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往事回顾 | 夜鹰又歌唱了——记父亲邵洵美翻译泰戈尔的《四章书》

 新用户9030yrKZ 2022-06-20 发布于上海


泰戈尔(Rabin dm nath Tagore·1861-1941)

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生于加尔各答的贵族家庭,八岁开始写诗,展露非凡的天赋,十五岁时出版诗集,被为“孟加拉的雪莱”。一八七八年赴英国留学,深受英国文学浪漫主义诗人的作品启发,创作生涯涉足诗歌、小说、戏剧、乐曲等不同领域,以及大量的文学、哲学、政治论著。一九一三年以诗集《吉樱迦利》(Gitanjali, 《颂歌集》)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为亚洲第一人,从此跻身世界文坛。一九二一年于故乡创办国际大学,着重音乐和美术教育,以成为全面研究东西方文化的学术中心。一九四一年留下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独立的著名遗言《文明的危机》后与世长辞,享年八十岁。著有《漂鸟集》、《新月集》、《采果集》等。

邵洵美像

徐悲鸿作于一九二五年

邵洵美(1906-1968)

原名邵云能,浙江除姚人,生于上海,民国时期著名作家、出版家、翻家、诗人,“新月派”代表人物之一,曾留学英国剑桥、法国巴黎:与徐志摩、郁达夫、沈从文等文人过从甚密,与徐悲鸡、常玉、刘海粟、叶浅予、张正宇等画家称兄道弟,熟衷出版事业,曾先后办过《狮吼》、《金屋》、《新月》、《论语》、《时代画报》、《万象》等刊物,为中国提供了了望西方文学思潮的窗口,另译有泰戈尔作品《家庭与世界》等。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济南号”邮政飞机北上,途中因大雾弥漫,飞机触山,不幸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陆小曼(1903年11月7日-1965年4月3日),江苏常州人,近代女画家 。师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曾参加新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画展。陆小曼擅长戏剧,曾与徐志摩合作创作五幕话剧《卞昆冈》。她还谙昆曲,也能演皮黄,写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因与徐志摩的婚恋而成为著名近代人物。1965年4月3日于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62岁。

爸爸(邵洵美)对泰戈尔的热情,也许缘于比他长十一岁的徐志摩。

 泰戈尔一九二九年三月第二次访华,政府机构不接待,就住在上海志摩家里。(陆)小曼告诉妈妈(盛佩玉),为老先生布置的房间很周到,虽是亭子间,地上铺了厚毯,放了大垫子作靠枕,还有熏香炉和青色炭盆, 放了木炭供他取暖,连墙上都挂了壁毯,完全是印度式的,为使他感到像家里一样亲切。

可老先生到晚上执意要求睡在志摩的房间里,这样他睡在中国式的卧室里,志摩与妻反倒睡在印度式的房间里了。

妈妈在遗稿《一个女人的笔记》①回忆道:“一天洵美应志摩之邀同我一起去拜访老人,并和他们同桌吃饭,吃的是中式自备菜,老人身材髙大,灰白的大胡子散在胸前,他穿着灰色的大袍,一顶黑色的帽子端端正正地戴在头上,好像我看到过的大寺院中的老方丈打扮。老人态度严肃慈祥。只见志摩、小曼殷勤地招待他。”

 

泰戈尔与徐悲鸿合影。

有趣的是老人归国后,志摩多次告诉爸爸,他住的福熙路上有只夜莺,每天夜里就蹲在他那印度式亭子间窗边歌唱,可以听到大天亮。

爸爸在《夜莺》②一文中写道:“志摩描写说,'声音越来越响亮,调门越来越新奇,情緖越来越热烈,韵味越来越深长,象是无限的欢畅,像是艳丽的怨慕,又象是变调的悲哀……’志摩甚至说,假使在他窗口多叫了几声,自己就会快乐得发了疯。”

 

