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晓锦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乱阐发不可不察

 QDLF888 2022-06-20 发布于山东

      和平与发展,为当今世界文明进步的主流。也是我们为之奋斗的所在。

    于是在这种背景下,有人对《孙子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意义作出很高的评价。把它归纳为孙子整个学说的初衷和真谛。

         典型的例子就是把“不战而屈人之兵”吹捧为“不战主义”,日本学者服部千春先生的观点,在这方面就很有代表性,他说《孙子兵法》不是讨论打仗的,而是教人和平的,孙子是不战主义者,和平主义者,《孙子兵法》,应该改名,称为《孙子(和)平法》,云云(参见《孙子兵法新校》“前言”,白山出版社1997年版)。

这种任意发挥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就属于天花乱坠,望文生义,基本上背离了孙子说这段话的本意。

       是否能够从“不战而屈人之兵”理论中演绎出什么“不战主义”、“和平主义”?这是需要研讨的。

   毕竟兵家在战争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是“慎战”、“重战” 和“备战”,而非“去战”、“不战”。孙子的原旨也是如此,其言“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火攻篇》),并非是对战争本身的否定,而是主张在一定条件下对战争持谨慎的态度。这种态度既不同于儒、墨、道诸家的“反战”、“非战”立场,也和某些法家人物一味嗜战、积极主战有所区别。

       因此,在当下环境下,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不战主义是不符《孙子》全书的基本倾向和真切主旨。  我们不应该在此问题上犯大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