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在永乐宫摹绘元代壁画

 永声树 2022-06-20 发布于四川
文章图片1

此文作者:陆鸿年,原载《文物》1963年8月

分段大标题为编者所加

为了配合永乐宫的迁建,文化部于1957年起组织了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及当时华东分院的师生结合教学进行按原状摹绘壁画的工作。

当时我担任这项教学任务,负领队之责,先后去永乐宫三次。

由于全体师生在党的领导下,通力合作,以及当地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援,共历时七个月,胜利地完成了全部壁画的摹绘工作,同时对祖国美术遗产的学习也有很大的收获。

文章图片2

陆鸿年摹永乐宫元代壁画部分

现在将壁画摹绘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写在下面:

永乐宫元代道教壁画,从风格上看可分为两类:龙虎殿和三清殿的壁画风格近似,用富于装饰性的重彩勾填画法,绘出身高两米以上的《朝元图》群像。纯阳殿和重阳殿的壁画为另一种类型,是描写富于生活气息的连环故事画

一进永乐宫大门,古木参天,朝花映日,旧殿重檐,一片清幽寂静的环境,是非常利于摹绘壁画工作的。

文章图片3

龙虎殿壁画的摹绘

通过长约80米两旁竹柏交翠的甬道,就是第一座殿——龙虎殿,又名无极门,是当时的宫门,共有壁画80平方米。壁画内容为神荼、郁垒、城隍、土地等像,从东部南墙及西部西墙两幅壁画来看,无论从人物形象及用笔着色上看,是出于当时名手,惜无作者题记。其他各壁较残破,后代修复重叠,西部三面墙因多年来被抹刷的黄土所掩盖。1959年,经过细心的揭露工作,原壁画始得重见天日。此殿为第三次所摹绘,参加摹绘者八人,共用时二十日。

文章图片4

三清殿壁画的摹绘

三清殿又名无极殿,与龙虎殿相距90米,是永乐宫的主殿,共有壁画402平方米,是第一类型壁画的代表作。正面三清殿像已不存,正面画云气,右上角有部分壁画作者“河南府洛京句山马君祥长男马七待诏”等人的题记,完成于泰定二年六月(公元一三二五年)。

云气用笔奔放,描绘出风云变幻的景象,有随风飘荡的行云,有袅袅上升的烟雾,云霞掩映,五彩缤纷;还有下翔的白鹤和美丽的飞天。全幅一气呵成,给人以“动”的感觉。

在摹绘时我们首先体会了原作者的意图,如何用背光动荡的云气衬托出前面静止的塑像,使其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在摹绘前经过细心地观察,作到成竹在胸,然后落墨。用笔必须流畅有力,加强顿挫的节奏感。画云气的弧线,用转笔,这样线条自然饱满,远看效果很好;同时更重要的是注意云气的流动方向以及前后、远近、升降、动荡的关系。在着色时特别要层次分明,局部服从主体,这样才不失原作的精神。

文章图片5

朝元图云气

三清殿壁画的内容主要是以《朝元图》(朝元始天尊)的群仙像为主。全殿布局以南墙两侧的青龙、白虎为班末,以龛后南极、东极、三十二天帝及三壁六尊天帝王后主像(玉皇大帝、紫微北极大帝、勾陈天皇大帝、后土、东华木公、金母),环绕于三清周围,画出身高二米以上的群仙共286人,分三至四层排列。风格很像传为宋武宗元画的《朝元仙仗图》《八十七神仙卷》,所不同的只是以上两卷是在动中求静,而永乐宫《朝元图》则是在静中求动的变化。在群仙的须眉颜面上的画法,作者又继承了唐阎立本所绘《历代帝王象》,特别是西扇墙外侧紫薇大帝的构图极为近似。

文章图片6

陆鸿年先生在临摹壁画

在衣纹用笔方面,是用猪鬃特制的捻子所绘,从唐代的细密和宋代的顿挫变为圆浑、沉着而有力;不强调吴道子芥菜条描法的压提变化,而吸收了“吴带当风”的神情。在衣纹的组织上,不但继承了前代释道人物画的传统,并进一步从实际生活中领会衣纹的转折与内部肢体运动的关系,用笔简练有力而流畅,并且在局部中求变化,使画面装饰性很强,富有真实感。

文章图片7

在勾勒其他器物时,根据不同对象,表达了不同的质感,勾画的金鼎、铜炉似乎可以敲打出声音,牡丹、荷花则表现出含露怒放的质感;画人物须眉则根根见肉;勾衣带则飞舞临风,充分发挥了线的丰富的表现力,使墨线在全部壁画中起骨干作用。

