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物语 | 春蚕到死丝方尽 —— 清明前夕追忆李牧同学

 新用户9030yrKZ 2022-06-20 发布于上海

作者近影 

作者简介 朱勇明,长新中学73届毕业入轻机公司技校,先后在企业从事政宣、生产计划等工作,1987年任大华联合(集团)公司经营管理部门经理。

 2019年9月7日上午,我收到李牧的微信,要我下午2:00到同仁医院去探望他,说是2:00到3:00有一个小时的交谈时间。在这之前我曾两次去隔离病房探望过他,随着徐徐打开的百叶窗帘,隔着大玻璃通过电话进行了短暂的问候、了解病情、有否需要……尽管当时他整个人状态不是很好,但看的出他精神状态还是蛮不错的,对治好自己的病充满了信心。这次,不知何种缘故,一种不祥之兆隐隐涌入心头……

我在微信中问他需要点什么,他说上次送来的帽子有点硬,如果方便搞一顶软一些的,另外送些清蒸小黄鱼,只需三条,多了浪费,其它的不需要了。

如约而至,默默对视许久……他开口:侬屋里厢好伐啦?坐下说吧!

蛮好,怕感染你,我们就不握手好吗?

……

他久病虚弱人开始脱形,话说的非常细声,讲不到三句就得停顿喘息,看了让人心酸。

他告诉我:目前的保守疗法不算失败,但也不算成功,所以马上准备去瑞金医院做骨髓移植手术,结果如何不去考虑,作为病人尽力配合医生治疗便是,同时反复关照我,千万别和旁人说他的病情。以我和李牧有半个世纪的交往,深知他有一颗极为强健的自尊心,不忍心让别人为他的羸弱状况而担忧。

他用微微颤抖的手打开手机给我看他孙女的视频,说等病好了,一定要多抱抱孙女。

我轻声地问他胃口怎么样?还想吃点什么?

他苦笑了一下,说:脑海里无数次想吃大饼油条,我说我马上给你买了送来,他说他妹妹已经送来吃过了,刚咽下去就吐的不行。

接着又念叨单位里这一大摊的事,偏偏这个节骨眼上倒了下来,心里不好受,就是痊愈了不知还能不能上班去?

说罢,流下了出师未捷之英雄泪……

行笔至此,我想特别说一声,享年六十有四的李牧同学在被病魔击垮之前,未曾享受过一天退休的悠闲日子。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016年李牧六十岁生日留影。

人物简历 李牧,曾用名李国魁,1956年3月生,长新中学73届毕业生,原建桥珠宝学院院长。河北景县人,中共党员。2019年12月1日,因病医治无效,在瑞金医院不幸逝世,享年63岁。

他曾在上海市长宁区副食品公司新华菜场工作并担任团委书记、在长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担任长宁区委宣传部部长助理、长宁区委办公室副主任;上海市外经贸委政策条约法律处副处长、条约法律处处长、贸易发展处处长、贸易管理处处长,其间借调北京“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工作一年;担任上海钻石交易联合管理办公室主任助理兼综合协调处处长、上海钻石交易联合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2015 年起参与上海建桥学院珠宝学院筹建,2016年9月任上海建桥学院珠宝学院院长,为学院引进国际资源、珠宝大楼设计和建设、推进专业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2016 年 9 月李牧任上海建桥学院珠宝学院院长。

李牧(右三)在建桥学院任职期间和管理团队合影。

我和李牧小学六年,中学四年,从1963年到1973年整整十年同窗。其中三年我还与他同桌,结下了深深的友谊。

中学时代正值“文革”,每逢星期六的下午学校规定不上课,男生们在李牧的带领下,几乎跑遍了西郊、虹桥、七宝等农村的广阔天地,春天捞鱼虾、捉蝌蚪,夏天河浜里游泳、抓知了、金龟子、秋天抓蟋蟀,冬天练长跑。在田野里口渴起来,偶尔也摘个黄瓜釆个番茄什么的,被农民伯伯撵着满世界狼狈逃窜。