爸爸邵洵美和妈妈盛佩玉和哥哥的合影。

对鸟并不感兴趣的爸爸,竟然也像孩子般的着了迷,下决心一连去了志摩家两天,晚上蹲在那印度式的亭子间里,却再也没有听到夜莺的叫声,好在还可以跟志摩、小曼聊天直到天亮。

爸爸怀疑志摩所听到的不过是诗人的幻象,是梦,是他自己的诗,是对印度老人深深地思念。

志摩飞机失事后,痛失好友的爸爸再也不写诗了,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了“新月诗人”、“出版家”等桂冠,俨然成了 一位“翻译工作者”。居然秦瘦鸥对他的译作大加赞赏,说真正达到「信、达、雅」标准。

说起翻译,爸爸与志摩合作的那段美好时光已经永远流逝。

记得在一九三一年他们一起办新月书店,一起出《新月诗刊》,还拟订了合作翻译的计划。

先计划邀友人一起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志摩先选了《罗密欧与茱丽叶》,爸爸后挑了《仲夏夜之梦》。两人还准备合译哈里斯(Frank Harris)的《我的生活和恋爱》。

令人悲痛的是志摩先走了,爸爸立志将志摩未竟之事做完。众所周知,志摩钦佩勇敢的女性丁玲,在《新月》上发表了《珰女士》(叮铃珰琅是也),故事只开了一半场,他就走了。

爸爸在《人言》上续编《珰女士》,一气连载三十期。当然爸爸更想让志摩把泰戈尔介绍给中国的美好愿望实现。

经过是这样的,四九年印刷厂影写版印刷机被政府收购,五一年又结束了时代书局业务,闲居在家的爸爸开始译作。

先应上海出版公司之约翻译了马克·吐温的《汤姆·莎耶侦探案》和盖斯凯尔夫人的《玛丽白登——曼彻斯特的故事》(署名旬枚、佘贵堂〉。

以后又翻译了雪莱的诗剧《释放了的普鲁米修斯》,经主动争取,终于在他五十岁那年,五六年三月十三日收到了北京作家出版社寄来的泰戈尔三部原作——《家庭与世界》、《两姊妹》及《四章书》。

据三月十五日“翻译随笔”记载, 爸爸当日已读完《四章书》,说等三书“全部读完,当写提要与初步体会,”“觉得泰戈尔的宗教意味(哲学意味)极浓厚”。

泰戈尔(前排左二)访华,徐志摩(后排左一)与林徽因(前排左一)陪同。

据哥哥回忆,在译《四章书》时,遇到疑问,有次竟叫了出租车亲往印度驻沪领事馆找文化官员查询。他也不知当时中印关系已骤变。结果是他译的雪莱长诗剧《释放了的普鲁米修斯》在一九五七年八月如期由"北京作家出版社"出版,而泰戈尔的三部作品石沉大海,毫无音讯。

当然一九五八年十月爸爸被捕,冤狱三年余,更是无法出版了。此祸是由爸爸委托叶灵凤将信件转寄美国友人项美丽而引起,此事已由上海市公安局一九八五年二月“平反”。

一九六二年自由了的爸爸开始为上海出版社翻译拜伦的长诗《青铜时代》和雪莱长诗《麦布女王》,直到他六十二岁,一九六八年五月五日逝世,未亲眼见到泰戈尔的译作出版。

妈妈深知爸爸在贫病交迫中为译书所付出的心血,她不能忘记爸爸为译书彻夜不眠的倦容,她深知一个译者最大的痛苦在于自己心血的结晶付之东流。于是多次给两个出版社去信,为爸爸的五部遗稿争取出版,均无果。

年复一年的争取与等待,忽见夏衍复出,妈妈命我们起草写信给夏公。他的第一部翻译作品,爸爸曾经帮助出版。信里请他能否过问一下 洵美遗作的出版问题。

有意思的是,某日,在上海译文出版社工作的姊夫方平兴冲冲地告诉妈妈,他亲见夏公给出版社蒯斯曛的信。信中云:“洵美先生生前曾告诉我译有几部著作,贵社若无意出版,请寄我,将交由北京出版。” 方平又说相信夏公定会给北京也去信。

