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往事回顾 | 江渭清“微服私访”居民小阁楼——回忆江渭清的点点滴滴

 新用户9030yrKZ 2022-06-20 发布于上海

江渭清(1910年11月26日-2000年6月16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担任江苏省委书记、江西省委书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事务的第四任领导人,接替程世清,专责管理江西地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秋收起义和平江起义;历任红十八军五十四师团政委、鄂东南道委书记兼军分区司令员;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十六旅政委、苏浙军区第一纵队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新六师政委、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政委、第八兵团副政委等职;参加了著名的七战七捷、孟良崮、渡江战役;后任南京市委副书记兼警备司令部司令员、江苏省委第一书记、华东局书记、江西省委第一书记、福州军区政委;江渭清是中共第八、十届候补中央委员,十一届中央委员;十二、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01

回忆江渭清点点滴滴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西郊宾馆“怪屋”工作期间,曾多次接待过江渭清同志。他那时刚从江西省委书记的位置退下来,离休后安居在江苏南京。江渭清在1949年全国解放后,就任中共南京市委副书记,后又任南京军区第三政委、代理第一政委,中共中央上海局书记;1961年任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处书记。因为是这样的原因,他在上海有不少老战友、老朋友、老部下。

江渭清在离休后的日子里,也经常到上海来看看、住住,会会老朋友。他原先住在吴兴路上的一幢普通公房里,后搬到淮海西路上一幢公寓楼的三楼。他的生活简朴、平常,很少麻烦人,平时生活起居都是自己打理,偶尔家里来人,请阿姨烧烧饭,完全是一个普通退休老人的生活,根本看不出他曾经是一位叱咤风云的老前辈、老革命。有一段时间他不常去江苏,因为怕影响干扰江苏省同志的工作,所以'逃’到上海,此地乐在“逍遥自在”,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叙旧谈新”。

江渭清在西郊“怪楼”小憩时,有时会碰到魏文伯等老同志,老友相见,格外亲热。他们聊聊天,谈天说地,身体,家庭,孩子,老战友们的近况等。有时,也叫我们服务人员一起坐下,问问情况,聊聊家常,江渭清给我的感觉英俊,浓眉大眼,身体也很健硕。有时他还和夫人徐敏一起来,徐敏戴着一副眼镜,文质彬彬,很清秀,年轻时一定是一位美女。

那天,他的兴致很好,还和我们聊聊一些宾馆的历史,当知道这栋原来淮阴路200号有“怪楼”之称,就叫我们拿来钢笔和纸,写下了“怪楼”二字,他写的字,笔力劲挺,现在想来当初没留下他的“手迹”,非常遗憾,不过当初工作也有规定,不能私藏。

江渭清书法作品。

他们夫妻有时来怪楼,坐在椅子上,一声不响,脸上会有一丝愁云,后来我得知他们的一个女儿得了抑郁症,想来对他有不小的打击。

我在日记上,记得比较详细的是1981年10月14日星期三上午9点,江渭清穿着淡灰色制服,戴着口罩,到西郊“怪楼”来。他和往常一样,总是和我们握握手、打打招呼,只是与往常不同的是,他刚坐下,随后又有几个人走了进来。其中有一位戴眼镜的老太太,是他的夫人徐敏,拉着一位三十几岁的姑娘,想必就是他们的女儿了。她们上周也来过,他的女儿特别喜欢莲子,恰逢10月结莲子的季节,他们就在西郊的荷花池里采到一个莲蓬,他女儿抱怨道,今天只采到了一个莲蓬,老太太只是笑笑,在安慰她,看来她女儿当时病情还没有好转。老太太她很和气,江渭清叫我们服务人员都坐下,一起聊聊,还问我们家里都好吗?

还有一次,他和司机小苏一起进来,小苏告诉他,我是刚从旅游专科学校毕业出来的,懂一点外语,他就鼓励我,趁年轻,学习好英语,多读书,积累一点生活的素材,可以用外文描写一下外国人到中国旅游、生活、经商活动等,他们来宾馆住宿及宴请等具体的细节。

他说最近有一种风气很不好,外国人到中国来,我们总是过分宴请,并有些“不搭界”的人参与陪吃,他叫我向我们领导反馈这个问题,宾馆不要总是按照中国人习惯的那一套,外国人来了,我们总是请他们吃饭,而且宴请的排场都很大,甚至还有公款陪着大吃大喝,铺张浪费,这样的风气很不好。

他又说道周总理当初在中国不富裕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广交朋友,他讲了中国曾经所谓的“穷大方”,但这些“穷大方”是有原则的——1964年周恩来出访非洲时提出了《中国对外经济援助的八项原则》,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毛主席曾调侃着说“中国当年入联合国,是被非洲兄弟抬进去的”。而周总理为当时“穷大方”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周总理广交朋友,还能把敌手争取过来,在他去世后,全世界向他致敬,没有人唱反调,这确实是罕见的。而我们现在的状况则不同,千万不能“穷大方”,这样反而会引外宾的反感,要按照接待国的习惯,互相尊重。