中学临近毕业前,几个最要好的同学雄心爆棚在他家里筹划,准备沿着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的路线进行徒步拉练,一直到南京。李牧很快就拿出了方案,并安排我在练习簿画好行军线路图,他还约我每天晚上从西法华徒步走到西郊公园打来回,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作适应性训练和体能储备,此事因活动经费爹妈不给而作罢。

多年后提起此事,他突然问我一句,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说是领导层起了内讧,他诡异的笑了笑说:主要还是粮食等后勤保障问题。

李牧中学毕业分配在长宁区新华菜场副食品柜台工作,每天凌晨天不亮就得上班,当时工作之辛苦、条件之差,现在不敢想象。冬天手指肿得像胡萝卜,右手食指和中指还发炎化脓,看着都让人心疼。

77年恢复高考,我们几个同学下班晚饭后找他聊天,多次看到他头上捂着冷毛巾,太阳穴擦着风油精或万金油,在自制的台灯下恶补功课,熬了不知多少个不眠之夜,本来显瘦的脸庞又瘦了一圈,凌晨还得去上班,显示出了定力。

就凭我对他的理解和日常不经意间言谈,他的志愿依次顺序应该是:1、植物学;2、美术;3、历史和地理,从政恐怕非他所愿。

李牧的油画习作。

李牧在建桥学院庆典现场手书“爱我建桥”。

李牧爱写五言律诗,熟稔四联八句,2019年9月27日收到他传来的病榻之作《困雁之歌》,平仄严格对仗工整,老骥伏枥意境凄美,堪称倾情之作:

困雁之歌

伤哉云中雁,困落蕃蓠间

蚁虫噬于肤,肢体棘蔓缠

日日望露滴,浑浑百日闲

时时欲振翅,唏唏气已残

引颈唤长歌,曲项弄悲弦

苦捱独哽咽,奈何泪开颜

草绿谷物黃,惟恐风雨寒

每每亲情至,老幼慰翩跹

一慰强肌肤,水草衔甘泉

二慰强心意,烈火蜕涅槃

尚存鸿鶘志,梦中惹人羡

欲穷烟云迹,重返天地间

白话文一一困雁之歌

不知怎么,一只领头雁被困在荊蕀丛中无法动弹。

强忍蚁虫的叮咬,双翼还被带刺的籘蔓所缠。

天天数着露水的滴落,眨眼己(已)是120天。

时刻想着站起身来,可是已经无力回天。

仰头长鸣呼唤来往雁群,低头只能拨弄自己羽毛当作琴弦。

这样一直熬着,有时还强作欢颜。

眨眼从绿草茵茵的春天来到金色的秋天,

稍许担心秋冬季节变化时的风冷雨寒。

身边每时每刻都不乏亲情关爱,

无论长幼都天使一般簇拥眼前。

冀慰送来水草和甘泉以兹补肌体,

还拨动心灵激励凤凰涅槃。

但是云中翱翔的梦想尚存,

梦中还是那么刚毅扶老携幼越过山川。

想尽了风雨之中多少来回的痕迹,

还望早日重返蓝天碧水之间。

——2019年9月27日作于同仁医院120天病床上

李牧这首写于沉疴中的诗作,我是在当年9月27日当天收到的,和这一时期的其它微信内容一样,会出现了个别错别字,特别是笔画比较复杂的字,他还会来微信表示歉意。我知道,由于病情的折磨使得他精力明显不济,他明知道写错了,改动却已是力不从心,人生命之脆弱当如此。我们所看到的这每一句诗每一句话都是他拼尽了生命最后一点精力写就而成,更显得弥足珍贵。今日转发他的遗作,我不能作一字改动,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完全保留作品原生态,当时虚弱场景依稀可现。 

自从他大学毕业去了政府部门工作后,我们联系也渐渐少了,其间我还为他介绍过女朋友,终因女方家庭出身问题担心影响他的仕途而没能继续。九十年代去外经贸委后由于工作繁忙,除了节日里寄个贺卡、生日约了吃个饭,平时彼此联系很少。十多年后重新联系上他时,已在上海钻石交易联合办公室工作,直到后来彼此儿女结婚大事赴宴道喜,又重新走动,退休前的三至五年联系又开始比较频繁,我们经常约好去浦东钻石大厦或建青中学及街道社区打乒乓球。他建议我建立班级微信群,退休后大家可以叙叙旧聚聚餐旅旅游。

