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刊 | 郁喆隽:观看、凝视与观想(上)——《天地玄黄》观影体验发微

 baina55 2022-06-20 发布于山西
图片

BOOK TOWN

图片

艺术

文化

思想

文/郁喆隽

原刊于《书城》2022年6月号

通过身体的中介而传到自我的“作用”,我们把这些作用叫作感觉。

——马赫

《感觉的分析》

1

视觉贬值和眼球过劳

  “您上周每天平均屏幕使用时间为×小时××分钟”,手机定期会弹出这样一个信息窗口告知用户过去一周里屏幕使用的时间如果打开手机的设置”,你就可以看到更为详细的数据例如与上周使用时间的比较屏幕总使用时间以及各个软件的使用时长⋯⋯事实上如今我们已经很少直接观看世界而是仅仅观看视场中的一块区域——那几英寸大小的屏幕正可谓一屏障目”。视觉虽然一直都是各种感官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但它仍然尝试篡权”,阻碍甚至阻塞了其他的感官通路

  然而不禁想问的是我们每天睁开眼睛就进行的观看究竟看到了什么这大概是很多人根本不会提出的问题就是看啊屏幕虽然是固定的有限平面但是已经过度满足了所有人左顾右盼以及东张西望的愿望这几年流行起来的短视频类软件更加造成了一种上下滑动的观看习惯如果一个短视频无法在几秒钟里抓住你你就会迅速划掉它转向下一个短视频即便眼睛停留在一个物体表面思绪却在不停地游移乃至不自主地分神期盼离开我们每天观看的时间很长收到的信息量也很大但是其实看到的内容很少视觉虽然依旧是人类最为重要的感官但是却面临不断贬值的危机

  丹尼尔·贝尔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就曾经断言:“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声音和景象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率了观众在一个大众社会里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这里的景象在原文是sight”,具有视场视域的含义他进而宣布群众娱乐马戏奇观戏剧等一直是视觉的

  《道德经》(第十四章有云:“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按照老子的这个说法我们现代人时常都处在恍惚状态

  每一次观看漫威或者DC电影尤其是在3D影院中观众都不得不在昏暗的背景中费力找到需要特别关注的对象找到一个眼睛的关注点或者说观众需要在几十分之一秒内认识到那不是焦点导演并不想让你仔细看到这里也许因为经费不足或者赶工这一块的CG渲染被偷工减料了然后在下一个几十分之一秒内你要努力地跟上对象迅速的移动例如奇异博士发出的拉格加多尔之环从银幕一侧飞行到另一侧⋯⋯观影之后观众再一次欢呼好人战胜了坏人拯救了世界在后怕之余影片再次印证了大众的心理预期——这个世界还是有救的主角和英雄们发出的招数似乎继续在观众头脑中穿梭飞舞回家后观众极有可能依然会感到头昏脑涨眼球肌因过度使用而疲劳酸痛这种电影好像用银幕上的画片直接牵扯着观众的眼球那无非是更为复杂的逗猫棒

2

自成一类的《天地玄黄》

  在这样一个视觉泛滥而又贬值的氛围中,《天地玄黄》(Baraka1992简直就是一个异类甚至可以说它是一部自成一类”(sui generis的影片它的导演罗恩·弗里克Ron Fricke并非高产的商业片导演而更像一个隐者——他每隔很长一段时间会带着自己的作品回到大众的视野在此之前他还拍摄过一部类似的电影时空》(Chronos1985片长42分钟)。在这部电影中弗里克似乎已经找到自己特有的电影语言和拍摄手法。《时空不是一部实验性的作品可以视为天地玄黄的先导在二〇一一年他又推出了轮回》(Samsara)。

图片

电影《天地玄黄》海报(1992)

  《天地玄黄全片没有情节也没有旁白原片中也没有字幕——某些视频网站后来加上了片中场景信息和背景介绍可谓画蛇添足看完之后相信绝大多数人会有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或者说它提供了一种极度纯粹的观看体验不可名状本文就尝试将这种不可名状言说出来

  观看天地玄黄的最佳方式自然不是在小小的手机屏幕上而是应当这样做虽然不必沐浴更衣斋戒焚香但可以将自己的手机关机插入到家中的米缸里再把米缸放到厨房里看不见的角落以免时不时想要摸手机你应当独处一室周围没有第二个生灵观影时最好窗外狂风暴雨或者大雪纷飞关掉所有的灯陷入自己的沙发里半仰望地看着投影出来的影片或者大屏幕让自己被画面包裹进去⋯⋯