他接着说,同行间互相邀约大吃大喝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不是好苗头。我们不是很有钱,公款吃喝的风气十分不好,害人害己,为什么要摆阔气呢?他还说最近还有一种不好的风气,互相之间不称同志,而是称老板,他说称同志或者经理即可,为什么要互相称老板呢,听起来很别扭,从国内讲到国外。

右起:徐敏(江渭清夫人)、江渭清、谭震林、葛慧敏(谭震林夫人)、邱一涵(袁国平夫人)。

他兴致勃勃,随后他又叫其他服务员坐在他旁边,聊了起来。当他听到这里晚上要值班,服务员小颜一个人值班很害怕时,他笑了起来,一边用电动刀刮胡子,一边说起他在21岁时,当时任营级教导员,在一次掩护同伴撤退时自己的腿上中了一枪,倒在死尸中,脸上都是血,在国民党兵来搜查时,他与死尸睡在一起,佯装已经死了,渡过了危险关,捡回了一条命。

后来我了解到,他的腿在1931年秋冬发生在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的朱木桥战役中,负了重伤,腿骨都被打断了,当时的医疗条件又差,部队只能用木板把他的腿固定住,放在担架上随军转移,昏迷了个把星期才苏醒。他在被调至红军第三总医院任政委时,一位被红军俘虏的国民党上校军医冒着风险,为江渭清做了复杂的外科接骨手术,还借钱给江渭清补身体。江渭清十分感激这位从旧军队中过来的医术高明的老医生。

解放后,收到一封来自那位老军医的求助信,由于家境困难,老军医颠沛流离了近20年。虽然江渭清自己也是过的“军事共产主义”的生活,仍向公家先借了20元寄给老军医,以解燃眉之急。三年后,他回乡探亲时想去探望那位有恩于自己老军医,可惜老人却已病故。看着老人遗像,江渭清情不自禁摸摸自己右腿,百感交集,实属憾事。每次听江渭清的谈话,很受教育,我感觉他有文化修养,很健谈。

最难忘的是,记得有一次上午约10点左右,江渭清突然独自一人来“怪屋”小憩,一反常态,神色凝重,他人还没坐稳,就向我们问起上海居民住房实情,我们也实话实说了,在上海住房普遍比较困难,有的一家三代住在一间十几平方的屋子里,很多年轻人结婚都没有房子,到乡下农村去租房子,人均居住面积不到两三个平方,床也没地方可以摆放,只能到了晚上,铺草席或者木板,直接睡在地上,白天再卷起放好。

随后他就对我说起昨日傍晚,他去司机苏荣和家小阁楼的事,小苏一家四口居住在一个三层楼的顶层小阁楼里,没有煤卫,生活很不方便,听说他家这幢楼原先是一个仓库,灯光十分的昏暗,居住的阁楼更是有些地方头都抬不起来,他感到很难过,并叫小苏一家,在他不在上海时候,住到他淮海西路的房子里,他说到这句话时充满着真情。他说他要写份材料上去,反映一下这个问题,想不到新中国成立三十年后,上海人民的住房条件依旧这么紧张,上海人民对国家贡献很大,政府该怎样加快建设,解决老百姓住房的难题,他若有所思,显得非常着急。

后来我才知道,江渭清那天傍晚时分,提出要到小苏家看看住房的情况,在司机小苏的带领搀扶下,走进小弄堂,在高低不平的小道,沿着昏暗的小路,通过狭窄陡峭的楼梯,实地“考察”了在顶楼的小阁楼,老人头也抬不起来,床铺铺在地上,并仔细询问了小苏家里住几个人,住在阁楼上,平时做饭,上卫生间怎么办?老人一脸不悦,好像在说,老百姓住这样的房子怎么行呢?他还到楼下看看烧饭地方,几家人家挤在一起,连转身的地方也没有,这天老人非常感叹,一夜未好好睡觉,还问小苏其他一些情况,生活现状、每月收入等。

小苏告诉我说,那一天,他非常紧张,因为他家楼梯很陡,很狭小,又没有灯,光线很暗,平时我们自己家人上下楼梯,都小心翼翼,何况江渭清也是古稀老人了,老人假如万一滑下来,后果不堪设想。但是老人执意要去,他又没有办法。一定要亲自去看看,究竟是住什么样的房子。还说,只有亲自看到了,才有发言权。看过和没看过,感触是不一样的,我听了后,感慨道;这么大的官,还如此关心老百姓的生活和住房问题,真是少有,令人感动。

自从这次微服私访小阁楼后,他说,他要向中央有关部门和上海领导反映这些情况,看看有什么好办法,找出解决老百姓住房问题的良策。他时时刻刻都把老百姓疾苦时时挂在心头,体现出这位老革命心系百姓、心系民众的高尚情怀。

