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晓锦源:《春秋》 春王正月 的内涵

 QDLF888 2022-06-20 发布于山东

      孔子编写的《春秋》首句是“春王正月”。

     既然是首句,里面一定隐含深刻的道理。按照春秋大家董仲舒的理解就是:寻求王道的开端,强调“正”。 “正”在文本中的位置次于“王”,“王”次于“春”。

     春我们都知道,一年之计在于春,这里说的既是天的作为,也有人的谋划。也就是是王的作为。

      帝王作为王,明显是要继承春的。也就是王正要从尊贵的人开始。这里暗含做君主的,先正心才能正朝廷,正朝廷才能正百官,正百官才能正万民,正万民才能正四方。四方正了,远近就没有敢不趋向于正的,而且没有邪气掺杂在裹面。

    君主在上学习天的作为,日月往复,自强不息,对下用来端正自己的行为, 孔子把“正”是王道的开端。

      因此,王者想有所作为,应该向天去求到这个开端。

     天道最大的就是阴阳,阳作为德,阴作为刑,刑主杀,德主生。所以阳常常处在盛夏,把生育养长作为自己的事;阴经常处在严冬,积聚在空虚不起作用的地方。

     由此可以看出,天是任用德教,不任用刑罚的。天使阳出现,在上面布施,主管一年的收成;使阴入内,在下面藏伏,时常出来帮助阳;阳没有阴的帮助,也不能使年岁独自完成。从始至终阳是以完成年岁为名的,这就是天意。王者秉承天意来做事,所以任用德教而不任用刑罚。刑不能任用来治理社会,就像阴不能用来完成年岁一样。执政而任用刑罚,是不顺从天意,所以先王没有肯这样做的。现在废除了先王掌管德教的官员,衹任用执法官吏来治理人民,这难道是先王任用刑罚的本意吗?孔子说:“不进行教育就杀人,叫做暴虐。”暴虐的政治施用到下面,却想使德教普及到四海,这是难以办到的啊。

    若王正了,阴阳调和而风雨及时,万物和谐而人民长育,五谷丰收而草木茂盛,天地间都受到恩泽,并呈现出非常丰富美好的景象,四海之内听到君主的盛德都来称臣,一切幸福的东西,可以得到的祥瑞,无不毕至,这就是王道完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