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小麦育种的体会与设想

 洋溢九洲 2022-06-20 发布于河南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一麦众承”十九号组金色麦穗香的曹智午,现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科创局工作。我们组的组长是山东省济宁市农科院高国良老师,成员有济宁市农科院陈贵菊老师、王福玉老师、黄玲老师、邵敏敏老师,周口市赵明凯老师,河北藁城农科所刘志莲老师,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周永斌老师,陈明老师,浙江托普仪器庄洪生老师,甘肃省农科院杨长刚老师。

按照组长高国良老师的安排,今天由我来值日,这使我感到诚恐诚惶。因为我是群里少有的小麦育种业余爱好者,没有任何专业经验,更无任何成果,从事该行业时间也很短,现在只能说是个小麦育种的小学生,正在入门中。

非常感谢陈红敏老师和群里的各位专家老师。入群以来,我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学习当天的值日文章,有些文章我要反复看、反复学。这三个月的学习比我近三年学的知识还多!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的无私分享!

让我写值日文章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由于自己是个业余爱好者,没有什么成果和经验,真是不知所措,很茫然,天天看着各位老师分享的成果、经验,我更是着急呀!思前想后,还是决定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和今后设想给各位老师汇报一下,不妥、不对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多包涵,并请提出宝贵的批评指正意见。

一、几点体会

(一)决定从事小麦育种的思想斗争过程

我本人于1986年7月毕业于原西北林学院,工作以后一直在农业部门工作,先后从事过农业科技情报、科技咨询服务、成果转化、项目管理等工作。由于长期在农业战线工作,所以对农业特别有情怀,特别是对农业科研工作很有兴趣和情感。2017年下半年,我自己有了将来退休后找一个比较感兴趣的事情干的想法,当时想到做抗寒小麦育种并开始寻找特殊亲本,但是总是感到不太自信,犹豫不决。一阵子想干,一阵子又否定了自己。直到2018年才想着先试一下,于是,当年把一个品种诱变处理后,种到了榆林。到了2019年才下决心做这件事情,但当时怕失败了别人笑话,出于保密,也没有在杨凌找一个亲本材料,还是在东北,山东,新疆和陕西长武粱老师那里找了几个材料种了下去。到了2020年退居二线后,才下功夫寻找亲本材料。这期间思想斗争很激烈,是继续做?还是想着算了,放弃不做了?最后,几经反复,还是决定继续做。我想如果成功了更好,失败了证明此路不通,也为后来人做了探路者。

(二)小麦良种选育是一件非常艰辛和崇高的事业

以前自己对小麦育种的了解非常肤浅,总认为无非就是把不同品种小麦的优良性状聚合到一起,经过不断的选择,优中选优,最后选出优良的品系。再经过鉴定、品比试验,选出高产、抗病的优良品系,经过区域试验育成新品种,然后再繁育、推广,是一项比较简单的工作。通过近两年多的学习和调研,发现自己以前的认识是非常不到位的。虽然说小麦育种的门槛比较低,但是要选育出一个优质高产抗病的品种,实属不易,特别是目前小麦育种处于爬坡阶段,选育出一个好品种真像是大海捞针一样艰难。也正是如此,这项工作是一件非常崇高的事业,在此,我也向群里的各位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三)对小麦大穗类型的认识变化

刚开始学习的前两年,总觉得大穗形的小麦特别好!杨凌的一位教授还给我看了他的一株110多粒的大穗多粒小麦,我们一起称了粒重,千粒重达到了70克。在向这位教授学习请教过程中,我还顽固地认为这样的大穗小麦如果每亩地能有20多万穗,产量是很高的!结果事实很快打脸。通过夏收前看麦,我观察到这种大穗大粒类小麦亩穗数根本上不去,每亩地能有15万穗都不错了,这就彻底改变了我之前的观点。走了两年多弯路才认识到,小麦要高产三要素协调好才是关键,不能盲目追求某一个要素,否则就会影响整个产量上不去。

(四)对组合搭配的认识

开始时,我也是盲配,对拥有的材料除了亲缘关系近的外,都进行了配对杂交,并且两个亲本正反交都做。从去年开始,有选择的组合,根据育种目标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确定亲本和组合。

(五)关于组合后代取舍

从F1代开始淘汰,在收获时对不好的组合,如分蘖差、高杆、病害严重、穗子太小、有倒伏现象等有明显缺陷的组合等等,都要一律淘汰。去年我做了281个组合,今年收获时淘汰掉了177个,保留了104个。

对F2代的处理,先整体看组合,对好的组合,如该组合表现抗病、分离明显,就重点选择。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农艺性状、丰产性好、分蘖多、抗病性好的单株。

二、目前遇到的困难

(一)理论基础知识差。我在大学学的是林木遗传育种,对小麦遗传育种知识欠缺。林学和农学的专业基础课相同或相似,但专业课却大不相同。从2020年开始,我自学了西北农林科大和杨凌职院关于小麦育种的教材,但是总觉得理解的不够深,学的也不够深入和扎实。

(二)资金困难。由于自己是自费育种,没有项目和经费,仅靠着微薄的工资,利用节假日和年休假从事这项工作,虽然省吃俭用、尽量节约,但还是感到资金很紧张,家里人意见也很大,经常发牢骚。

(三)试验地分散。对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同时增加了育种成本费用。

三、下一步的设想

(一)要继续深入学习,打好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目前正在学习张正斌老师编著的《小麦遗传学》,尽量弄清楚小麦遗传变异的机理。

(二)继续开展异地穿插育种。在关中,内蒙开展育种试验,目前我是在关中杂交在内蒙古和关中种植。

)多下地观察,小麦育种工作,育种经验占到了很大因素。平时要多下地观察、记载。对各个材料进行全面的了解,掌握其优缺点。对配制杂交组合有很大的帮助。

(四)继续收集民间小麦优良资源,扩大亲本材料收集渠道。

(五)依梦雕龙。育种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的梦想是再用5年左右的时间,选育出一个能在内蒙中南部和陕西省延安、榆林地区生长的冬小麦品种。

由于我是一位未入门的小麦育种业余爱好者,以上认识肯定有偏颇乃至不对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帮助我不断进步提高,我在此先向各位老师致谢了。

曹智午:大学本科学历,林业高级工程师,1986年参加工作。1986年7月至1994年12月在杨陵原武功农业科研中心业务处工作。1995-2002在国家杨凌农业综合试验工程中心工作,从事工程中心的组建、试验基地建设和管理等工作。现工作单位为杨凌示范区科创局。曾发表的论文主要有:《核农学通报》沙棘诱变育种的进展与建议;《陕西林业科技》苏联沙棘的诱变育种;《科教兴省》借鉴国外经验推动农业持续发展;《陕西农业科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研究等文章。其中《核农学通报》沙棘诱变育种的进展与建议入选《中国九五科学成果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