文章图片8

在人物形象的处理上,千变万化,286人中面貌各异。有庄严肃穆的主像和美丽文雅的玉女;武将的须眉飞动,真人的翩翩欲仙,遥遥相对;人物间有对语、沉思、倾听、注视,彼此呼应,局部服从于整体,突出的表现了每个人的不同性别、年龄、性格、动态、表情及内心深处瞬间的思想变化。作者不但继承了前人面型的表现方法,更从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并对不同形象经过分析研究,用简练的线加以集中概括,表现得夸张又不失于真实,达到“传神阿堵”的妙境。

文章图片9

簪花玉女(木公左)

在一些星宿的形象刻画中,将不同动物的性格特征,赋予人的感情,如三清殿北壁东侧右上角的月孛像,披发环眼,双眸炯炯,与项上蠕动的长蛇的情感一致,而蛇身凉硬的质感表现得非常真实。在一些人物躯干的比例上,也很合解剖关系,可以看出,当时的民间画工掌握了不同人物体魄的规律,具有“文官如钉、武将如弓”的特点。

文章图片10

项上环绕长蛇的月孛星君

在色彩方面,作者采用富于装饰性的重彩勾填的画法来增加壁画内容的气氛,有计划的分散使用青绿、石黄、朱砂等石色,用白色或其他单纯的色调间隔起来,重点加工细部纹样,用堆金沥粉来突出衣袖、璎珞、服饰、花钿,使观者远望感到有气势,近睹则看到线条和装饰的优美。

文章图片11

月神,头部沥粉贴金

四壁五光十色、金碧辉煌的壁画与梁架上精美的木雕彩绘相辉映,构成一富有旋律、和谐统一的整体,使人徘徊不能离去,充分发挥了名手集体合作的精神,达到了如此高的水平。

文章图片12

陆鸿年摹画作品

在摹绘这一类型壁画时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纸的选择

摹绘三清殿壁画,不适于用表面光滑的宣纸,更不能用生宣。此次采用迁安县手工制高丽纸,因为这种纸料纤维柔韧,表面较粗,这样的模本有墙壁的质感,用两层纸横竖纹交叉裱成大幅,在经染旧、上胶矾水后托平备用。

(二)过稿

摹绘三清殿壁画是采用摄影,然后用幻灯放大的过稿方法。因为是大幅通景,为了避免摄影及幻灯时的角度不准而影响每幅间上下左右的衔接效果,也可以结合挂线的方法:先将白色小绳结成一米见方的网,挂在壁画表面,拉平后,分段摄影,则底片上即有白色方格,再在稿纸上用铅笔打好一米见方的格,用幻灯放稿时,将灯片上的白格与纸上的格子套正。这就可以解决通景的上下左右的接口问题。过稿后,还要对原作进行细心的修正。后两殿壁画因壁面较黑暗,就改用大量玻璃纸封闭过稿的方法。

(三)上底色

修正铅笔稿后,在落墨前要上一次底色,也就是在每幅壁画上抹灰层的基本色,这样不论再上其他任何颜色,皆能透出底色,使摹本有墙壁厚重的质感。如果在落墨后再染底色,则墨彩被底色所掩盖。为了摹绘的方便,稿纸与原壁画要成平行(或画板稍有一些斜度),从上向下分段摹绘,随画随卷,使原壁画的每段局部与临摹者保持二——三尺的距离。

文章图片13

天蓬大元帅,向上直立的怒发

(四)落墨

勾衣纹长线时要全身运动,发挥腕力。一条二米长的线,要根据具体情况,有轻重疾徐、顿挫转折,要画出线条的起伏节奏感,勾须眉时下笔要准,行笔要稳,出笔要轻;要从中间向两边勾起,这样容易掌握须眉的方向,再强调每条线的顺序,自然根根见肉,现出蓬松飘洒的质感。特别是在画东西两墙北端的“天蓬元帅”和“天猷副元帅”两神像的向上直立的怒发,更应注意用笔。画金属用铁线描;勾衣带强调转折;描花瓣要注意圆浑;画云气要注意转笔(大指捻的功夫)。这样自然会表达出不同的质感。

在勾勒人物的颜面时,画少女皮肤要有弹力,行笔要快;勾老人行笔要慢,表现皮肤松弛;画天王力士要强调面部肤肉有力,要加强顿挫。更要抓住每个人物形象的特征,细心体会原作者的意图,使每根线都不失之毫厘,人物神情自然就活跃纸上。

文章图片14

(五)着色

颜色一定要选用不变色的原料,如石青、石绿、朱砂、雄精、石黄、赤金等石色。白色覆盖力强,要少用。上石色要薄而有厚重的感觉,调色时要估计干后的效果。每幅壁画着色前要细心体会原作用色的层次。上石色前要打底色,如石绿下加草绿,石青下染花青等。特别是白色很难用,要加土黄、墨等色,减弱其明度,不然干后白色特别突出。应随时注意抹灰层的基本色。着色时要为作旧留有余地。