姊夫方平教授,曾经继续译完爸爸被文革中止的译作艾米莉·勃朗特 的《咆哮山庄》,作为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会长,也完成了志摩与爸爸的遗愿,主编了《莎士比亚全集》。可惜的是他已于去年 (二〇〇八)故世,这位邵洵美的女壻最后一个学术职位竟是中国鲁迅文学奖评选委员会的主任。

事情果然有了好的结果。上海先后出版了《青铜时代》和《麦布女王》,北京也出版了泰戈儿的《家庭与世界》。但还有二部译作,不知何故没有面世。经再三要求,仅退回了《四章书》原稿。当我们见到妈妈收到邮寄来的书稿时,用颤枓的手轻轻地抚摸着它,然后戴上老花眼镜慢慢地一页一页地翻阅它,不禁热泪盈眶。八七年她从上海回南京前, 郑重地将书稿交给了我们,没有说什么,但从她期盼的眼神里我们感到了《四章书》译稿之沉重。

机会终于出现了,帮助了妈妈遗稿《一个女人的笔记》出版的江一鲤女士,在上海星巴克喝咖啡时,转达了总编辑之意见,决定出版《四章书》译文,我们无比欣喜。

FOURCHAPTERS

四章书

泰戈尔 著   邵洵美 翻译

这些偷懒、任性、不时遮住你的眼睛,

你经常用灵巧的手指撂一边的头发;

这种轻飘地披在你肩上,

一端用簪子插头发上裹着你后脑的、

黑边的茧绸沙丽

你眼睛里的倦意,

你嘴唇上的深情;

还有那逐渐黯淡、

终于遁入虚无缥缈中的光辉,

我看见的这一切东西全是真理,

奇迹一般的真理。

爱是最伟大的真实,《四章书》即是泰戈尔的《齐瓦哥医生》。

此为邵洵美翻译,泰戈尔七十二岁写就的最后一部小说,为其思想的终极呈现。

内容描写印度脱离英国独立前一对男女的爱情故事,其在激烈的革命背景中保持爱情反抗的心酸和痛苦,并将这种抗争变成勇气、牺牲和英雄式象征的恐怖主义。

敬爱的读者,当您浏览此译文时,希望与我们产生共鸣。似乎感到译者对挚友志摩的深深思念;读到译者对这位印度老人幽深的智慧表示的虔诚敬意;体验到一位老妇人为实现丈夫的遗愿所做的艰辛而又漫长的努力,最终在心灵相通的文友及年轻的出版界同仁的努力下,终于圆梦后的欢乐。

请听,在那静静的夜晚,在上海福熙路那间印度式的亭子间窗外,夜莺又在欢唱了!

谨以此短文,表示我们及邵洵美先生的亲属对出版者及读者的衷心谢意!

出版社来人与吴立岚邵阳夫妇商谈出版《邵洵美全集》事宜。 

注释

①《一个女人的笔记》,副题“盛氏家族,邵洵美与我”,作者盛佩玉,编注邵阳、吴立岚,二〇〇七年印刻出版。

 ②《夜莺》,作者邵洵美,发表于一九二九年《金屋月刊》第十二期。

特此鸣谢邵阳和吴立岚夫妇授权本公众号发布此文。

邵阳 吴立岚专栏文章推荐阅读

往事回顾 | 夜鹰又歌唱了——记父亲邵洵美翻译泰戈尔的《四章书》

岁月往事 | 民国大律师吴凯声之子吴立岚:父亲曾力救陈赓、廖承志出狱

新华路时光

音乐欣赏频  【小提琴&古典吉他的二重奏】皮亚佐拉的《圣母颂》

点击视频右下图标可全屏收看

END -



新华路时光

xinhualu6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