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雄心or野心?心在职场

 芥菜树下 2022-06-20 发布于上海

  

中文里,雄心与野心,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东西,褒贬明显。

我们熟悉了这样的语言环境,一听就明白。所以,当我们说某某人有雄心壮志时,就代表着认可和赞扬;说另一个人野心勃勃,就是不加掩饰地鄙夷。

而在英文里,不论雄心还是野心,其实是同一个词:ambition。尽可能中性地说,它就是一种强烈的进取心。但同一个强烈进取心,怎么就有了雄心与野心的分别?这其中当然有文化的差异,不能随口就下一个论断,硬要说,哪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更好。还要看具体的人和事,合适的就是好。即使在不带褒贬的英文表达里,也会有上下文的信息,来告诉你陈述的态度。综合的信息中,一定能看出褒贬好恶。绝对的客观中性,不存在的。

(放心,这里不是要上什么半吊子的英文课。就是花生瓜子盐汽水,用闲聊杀死无聊。)

人之所以有进取心,是因为想要某样东西,并且因为这个“想要”,而产生了付诸于行动的意志力。雄心和野心,都意味着在现状与目标之间,有着很大的距离。跨越它的代价,远远超过一般的任务。因此,就需要强烈的进取心。进取没有错,想要本身,也没有好坏之分。关键要看你想要的是什么。

正向的“想要”,在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同时,能够做到惠及他人。而且,自己所能影响到的世界,也能变得更好。这种“想要”,多半就可以算作雄心。人无完人,实现雄心的过程,不一定完美无暇,一地鸡毛脏乱差在所难免。但这个出发点是正的,最终的结果,也能做到多方受益。即使进展不顺利,最后结果未能达到预期,留下遗憾的雄心,依然是雄心。

反过来,也有另一种“想要”,即仅仅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极度自私。只考虑自己能得到什么,不考虑周围的人群,也不考虑自己所在的团队。这种“想要”,差不多就是野心了。所以,我们说到野心的时候,往往是和“个人”联系在一起:某某个人的野心,或是某个群体的野心。

野心带来的问题,一是混淆是非观。野心的出发点就是自我中心,只要自己想要,有什么不可以。这样一来,就会忽略客观的事实,忽略自己的有限,把自己当成一切是非判断的决定者。但实际上,任何人都不可能成为这样的角色。坐上了不属于自己的宝座,戴上了承受不起的王冠,摔下来就只会更惨。

野心也可能会导致偏执。因为,野心已经成为一切的中心。为了完成自己的野心,可以牺牲其他所有的东西。看上去,似乎自己是最大的受益者。但实际上,当野心成为唯一重要的东西,人反过来会被这个野心所驱使,成为自己野心的奴隶。以致于在不知不觉中,被自己的野心所牺牲。芥菜树下看,即使拿到了最初想要的东西,也有极大的可能,陷入更大的空虚之中。

回到普通职场人身上,雄心不是不可以有。但要小心自己的雄心,不要变成野心。

原创不易,一见你就happy。转载需本人授权。敬请关注:<芥菜树下>,闲扯工作,南北东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