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四届国际鲎科学与保护研讨会在广西举办,会议确定每年6月20日为“国际鲎保育日”。 鲎(hòu)是一种古老的海洋动物,4亿5000万年前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目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019年3月,三棘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也就是中国鲎,在IUCN红色名录里的等级从原本的数据缺乏(DD),更新为濒危(EN),2021年3月,中国鲎和圆尾蝎鲎成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鲎生活在浅海沙质海底,主要是肉食性动物,取食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等,中华鲎生长周期很长,需要十多年才能完成繁殖。鲎的血液因含有铜离子所以呈蓝色,就是因为它们的血液呈蓝色,也导致它们变得濒危。 上图是规模化抽取鲎血,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鲎血的变形细胞中含有凝固蛋白原,遇到细菌内毒素会发生反应,鲎血制剂被用于快速检测药品和医疗用品是否被细菌污染。90年代鲎试剂被引入中国,市场对鲎血的巨大需求催生了对中华鲎的大量捕捞。 根据媒体消息,疫情期间鲎的血竟然可以卖到10万元一升,新冠疫苗能够上市离不开它,鲎试剂被大量用于新冠疫苗的检测中。甚至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还发布规定,没有经过鲎试剂检测的新冠疫苗不能进口到美国。 鲎试剂在检测新冠疫苗上有着独一无二的作用,从发明出鲎试剂以来,几十年过去了,人们也没有发现地球上第二种能够取代鲎的生物。而且很多即便现在的医疗技术再发达,也没有研制出一种化学合成的试剂能够比得过鲎试剂。 福建餐厅里的鲎,图来源于网络 在中国,除了医药价值,鲎还会被作为食物卖到餐厅和菜市场。也有部分国人认为中华鲎能“催奶通乳”、“清热解毒”等,所以又被大量食补,再加上中华鲎的产卵栖息地被破坏严重等,从而雪上加霜,导致更加濒危。 2020年在福建出差,如上图我们在厦门的海鲜大排档看见一只在售“海怪“-中华鲎,98元一斤。对此,同行的伙伴多两家售卖国家保护动物的餐厅向当地有关部门做了反映。根据执法队的人反馈的消息,伙伴向他们反映的这只中国鲎很大, 有3.7公斤重,这只中华鲎后被放归大海。 根据生活在福建的伙伴说,在福建,鲎是在餐桌上一种很常见的大补之物,在卖海鲜的餐馆和大排档常见。目前吃中华鲎属于违法行为,请大家不要以身试法。 今天是6月20日,“国际鲎保育日”。我们呼吁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和守护这个神奇的远古生物,不要让它们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如果发现有商家卖中华鲎或有人非法捕捞(捉)鲎时,可及时联系当地渔政部门或110报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