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调控房价是老百姓看新闻时最关心的内容。我记不清这是国家第几次重拳调控房价了。而这一次比之前任何一次出手都重,都频繁。有报道说北京最近10天需出台了9项政策措施调控房价,涉及首付比例、贷款利率、非京籍购房纳税标准、过道学区房、学位划分……紧接着配以严格的突击检查,“几乎断绝了所有炒房的可能”。不少的一二线城市也快速跟进,出台了调控政策。 看看这些政策措施,我以为,短期内虽然有效,但无法根本改变这些城市房价仍将快速上涨的趋势。因为这些措施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巨大的城乡差别导致人们向大城市涌入而产生的刚性住房需求与城市资源承载能力不足的矛盾。这,我曾经在本博《房价何时才不疯狂》有述,此文不表。 观察这一轮的各地的房价调控政策措施,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限户籍,非该城市户籍人口购房,需提交一定时间的连续交税证明或者交社保证明。二是限贷。对购第二套房者不予贷款,即使是购第一套住房,也提高了首付比例,调整利率优惠政策。这虽然可以遏制炒房行为,但也存在对低收入的住房刚需族的不公平。 户口不在该城市,但长期在该城市务工。这些务工人员可能是长期没能进入或者不愿进入企业的灵活就业者,他们的收入有可能够不上交税。至于社保,他们或者没有这意识,或者已经交在他们户籍所在地或者其他先前务工的其他地方。他们在这个城市收入低,但并不影响他们依靠家庭、亲友的帮助在现在务工的城市购房。而这些限购措施,无疑将他们打入了另册,掐灭了他们在这个城市改变生活状况,追求幸福生活的希望。限制贷款,提高首付比例,提高贷款利率,被限制的同样也恰恰是这些低收入者。只有他们才需要贷款,才需要低利率。有钱一族,他们根本就不需要贷款,而且在就购房了。 2017年3月29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