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药,又称镇静催眠药,是一类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的药物,低剂量时可引起镇静或嗜睡,大剂量时可引起睡眠,延长睡眠时间时间,称为催眠作用,有些药物还具有抗惊厥作用和麻醉作用。由于这些药理作用而使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失眠,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合理用药就显得尤为重要。1.正确选用药物。2.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3。安眠药根据其化学结构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由苯艾司唑仑氮杂卓衍生而来的三唑仑,代表药物如三唑仑地西泮安定、阿普唑仑、劳拉西泮、氯硝西泮和地西泮等。 苯二氮䓬类安眠药可能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精神错乱、情绪抑郁和排尿障碍。 此外,许多长效安眠药,如地西泮、硝西泮、氯硝西泮、氟西泮、氟硝西泮等,都有宿醉的作用,服用药物后第二天早上醒来会感到头晕、乏力。 新型安眠药,佐匹克隆和右佐匹克隆通常会出现头晕、头痛、苦味、口干舌燥等不良反应。盐酸多塞平主要用于失眠患者。盐酸戊乙奎醚常用于偏头痛及血管性痴呆病人的治疗。盐酸丙卡特罗(卡马西平)常与其它药物合用。唑吡坦通常向共济失调、手脚笨拙、精神障碍和抑郁有关。晕眩、头痛和嗜睡是扎来普隆的常见不良反应。 过量服用安眠药会导致急性中毒、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长期使用安眠药容易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表现为增加剂量和生理依赖增加,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都会出现戒断反应,常见反跳性失眠、烦躁、神经质、少见恶心、抑郁、共济失调,视物模糊、疲劳、肌张力亢进、罕见的意识混乱、精神错乱、癫痫、精神症状等。主要临床表现是入睡困难、早醒、醒后不能再睡、睡眠维持时间缩短及觉醒次数增多;严重者甚至有自杀倾向。一般在每天服用长效安眠药2-4周后就可以停药,短效安眠药的停药时间较短,病情也比较严重。 抗抑郁药是一种具有抗抑郁作用的药物,它不仅可以治疗各种抑郁症,而且对焦虑、强迫症、慢性疼痛、疑病、恐怖等都有一定的疗效。 抗抑郁药分为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丙米嗪、氯米帕明、多塞平等)、四环素抗抑郁药(马普替林林)、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吸收抑制药(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阿普拉姆、5-HT和去甲肾上腺素)抑制药(文拉法辛、度洛西汀)、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定的5-羟戊甲吗啡抗抑郁药(米氮平)、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吗氯贝胺)、5-HT受体拮抗药/再摄取抑制药(曲唑酮)、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药(瑞波西汀)。 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包括: 镇静作用:阿米替林、舍曲林、帕罗西汀、西普酞兰、艾司西普酞兰、文拉法辛、米氮平等药物有较强的镇静作用,易引起嗜睡,对于睡眠障碍抑郁症患者,可帮助改善睡眠,氟西汀引起的嗜睡,可在白天服用。 血压变化:药物如阿米替林、丙咪嗪、氯米帕明、曲唑酮等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用药期间应注意血压监测,醒后或活动时应缓慢。 治疗方案为口服舒必利和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应用,同时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以维持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文拉法辛对血压有很大的影响,低剂量会导致血压持续升高,高血压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谨慎使用,密切监测血压,如血压持续升高应及时更换药物。 体重变化:丙咪嗪、阿米替林和米氮平等药物可以促进食欲,改变糖代谢,导致体重增加甚至肥胖,而安非他酮和氟西汀具有减肥作用,舍曲林很少导致体重增加。 性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是抑郁症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性欲下降、射精延迟、勃起功能障碍、快感缺失等,几乎所有的抗抑郁药物都会引起性功能障碍,包括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和西普酞兰等,安非他酮、米氮平和奈法唑酮对性功能的影响较小。 自杀风险:氟西汀、舍曲林和帕罗西汀起效缓慢,通常需要2-4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从而影响用药依从性并增加自杀风险。 戒断症状:长期服用抗抑郁药,如舍曲林、帕罗西汀、文拉法辛等,突然停药可导致头晕、失眠、焦虑、神经质、易激惹、感觉障碍和头痛等戒断症状。 其他:少数患者服用米氮平后会出现中性粒细胞,从而导致一些传染病的发生。 抗精神病药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药物,可分为两大类: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包括苯并噻嗪类(如氯丙嗪、奋乃静、硫利达嗪)、硫杂蒽类类(如氯普噻吨)、丁酰苯类类(如氟哌啶醇、五氟利多等)和苯甲酰胺类类(如舒必利)。 这些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兴奋作用和抑制作用,能引起锥体外系症状及运动神经功能紊乱[1],因此临床使用较多,疗效肯定,但不良反应也很明显。所以它们都被淘汰了。 二代抗精神病药主要包括利培酮、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等;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的副作用包括: 神经系统:锥体外系反应,如急性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综合征(震颤、齿轮样强直、动作迟缓)、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等。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肌肉痉挛及运动抑制;有的还伴有头痛、恶心和呕吐。 并可导致过度镇静、疲劳、头晕等。 癫痫可以在个人身上诱发。 心血管系统:直立性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电图改变。 消化系统:黄疸,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等. 内分泌系统:泌乳素水平升高、溢乳、月经紊乱或闭经,性功能改变。 血液系统:白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抗胆碱作用:外周抗胆碱作用包括口干、视物模糊、眼压增高、便秘、尿潴留等。 神经阻滞药恶性综合征的特征是肌紧张、高热、意识障碍、出汗、心动过速和血压不稳等。 其他:长期服用可能会导致皮肤、角膜和晶体色素沉着。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安全性提高,锥体外系反应少,认知功能受影响小,患者回归社会的可能性大,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晕、嗜睡、出汗、流涎、恶心呕吐、便秘、消化不良、发胖等。 |
|
来自: 徘徊求知 > 《抑郁症 精神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