果然不久后,江渭清就把上海老百姓住房困难问题反映给上海市委领导,甚至向上反映,反映到邓小平那里,包括当时社会风气不好等。他在党内一向以直言不讳,敢讲真话而出名。

1960年,毛主席把六个大区的书记及有关省委书记叫到前往杭州的专列上,和他们研究有关农村工作的问题,江渭清就是其中之一。汇报中,涉及“公共食堂”问题,其他人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有的人认为好处很多,有的则认为弊大于利,众说纷纭。只有江渭清一直在沉思,没有说话。当毛主席点他的名时,他就把自己不久前,到农村调查时发现的情况,实事求是地向毛主席及参加会议的人员说了出来。因为江渭清等人的“直言进谏”,中共中央经过反复研究,详细调查,做出了顺应民意的决定,全国农村的公共食堂相继取消,真的是应了毛主席的话:“全国的食堂一风吹。”

若干年后,我已经离开了西郊宾馆,听“怪楼”的同事和我说,江渭清时常会去坐坐,他也从员工处了解到,上级领导非常重视,对职工住房困难的现状也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将原先属于单位仓库的高邮路44号和虹桥路1776苗圃临房改造成多处鸳鸯房,供大龄新婚无房夫妻临时租住,还在虹古路266弄建造了好几栋六层的职工住宅,分配给困难职工和分居两地的夫妻,搬进新居的员工的公房,坐落在朝向是虹桥迎宾馆的后花园,花园鸟语花香,感到惬意和满足,这使好多结婚无房户和住房困难户都切实解决了住房问题。

他听了后非常的开心,此时,恰逢他女儿过世没多久,他的心情不好,比较伤心,忧郁,但当听到这个好消息时,他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江渭清虽已过世多年,但他这种平易近人,关心群众疾苦,不顾年老体迈,亲自夜晚探访小阁楼的事情,人们津津乐道,至今作为佳话,广为流传。他了解民情,为民解忧,急群众所急的精神永远鼓舞我们,执政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人民的勤务员。

02

附录 江渭清小传

 江渭清

江渭清,湖南平江县人,他是在1929年加入的党,之后参加了毛爷爷领导的秋收起义和彭老总领导的平江起义,是一位有资历,有能力的杰出革命党人。在土地改革时期,江渭清就是从事政委工作,只不过当时不是军级政委,而是平江保卫队大队任政委,也就是由十几个当地民兵组成的保安队。虽然,级别低,人数少,但是,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如果一开始就让他担任军级政委,可能江渭清也管理不过来。正是因为从小做起,一步一步从政委工作上走过来,才能让他成为一名出色的政委工作人员。

在抗战全面爆发后,江渭清担任过团部参谋长,副团长等职位。然而,在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六师十八旅旅长,率部在江苏南部地区参加反日伪军的“扫荡”、“清乡”,并击退顽军队的进攻。不过在1945年1月任苏浙军区第一纵队政委。参加过天目山战役和攻占金坛、高淳等战役、战斗。战争胜利后,任华中野战军第六纵队政委,也是从这一刻,江渭清开始与王老虎(王必成)就在一起共事。

中间的是江渭清

解放战争期间,江渭清先后担任华中野战军第六纵队政委、华东野战军第八兵团副政委等职,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涟水保卫战、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等战役。虽然他不是属于军事主官,但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从他参加革命到新中国成立,江渭清曾负伤八次,算是九死一生,但他每每以此为自豪,“说”作为军人身上没有几处枪伤,那还配叫军人吗?

江渭清(左)

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江渭清离开战斗了20多年的部队,被调到地方投入祖国建设事业中,开始他的新的生涯,造福一方。这也是为何在1955年他没有被授予军衔的主要原因,虽说,江渭清无军衔,但他先后担任过两省的一把手,江苏省书记,江西省书记,要是放在古代那是封疆大吏。在2000年6月16日,江渭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91岁。

邱根发专栏文章推荐阅读

往事回顾 | 江渭清“微服私访”居民小阁楼——回忆江渭清的点点滴滴

人生物语 | 少将军衔的电影人王晓棠

往事回顾 | 李牧和他未竟的心愿

往事回顾 | 严佑民、胡克实在西郊宾馆吃客饭

4.23世界读书日 | 胡乔木同志叫我多读历史和文学书

往事回顾|回忆“非典″时期结识的徐青同

人生物语 | 我的读书乐藏书乐

岁月往事 | 紫竹楼前忆“三老”

岁月往事 | 包玉刚,80年代港澳义捐第一人

岁月往事 | 上海虹梅路上“老外街”:乾坤大挪移前的掌故

岁月往事 | 我和白桦忘年交

往事回顾 | 我们的班主任王慧敏老师

史海钩沉 | 西郊宾馆的前世今生

往事回顾 | 步入上海的“钓鱼台”

往事回顾 | 葛非: 小平当年对我说“去赚外国人钱”

往事回顾 | 石祝三与我结缘新华路

往事回顾 | 上海锦江集团创始人

新华路时光

音乐欣赏频道   小提琴演奏《一步之遥》

点击视频右下图标可全屏收看

END -



新华路时光

xinhualu6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