文章图片15

在临摹的壁画上做旧加工

(六)作旧

在摹绘一幅壁画前,首先要对原作进行研究分析:从主题内容、构图、用笔、用墨、着色到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壁画的残破情况,如裂缝、剥落、积尘、变色、霉点、后代修复层次等等。然后定出临摹的步骤,及表现的重点,尽量表达原作的精神,将残破漏痕放在次要地位。不然局部漏痕画的惟妙惟肖,而对原作精神反而失之千里。

作旧的方法:残破痕可以用软纸团拓印;霉点可以用笔沾色敲打出大小不同的点子;积尘可以用细黄土加胶水用喷雾器喷染,可以使底下石色透过一层薄薄的积尘反映出来,效果非常好。如果模拟壁画刮痕,在上好底色后用蜡划线,再上色(水色)时,因蜡痕不粘色,自然会现出刮痕。但石色因为覆盖力强就不能用此法了。在摹绘完成后,摹本的表面可以用细黄土干擦一遍,也能收到古老的效果。

总之,在摹绘时要使摹本真实,就必须掌握:1、传统绘画技法;2、写实能力;3、作旧特技。使三者在临摹的各个工作中,紧密地结合,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文章图片16

陆鸿年《猴神》

我为了结合教学工作,曾利用当地泥沙仿制永乐宫壁画的配料,复制三清殿西侧北壁中部玉女像泥墙一块。不但色彩仿旧,而且在沥粉贴金后再根据原墙残破情况雕残,这比在纸上摹绘又真实多了。(方法见《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第10期《怎样用传统方法复制古代壁画》一文)

全部三清殿壁画为第一次所摹绘,参加者34人,共用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402平方米壁画的摹绘工作。

文章图片17

纯阳殿和重阳殿壁画的摹绘

永乐宫第二类型的壁画以纯阳、重阳两殿为主,第二次摹绘,共18人,历时三个月。

纯阳殿是永乐宫现存第三座殿,又名混成殿,俗称吕祖殿,共有壁画203平方米。在南墙两幅壁画上角有原作者“禽昌朱好古门人张遵礼”等十一人的题记,完成于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壁画风格极似宋人笔墨,富于生活气息,内容是描绘道士的日常生活及作宗教仪式前的准备活动。东边一幅描写道童有掀帘、执旛、削果、支桌及制香茶等,特别是描写一道童用纸捻刺鼻欲打喷嚏的瞬间表情,处理的惟妙惟肖。

文章图片18

道观斋供图

全殿壁画主要以“纯阳帝君神游显化故事”为主,也可以说是第二类型壁画的代表作。作者通过五十二幅连环壁画形式,将吕纯阳一生事迹巧妙的穿插组织在一个有整体感的大构图里,每幅之间用山石、云树巧妙的隔开,并没有“够不够云彩救”的生硬感觉。内容包罗万象:有宫廷、山野、村舍、舟船、酒楼、茶肆、厨房、医馆等,人物则活动在这统一用青绿山水作背景的大构图里。所以这一类型的壁画不但是珍贵的美术品,而且是研究当时社会生活的宝贵资料。

重阳殿壁画共150平方米,风格与前殿同。内容是描写王重阳的一生事迹,包括诞生、受吕洞宾度化、弃家学道,以及次第度化七个弟子的故事。无作者题记。在摹绘以上两殿壁画时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主题人物的处理

作者为了在错纵复杂、青绿交辉的构图里突出主题人物吕洞宾的活动,首先选择了白色宽袍大袖的服饰,衣纹用钉头与铁线相结合的描法,挺俊秀拔,结构谨严,强调顿挫转折,很像李唐、李嵩的用笔,比一般人物稍大,动态不大,这样在构图中就很突出。又根据故事的情节发展,主题人物可以数现,如神化赴千道会及再度郭仙等段,画吕洞宾二、三身,说明性很强。摹绘时在勾好人物着色前必须上好底色,然后填白色(加赭墨),留出衣纹,这样可使主题人物非常醒目。

