初,华老回家了,身边人都觉得无大碍了,可华老在家住了两天又进了医院。

回忆起那次,谢师傅依旧痛悔不已,他觉得华老肯定过一段时间就回家了,便就没去医院看望。

但这次,他再也没能等来那个熟悉的身影。

华老离开很久,谢师傅到了每天下午四五点钟都还会恍惚,总觉得晚上该给老人做点东西吃,这个习惯怎么都改不了。

转念一想华老已经走了,现在只剩下韩姨,谢师傅更是难过到不行。

按照华老生前的嘱咐,他的骨灰被葬到交城的卦山

“那里树多,清净,小时候在那儿,打游击也在那儿......”华老的声音随着回忆飘远了。

阳光透过葡萄藤撒下斑驳碎影,藤下再无熟悉的身影。

信息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