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蟋蟀的故事

 老大姐嗨 2022-06-20 发布于山东

#人世间的故事#

明朝宣德年间,皇室盛行斗虫游戏,从民间征收蟋蟀,便成重要之事。

陕西本不出产这东西,但有个华阴县令为了讨好上司献上本地一只。试斗一番竟发现其凶猛无敌,于是华阴县被责令长期供应,县令又把任务下压给里正(基层官员)。

游手好闲之人开始盯上此事,捉到善斗的蟋蟀就专门喂养、抬高价格。而狡猾的差役则向百姓摊派,一只蟋蟀的费用常常让几户人家破产。

县里有一个久考秀才不中的人叫成名,不善言辞又胆小怕事,被奸诈的差役报到县里充当里正一职。不到一年,微薄家产被连累赔光,他本不是压榨百姓之人,又拿不出抵偿的钱。

可想而知,成名忧闷欲死。

妻子心直口快:“死有何用?不如自己去捉蟋蟀,或许还有万分之一的希望。”

成名想想也是,开始残墙荒草各处挖石掏洞,费尽心力抓获几只,却因又弱又小,品相不达标。

眼看上缴期限临近,他被县令催促追逼,上百板子噼里啪啦落身,两腿尽是脓血。

他转侧床头,自尽念头又起。

这时县里来了一个驼背巫婆,能凭神力给人指点迷津,成名妻子准备礼钱立刻上门请教。

红颜少女和白发婆婆早已挤满门口,进房之后眼前一间暗室垂帘,帘外烟雾缭绕,求助之人上香、跪拜两次。一旁巫婆神情凝重地替她们祈祷,口中念念有词。

大家毕恭毕敬站在那里听,突然帘子浮动,一张纸片飘落出来,上面所写正是来访者想问的,丝毫不差。

成名的妻子看得目瞪口呆,赶紧将礼钱放到香案上,如前面人一样烧香、跪拜。一顿饭的功夫,帘子内抛出纸片,但不是字而是画:

寺庙山石、丛丛荆棘,有蟋蟀伏在其中,一旁蛤蟆跃然而起。

妻子仔细看过不明意思,但见其中蟋蟀一只也算暗合自己所想,于是叠好收起,拿回家中给丈夫看。

成名反复揣摩:“这难道是教我如何去捕虫?”画中庙宇和住所东面大佛阁有几分相似,他忍痛拄拐前往。

到达之后搜索蟋蟀,虽然全力以赴可是一无所获,正当人精疲力竭之时,一只蛤蟆突然跳出。

成名想起占卜纸条所画,紧追不舍。蛤蟆窜入草丛,他跟随踪迹扒草寻找,一只蟋蟀出现眼前,他赶紧扑捉,但蟋蟀早已钻进石缝洞穴。

成名哪肯作罢,用尖草挑逗,小东西不出;又找水来灌洞,小东西总算露头。

抓在手上,成名大喜:个大肢壮,脖子青光森森,翅膀却金光闪闪,甚是威风。

携虫而归举家庆贺,即使是价值连城的宝玉也比不上啊。装在盆子里,以上好蟹肉栗肉伺候,就等限期一到,上缴此物。

成名有个九岁的儿子,有一天趁父亲不在,偷偷打开盆子来看,蟋蟀一下子跳出来,好不容易被扑到手里时,已断腿裂腹而死。

儿子吓坏了,哭着告诉母亲,母亲更是面如死灰:“混账东西,你的死期到了,父亲回来定会给你算账”,儿子满眼是泪跑出房门。

成名到家,听闻此事情绪低落,身上如覆冰雪。

怒气冲冲去寻儿子,儿子却不知所踪,终于在水井处找到,早是一具尸体,他由怒转悲。

夫妻两人向隅而泣,茅舍无烟。

暮色将至,准备草席埋葬儿子,随手一摸竟发现尚有微弱气息,放置床上,半夜苏醒。

两人心里好歹宽慰,但儿子神情痴呆,昏昏欲睡。身后蟋蟀盆子空空如也,成名回头再次望去,一夜无眠。

太阳照常升起,忽然听见门外有虫鸣之声,成名大为吃惊起身去看,那只蟋蟀似乎还在,他欣喜若狂急忙去捉。

手心扣中蟋蟀却好似空无一物,才把手举起它又轻快跳走,成名一路追赶,绕过墙角后踪影难觅。环顾四周,看见一只蟋蟀趴在墙上,黑红颜色,个头偏小,不是先前壮硕那只。

成名心生嫌弃,继续寻找。墙上小蟋蟀突然飞落衣袖之间,他勉强将其收养,又害怕县官看不上,心想不妨先试斗一下再做决定。

正好有个好事青年登门拜访。此人所养蟋蟀战无不胜,看到成名蟋蟀之小捂嘴而笑,两只放在一起比较,个头差异实在太大。

成名“自惭形秽”,临阵怯场,在对方一再坚持之下匆忙应战,小蟀出场一副呆若木鸡样子,又惹来笑声。

用猪毛撩拨它的触须,仍然不为所动,好事青年大笑继续摆弄,小蟀勃然大怒,径直冲来与大蟀相搏。

瞬间,小蟀腾空而起一口咬中大蟀脖子,好事青年大骇,慌忙叫停。小蟀则振翅鸣叫,好似捷报传给主人。

还没来得及高兴,一只公鸡前来“踢馆”,上去拿嘴就啄,成名惊呼,而小蟀早就跃出一尺之外。

公鸡紧逼,蟋蟀被压爪下,成名顿足失色。再看时,公鸡伸脖摆头,原来蟋蟀跳到鸡冠上面,狠叮不放。

成名收它于笼中,越发惊喜。

蟋蟀按期缴纳给朝廷,与天下同类相斗,未尝有败绩,成名因此做秀才、得良田和住大宅。

一年过后儿子神志恢复,告诉家人蟋蟀是他所变,成名如梦初醒。

文章图片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