中学同学40多年后再聚首时的合影。左起朱勇明、曹林珍、李牧、黄淑萍。

可不知什么变数,他突然去了建桥学院筹备珠宝学院,我只能从他微信传来图片,才了解到他工作的点点滴滴。

2019年3月下旬我们在一位老同学家里举行“老友重逢”主题派对,从中午一直聊到晚饭后,他还满口答应等过了清明节,安排好工作就去参加老同学们集体旅游的……谁知这一别,竟成与老同学们永诀。

李牧在首届中国·国際钻石专业论坛上留影。

2018年秋,李牧在松江辰山植物园。

2019年12月1日噩耗传来,虽说心理已有准备,可整个人还是愣了半天……

斯人已逝,作为同窗十年知根知底的知心朋友我所能做的,也就是清明时节去他的墓地燃香献花,寄托自己深切哀思。

李牧把自己比作头雁,而在建桥学院的弟子心目中,李老师与其说是院长,毋宁说是一位慈祥的长者。“他用自己的真情面对每一个学生,不是为了什么好处、回报。”得知李牧院长逝世的消息,正在伏案工作的18届学生杨凤刹那间泪水直流,忍不住地在同事面前嚎啕大哭。对她而言,那个“最敬爱的论文导师,影响一生的人生导师,更是如父亲一般的长辈”永远不会回来了。她甚至不敢去见最后一面,不敢打碎活在自己心中的李牧形象,只希望一切停留在最美好的回忆中……

在儿子李弋晨刚出国留学时,一个做外贸生意的熟人向李牧借了一笔不菲的钱款。虽然家中不算宽裕,李牧还是急人所急帮助了这个身处困境的熟人。十余年过去了,除了头一年归还的20万元欠款,其余借款遥遥无期。于是,双方又重新签订借款协议,约定在2019年10月31日归还。

身患重病的李牧在后期治疗时花费很大,极少在追讨债务方面开口的李牧,不得不向借款人提出部分偿还用于治疗。李弋晨知道后,觉得只有通过诉讼才能追回这笔借款。曾任市外经贸委条约法律处处长的李牧,又怎么会不知道法律的约束效力?他只是劝诫儿子,不要走到诉讼这一步。李牧将他最后的慈悲与善良留在了这个世界上……

李牧在市外经委任上工作场景。

如果不曾遭逢疾病,这可能是李牧最为憧憬的退休生活:与妻子携手共度晚年。只是,2010年妻子被查出患有阿尔兹海默症,时年 53 岁。如此年龄患此重症,对李牧打击很大。他四处求医,翻阅大量国内外疾病相关文献,以求妻子有朝一日恢复健康。

妻子病情继续恶化,逐步丧失了认知和自理能力,除了李牧之外,其他人都无法相认。李牧不遗余力带妻子积极治疗,不舍得别人照顾她,事事亲力亲为。“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李牧用一生的陪伴信守了一句婚姻承诺。

在生命最后的半个多月里,由于口腔及咽喉道的严重溃烂,各主要器官的严重衰竭,李牧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他所承受的一切,每次呼吸都是那么痛苦,几乎耗尽全身气力。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李牧以最后一丝努力,阻止了插管的创伤性抢救。知子莫若父,反之亦然。李牧儿子李弋晨说,“哪怕他的肉体早已被摧垮,但他的意志一直坚持到了最后一刻。从他坚毅的眼神中,依然可以感受到对生命的渴望和捍卫自己最后尊严铁一般的意志。”

李牧在遗嘱中,特别托付家人将自己的眼角膜以捐赠的方式,为失明患者重新打开那道暗黑无边的闸门,重获世间万物的绚丽。

这是李牧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厚重的一份礼物。让光明开启生命新的篇章! 

完稿于2021年清明节前夕

李牧妹妹李秀珍为本文提供其胞兄生前照片、油画习作图,特此鸣谢。

END -



新华路时光

xinhualu6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