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安的革命纪念馆里,陈列着诸多革命文物,其中有一样文物十分特殊,那是一匹马的标本。 这匹马是主席的坐骑、是主席的亲密战友,也曾为革命立下赫赫战功。人人都说这匹马脾气好、很老实,不过,当主席的保健医生王鹤滨骑这匹马的时候,却两次都被马摔下,他对这匹马可没有什么“好印象”。 ![]() 接替小黄马的小青马在革命早期,共产党干革命是十分困难的,武器装备不足是常事,更不用提车辆了,主席一度都是靠双脚走路闹革命的。 1929年9月,红军在福建缴获了一些马匹,部队考虑到主席等领导的需求,就将缴获的马匹带到主席面前,让他选择一匹马作为自己的坐骑。 众所周知,主席出生于湖南,他并不太会骑马,不过出于革命需要,主席还是决定挑选一匹马来骑骑,况且,也许“宝马配英雄”本来就是许多人都会有的梦想。 在众多缴获的战马中,主席一眼就相中了一匹小黄马,这匹小黄马脾性温和,体形健硕,很对主席的胃口。 ![]() 不过,一些真正懂马的人却看出,小黄马并不是真正的上乘好马,还劝主席换一匹马,但主席心意已决,坚决要求骑着小黄马,从此以后,主席的出行基本上都是依靠这匹小黄马的。 小黄马虽然不像一些战马一样“高大威猛”,但却有一股子韧劲,还很听主席的话,十分通人性。 在井冈山时期,山区里有许多树干架起来的简易独木桥,很多战马在经过时都会畏畏缩缩、不敢前进,但主席的小黄马却无所畏惧,顺利过桥,这也让不少曾经“怀疑”过小黄马的人改变了看法,认为小黄马聪慧能干,是主席坐骑的不二之选。 ![]() 到了红军长征时期,因为队伍中有不少伤员,主席还将小黄马让出来给伤员骑,自己则坚持拄着一根木棍步行,小黄马可能也知道这正是困难时期,它吃得少、走得远,运送了不少伤员。 后来,红军在六盘山又缴获了一批精壮的战马,其中不乏战马中的上等好马。有战士觉得其中一匹枣红色的战马毛色鲜亮、体格健硕,一看就是好马,建议主席换一匹马,但主席却觉得他已经跟小黄马培养出了感情,并没有接受,反而将这些马匹都让给了战士们。 可惜的是,由于长征时期环境过于恶劣,小黄马积劳成疾,在长征结束没多久,小黄马就在延安不幸病死。 ![]() 这对于主席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因为对于他而言,小黄马是伙伴和战友,更是自己的家人,那段时间,主席连笑容都少了,显然是在为小黄马的病死而哀痛。 因为主席和小黄马的感情很深,在小黄马病死之后,主席还特意指示不许剥小黄马的皮,不许吃小黄马的肉,连马尾都不准拔,要完整地埋葬,可见主席对于小黄马的尊重。 最终,小黄马被战士们安葬在凤凰山下,也算是有了“归处”。 小黄马死后,战士们又开始为主席物色新的坐骑,毕竟也不能真的让主席一直步行出行。于是,中共西北局派人到定边、靖边、安边一带的草原物色选购,想再为主席挑选一匹良马。 ![]() 很快,几位回民老乡就带着两匹马到了延安,两匹马都是川马品种,虽然个头不大,但力气足、脚步灵活,跑起来身体平稳,速度也很快,最重要的是,它们同样是性情温顺老实的良马。 这两匹马一匹是小青马,一匹是小红马,两匹马都由主席的警卫员贺清华负责验收。贺清华骑着马跑了几圈,觉得两匹都是好马,于是就将两匹马都收下,并让主席自己挑选一匹坐骑。 可能是因为小青马的脾气和体型和小黄马差不多,主席在看到小青马之后,立即喜欢上了这匹小青马,并选择它作为自己的坐骑,另外一匹小红马则给了周总理作为坐骑。 ![]() 陪着主席南征北战的“功勋马”这匹小青马说是叫“小青马”,但其实并不是青色的,它的毛色是白色中带有一层浅灰色,《马经》中将这样的马称之为青马,于是大家就一直这样叫了,从此之后,小青马就替代小黄马,陪着主席南征北战。 负责饲养小青马的侯登科精心照料着主席的坐骑,小青马被他喂得膘肥体壮,战斗力不输其他身高体壮的马匹,平时,小青马还会经常承担给主席送信、送电报、送文件等任务。 其实,当时贺龙有一匹心爱的乌龙驹,同样是一匹青马,他对于这匹马十分喜爱,但他觉得主席的小青马与他的身份不相符,还亲自将那匹乌龙驹牵来送给主席。 ![]() 主席看到那匹乌龙驹毛色发亮、两耳尖挺、野气十足,似乎随时都可以奋蹄疾奔,也忍不住称赞一句“好马”,不过,他仍然更加喜爱自己相中的那匹小青马,最终并没有收下合拢的这匹良驹。 对于这匹小青马,主席十分爱惜,遇到难走的路,主席会主动下来徒步。例如,在1947年时,主席一行人离开王家湾,一直往西前进,走了没多久就遇到天降暴雨,山路十分泥泞,难以通行,主席当即翻身下马,和大家一同步行了一整夜,才走到目的地。 还有一次,小青马的马掌掉了,主席怕磨坏了马蹄,就坚持步行。 可能也是因为这样,小青马对主席也特别温顺,每次见到主席走近,小青马还会欢快的嘶鸣。除此之外,小青马还颇有灵性,很懂得保护主人。 据说,有一次在行军途中,小青马驮着主席走到一处山崖底下时,突然不再前进,即使警卫员一再拍打小青马,它也是拒不前进。正当大家疑惑之时,战士们突然听到了一阵飞机的轰鸣声,抬头一看,原来是一架日军的“红寡妇”飞机掠过山头、飞过了众人的头顶,恰好由于此处有山崖的掩护,敌机才没能发现主席一行。 大家这才明白,小青马是感到了危险,停在原地正是为了保护主席。 ![]() 1947年时,主席在陕西佳县一带行军时被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正当大家思索如何过河时,队伍又被国民党飞机发现了,于是国民党开始对地面进行疯狂扫射。 此刻,局面十分紧张,掉头是不可能了,因为一行人目标实在太大,要摆脱敌人的扫射也很困难,冒险渡河,进入对岸的树林里才是躲避国民党扫射的方法。 于是,众人冒险渡河,小青马虽然在水中显得有些颤颤巍巍的,但依然努力稳住脚步,一点点前进,成功将主席驮到对岸、进入树林,一场危机才就此化解。 到了1948年时,主席根据形势变化决定前往华北,那天,主席等人在吴堡县岔上镇的渡口准备渡河。当时,渡口一带水大浪急,中央警卫部队安排了8条船只渡河,其中5条渡人,3条船用来渡骡马。 主席与警卫人员先行登上了第一条船,而载着小青马的船只就在主席身后不远处。船行至河中心,水流更加湍急、船体摇晃严重,就算是经验丰富的船工也不敢有丝毫大意。 可就在这个时候,小青马所乘的船只遭到浪头冲击,船身剧烈颠簸之下,小青马被颠入河中。 ![]() 主席也看到了这惊险一幕,他望着河中的小青马,十分焦急,但也没法前去救援。就在此时,大家突然发现,小青马在汹涌的河水中挣扎几下之后,居然游起了泳! 小青马会游泳一事令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大家眼看着小青马往回游到了渡口处,平安上岸,又乘着另外一条船渡过了黄河,安全地站在了主席身边,令主席非常高兴。 1962年,主席打算骑马考察黄河,还专门提到此事,说“我们东渡黄河时,青马被挤下了黄河,它又自己游上了岸”。 ![]() 建国后享受每月60元的“工资”主席的这匹小青马,不仅他自己骑,有其他任务时,它也经常驮着别人赶路,例如,主席的保健医生王鹤滨就曾骑过两次这匹小青马。 第一次是1948年的夏天,当时,中央办公厅的邓洁受到眼疾困扰,需要王鹤滨前去诊治。通讯员来接王鹤滨的时候,自己骑着一匹红马,另外还牵着主席的小青马,让王鹤滨骑马前去。 ![]() 王鹤滨从来没有骑过马,感到十分为难,而且他还带着医疗箱,更加不方便骑马了,不过,通讯员说主席这匹马“很老实”,王鹤滨只好“赶鸭子上架”,将医疗箱交给通讯员,鼓起勇气上马。 一开始,小青马果然很老实,任由王鹤滨骑上,还老老实实跟在红马后面走。可没走多久,他们就遇到了一条小河,红马率先涉水而过,小青马紧随其后。 行至小河中央,河水逐渐变深,王鹤滨担心打湿鞋子,就将双脚稍稍抬起,脱开了马镫,这个姿势有点滑稽,但也十分危险,当时王鹤滨并不知道,但很快他就知道了。 ![]() 因为小青马走着走着,突然将前腿高高抬起、纵身一跃,跳了起来,而王鹤滨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就被摔进了小河之中,幸好他除了浑身都被河水打湿了之外,也没受什么伤。 到了邓洁的住处时,邓洁还关心地问他为什么浑身湿漉漉的,得知是被小青马“扔进”河里之后,邓洁也疑惑地说“主席的马可老实了”,似乎没人能解释为什么小青马在王鹤滨手里就“不老实”了。 而且这还不是王鹤滨唯一一次被小青马“扔下”。在给邓洁诊治之后没多久,中央又请王鹤滨去给附近的一些女教徒看病,来接王鹤滨的仍然是主席的小青马。 ![]() 去的时候倒是没出什么问题,王鹤滨逐渐也学会了骑马,不过,因为女教徒们的病情实在触目惊心,王鹤滨在医治之后心情忧郁,在回程时,就骑着小青马奔驰起来,想要排解一下郁闷的心情。 可没想到的是,小青马跑着跑着,突然双腿跪地,又一次把王鹤滨“扔”了出去,这次由于速度比较快,王鹤滨飞出去整整2米远,幸好当时正在河滩附近,地面比较软,王鹤滨和小青马都没有受什么伤。 从此之后,王鹤滨可能是对小青马有了“阴影”,再也没有骑过这匹小青马。 不过,后来主席骑马的日子也少了,因为1949年3月,中央进驻北平之后,主席就改为坐车,而不是骑马了。 根据主席的命令,这些对革命有功的战马不能宰杀,要养起来,等到它们死后,还要好好安葬,于是包括小青马在内,当时领导人的一些坐骑都被安排到香山农场饲养了起来,后来,又被送到了北戴河进行饲养。 据农场工人的回忆,这些马不仅有“花名册”记录在册,而且都是有“工资”的,每个月有60元左右,相当于正排级的待遇,工人们就根据这个规格给它们购置饲料、精心养育,让它们也能够安度晚年。 ![]() 有空时,主席也会再来看看小青马,给它喂喂饲料,也许,他们还会一同“回忆”一下当年的峥嵘岁月,一人一马的感情很深。 随着时间的过去,小青马也逐渐变老了,它的毛色最终渐渐转为白色,变成了一匹“老白马”。 在1962年时,小青马老死于农场之中。据说,小青马在临死之前,曾向着中南海的方向嘶鸣3声,似乎是在向主人告别。 小青马死后,有关部门将其制作了成了标本,1964年8月,延安革命纪念馆派人将小青马运回,作为国家文物对外展出。 ![]() 如今,人们仍然能够在延安看到这批小青马的完整标本,它四蹄直立、马头高仰,似乎仍然在等待着主人归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