文章图片19

《神化赴千道会》

(二)山石树木的画法

一般山石皴法多用双管齐下,作小斧劈,很像范宽的用笔。在着色上基本是小青绿的方法:先染赭石地,后上石绿,罩石青;有时用重彩与水墨结合的染法,如“神化怀孕师尼”段,使补景层次分明。画树的方法有十多种:一般画松树很写实,如“度何仙姑”等段;画老松用笔苍劲有力,松鳞作大圈点,笔墨俱佳。画柏树枝干用笔非常真实,画叶子先用重墨点,然后罩以暗绿,再用石绿在小面画小枝叶;有时先用墨点点成大混点,然后用石绿,很有规律的点成一丛丛的圆点,这样不但装饰性很强,更表现出枝叶繁茂的感觉,如画“神化金陵鹤会”的梧桐树采用勾勒染石绿的方法,与界画部分很调和;画柳的方法,如南侧东墙描绘道士生活的一幅壁画,叶用双勾,干用粗笔,不但用笔老练,而表现力也很强,处处可以看出是出于名手。

文章图片20

(三)界画

后两殿壁画界画部分比重很大,如纯阳殿的千道会、遇仙之桥、武昌货墨、重阳初生、变蟹等段全很精美。在画法上又根据内容要求在风格上有所不同,千道会的城楼,重叠厚重,而遇仙之桥的凉亭水阁则迂回空灵、相映成趣,多半采用鸟瞰构图、等角透视的方法,强调外轮廓线,用色艳丽而沉着,结构明确,斗拱细部笔简而意繁,远望效果很好。摹绘时根据主要与次要的关系,掌握所用粗细线的变化规律。在着色时先上底色,再染石色,最后做旧,层次分明。在做前一工序时,又要为后一工序留有余地。

文章图片21

瑞应永乐

(四)从一段构图中看作者独到的匠心

纯阳殿“瑞应永乐”一段是描写吕洞宾初生的故事,首先将母亲与出生的婴儿放在画的中心,用五彩祥光围绕来突出主题人物,四面白色的屋顶恰好成了自然的画框,山石柏树的环抱,云气的迂回,白鹤的下翔,全做了主题的陪衬。人物的处理也合情合理,就是门外归来的父亲也因为仰视白鹤而引向婴儿的出生。更利用鸟瞰的构图将这一故事情节一览无遗。画面向左方发展,好像父亲的来路正好通往舍资财一段门前的弄堂,向下通过茫茫的云气描绘梦景,而引入黄粱梦觉的乡村旅店,是那样入情入理,自然和谐,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引人入胜。

文章图片22

陆鸿年教授在临摹钟离权度吕喦

(五)一幅突出的壁画

纯阳殿扇墙北壁“钟离权度吕喦”大幅壁画(高3.70米、宽4.60米),在全殿壁画中是很突出的一幅杰作。在摹绘分工时恰好是由我负责临摹,共用十五天时间。

文章图片23

壁画故事内容为“吕洞宾于暮春游澧水之上,遇钟离子授内丹秘旨及天遁剑法,自是谢绝尘累,结茅于庐山”的故事,画面构图很幽美,两人对坐在半山大石之上,身后有枯藤缠绕的老松,及老杆纵横的古柏,左侧瀑布如白练起长空,山峦起伏,气势磅礴,点缀出暮春的景象。

文章图片24

钟离权袒胸露腹,豪爽健谈,身体前倾,目光注视吕洞宾,渴望听到吕的回答;左手伸出二指,很自然的轻放在左腿之上,好像眼前有两条路,任择其一。而吕洞宾被刻画的更好,使人感觉他诚恳善良,拱手危坐,敬听老师的教导,目光凝视,俯首沉思,左手大指轻捻右衣袖,这一小动作更有力的衬托出思想深处的矛盾心情。作者将两人形象刻画得恰如其分,栩栩如生,活现于壁头。衣纹用大龙纹描一波三折,强调顿挫,下笔奔放,墨色淋漓,很像颜辉的风格,在构图上又近似李唐《采薇图》。

文章图片25

对面门楣上的八仙渡海与两旁的松柳二树精像,可能都是出于一人的手笔。据松树精画面上部的题记是完成于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可能也是朱好古门人张遵礼等人所绘。

通过摹绘这幅壁画,学习到很多东西,特别是画吕洞宾像,整整用了一天时间,最妙的是原作者点睛的功夫,是要好好学习的。

关于作者:

陆鸿年 (1919-1989),生于北京,祖籍江苏太仓,后多署名太仓陆鸿年。1932年考入辅仁大学美术系学国画、壁画,毕业后曾任教于辅仁大学美术系、北平艺专,建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任教。1957年至1962年曾率队完成了永乐宫各殿壁画的临摹任务,1975年又完成了河北磁县北齐高润墓壁画的临摹任务。民国时期辅仁大学创设美术系,美术系老师陈缘督结合中、西方文化传统,用中国画技法描绘天主教圣母像,开创了民国天主教画派,陆鸿年也是其中重要人物,他画的圣母形象完全是中国传统仕女画风格。

文章图片26
文章图片2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