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父亲节感想 作者:李晓东 六月十八日,农历五月二十,我在老家的东边邻居家,给他的第二个孙子庆贺满月摆酒席。我的外孙子也跟着他妈妈到他爸爸做工的那个城市里团聚去了。我因为人们庆祝父亲节,也想起了自己逝去近三十年的父亲大人。 父亲大人在世时,需要外出奔忙于生活养家糊口,与我们这些孩子们聚少离多。我们家的人比较本分,没有什么挣大钱的门路,日子过得比较勤劳而平淡。母亲大人因为奔波不停,练就一双好腿脚。 四年前,妻子给我打来电话说母亲大人走不了路,我吓坏了,跑遍了北京西城区所有的同仁堂药房,想给母亲大人找寻最有效的活血化瘀药,能让她早日下地走路。我给母亲大人邮寄药品和打电话安慰她安心吃药养病的同时,也发了一个重重的誓愿:为了母亲大人的身心健康,我愿不惜一切代价,一月不行就俩月,一年不行就两年三年,只要安心治疗,一定要让母亲大人下地走路。 我不停地买药,不停地给母亲大人打电话询问状况,不停地给母亲大人鼓励安慰谈我给她治病的设想。俩月后,母亲大人在电话里告诉我不要再邮药了。 听到母亲大人说她没事了,可以下地走路的消息后,我长长地出了口气,除了在电话里表扬母亲大人病愈神速超我意料之外,也把每天对着北方向母亲大人双手合十磕一百零八个响头,来作为自己锻炼身体的一种习惯。 我虽然现在不常运动,但我爬起山来依然不气喘,走起路来如风似雨,毫不拖泥带水。我能打羽毛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拳打沙袋时无需戴手套,但是我还是坚持雷打不动地每天双手合十,祝愿母亲大人身体健康,伏身下跪重重地磕下那一百零八个响头,一来表达我对母亲大人的问候祝福,二来拉伸自己背部的神经脉络。 伟大领袖毛主席除了喜欢看马列书籍以外,还阅读《孙子兵法》、《论语》、《资治通签》、《金刚经》等,我小时候也喜欢看《共产党宣言》、《资本论》、《三字经》、《坛经》等。我的祖父大人生前不停地嘱咐我一定要多看《东周》、《列子》、《左转》等等,我十多岁那年,跑到新华书店,偷偷地用自己舍不得花的三块四毛糖果钱,买了一套人民出版社上中下三册长篇小说《西游记》。 我的父亲大人火了,当着一屋子的人臭骂了我一顿。我没敢出声,脑海里清清楚楚回想着父亲大人回家时顶灯夜读《钟山》、《昆仑》杂志的情形。 父亲大人一瞪眼睛就把我吓的心惊胆颤,却有时在我们难得相聚的空隙,给我绘声绘色地讲述《孔子》、《红楼梦》、《水浒传》里的故事。慢慢地,我渐渐长大了,坐在高高的谷堆旁,给那些围在我身边的小伙伴们讲述,从父亲大人那里听到的井冈山工农红军闹革命的故事。我忘不了父亲大人给我买下的草绿色军用玩具吉普车,忘不了父亲大人给我买的收音机、玩具手枪。 父亲大人用自己的努力劳作为我们搞来了电视机、洗衣机、车,自己却常年累月穿着破破烂烂如同渔网一般的衬衣内裤,最后因为积劳成疾,刚到中年,不幸辞世。 父亲大人去世之后,我常常在自己熟睡的梦中与他相见。在我的梦中,父亲大人总是那么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妻子曾经对我说过,父亲大人生前对大多人都是慈眉善目,喜乐应对。 父亲的瘁去让我们更加明白了生活的不易,我们开始在母亲大人的带领下为了衣食住行不断追求和拼搏。随着时光荏苒岁月反转,我们这些孩子们一个一个娶妻生子,成家立业,我也如愿以偿地来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北京。 有一次,我坐火车从北京回老家探亲,和对面座位上的一个复员老兵聊天的时候,无意感慨了一句:“如果父亲知道我已经参加了首都北京的军队,不知道他到底有多么欣慰”,后来再仔细想想,觉得自己很是搞笑。 父亲大人去世近三十年了,好些事情早已撒手不管。我们只要能生活快乐、家庭和谐、孝养我们依然健在的老母亲,我想父亲大人足可以在天堂瞑目安息了,至于那些所谓的地位,无非是碰到麻烦困难时,出手能相对迅速而已。能力越大,责任越大。高处不胜寒,碰到的麻烦会更大。 父亲大人用他奋斗的一生留给了我两个字:“好人”,我也尽心尽力地圆满着父亲大人留给我们的这两个字。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我的儿女们不去恨我,我的母亲大人不再对我们这些孩子们忧心忡忡,我自己也不再有那么多的妄想执著分心。 父亲节这天早晨,远在故乡的女儿给我发了个六十六块钱的微信红包,真心祝愿我父亲节快乐,我给女儿打去电话,问了一些她的丈夫石先生和她儿子石小先生的情况。得知女儿他们一家生活平安如意之后,我也发了一些自己业余时间搞的的文字图像作品,嘱咐他们看看,希望他们有所受益。 仔细地想想,我其实是个幸福的人,这些完全应当归功于我的父母长辈,归功于那些为了让我成功不断努力相助的良师益友、亲爱同志们。在这阳光明媚的夏日父亲节,我真心祝愿天下父母父亲节快乐,所有儿女且行且珍惜。 特邀作家简介:李晓东,男,汉族,陕西蒲城人,学过美术和摄影,热爱解放军生活。1992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发表小说、诗歌、评论若干。 淡味茶原创文艺微刊第1691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