  《天地玄黄全片似乎是一系列空镜头的串联它什么都没有说但似乎又表达了很多在欲言又止之间是恰到好处的留白在观影过程中你甚至会出现情绪的剧烈波动看完后意犹未尽若有所思。《天地玄黄可以提供这个时代最为匮乏的感受——沉浸体验我们越来越缺乏一种凝神聚气的观看注视定睛的能力

  如果翻阅各类电影网站你会发现天地玄黄毫无例外地被归入纪录片”(documentary的类别然而笔者认为,《天地玄黄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电影类别genre),因为还想不出一个合适的标签索性暂时不去命名它罗恩·弗里克花费了大约十年的时间来准备和拍摄这部影片

图片

   罗恩·弗里克(Ron Fricke

3

“你”看到了什么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观影体验但是每个人看到的内容可能截然不同甚至一个人每次看同一部电影的体验也会差异甚大。《天地玄黄似乎是一部未成品”。它每一个镜头很少超过十秒钟但是在一个小时三十多分钟的时间线上导演创造出了一种连续性和整体感观看者都能体会到这与连续看一个半小时的短视频是不同的。《天地玄黄看似是拼贴”(bricolage作品但它丝毫没有琐碎断裂的感觉反而营造出了一种宏大的史诗感——虽然它既没有历史也不是诗歌有评论认为它属于诗性纪录片”,其实也有些词不达意姑且算是尝试去标记那种不可名状的观影体验

  然而问题是,《天地玄黄是一部纪录片吗纪录片的直接使命是要去记录”(document),而记录的对象则必定是发生在特定时间特定空间的特定事件事件中必然包含着人物或者其他存在者通常一部纪录片总是关于特定对象集合或主题的纪录片例如动物环境风光历史人文等不一而足因此纪录片通常具有强烈的时效性它记录的对象一般不是随机分布在时间线上的散点事件而是能够构成一定逻辑顺序或者主题内在关系的系列。《天地玄黄不是这种狭义上的纪录片它包含了上述所有的元素但又不仅仅止于单一的主题

图片

《天地玄黄》剧照

  喜欢看纪录片的观众在观看天地玄黄可能会有一种强烈的错愕感——如果它是在记录的话似乎违反了纪录片的基本原则即被记录对象的地理位置是相对可定位的但其时间却是模糊的不详的很多事件可以发生在某时某刻也可以发生在彼时彼刻换言之它们缺乏明晰的时效性当然有人可能提出一到两个反例科威特燃烧的油井和科威特伊拉克边境上的80号公路——伊拉克军队撤退时被多国部队大量击毁击伤因而又被称为死亡公路”。这两个镜头是天地玄黄拍摄时间的偶然——恰好在一九九二年海湾战争之后然而作为观众同样可以对这两个镜头做出/去时效性的观看——燃烧的油井沙漠中遮云蔽日的浓烟各种装甲车卡车烧焦的残骸制造出了和平年代的末世感”,甚至让人想起神曲中炼狱的入口在一个看似时效性的场景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种对永恒性的追求天地玄黄观众是否知晓导演拍摄的场景指向何物或者何事其实并不会影响其观影体验甚至影片中的一些场景你今天去看和一百年之后去看也不会有太大的差异这里所指的不仅仅是那些变化微乎其微的自然对象例如大峡谷中的拱石抑或加拉帕戈斯群岛科莫多龙一些人文景观也是如此例如也门的驴车印度加尔各答街头乞讨的儿童和在巴西圣保罗街头露宿的流浪汉⋯⋯反之在拍摄完成之后一些貌似永恒之物的突然消逝也会给人带来恍若隔世的感觉——纽约世贸中心北塔旋转门里面的人流穿梭如瀑不禁令人感叹逝者如斯夫

  笔者认为天地玄黄中大致可以看到三个不同层面的内容景点和景观历史和文化观想本身当然这三个层面可能是交织存在于每一帧画面里的

4

用景观反对景观

  如果你带着观看一般纪录片的视角去观看天地玄黄》,大概首先看到是一系列的景观。“景观”(spectacle是一种特定人群的消费对象全球化时代的景观提供给一个国家中间阶层的大致有两种可能性其一是为那些无法抵达现场的人提供一种审美慰藉其二是为那些可能抵达现场的人提供一种审美准备或者说预演第一个人群有可能转化为第二个人群这是全球大规模旅行创造出来的可能性但是在图像时代这也衍生出一个问题绝大多数人在抵达现场之前已经先行看到了作为景观的图像——以往要么是以风光图片明信片海报的形式后来则变成孤独星球那样的旅行指南手册⋯⋯纪录片自然也是其中的一种所有这些图像在人们头脑中制造出来的景观一方面可能制造了某种在场的虚假意识”,另一方面却激发了真实的欲望——很多人要以此来按图索骥”。即便原片中并没有提供类似观影指南般的拍摄信息如今观众仍然可以使用网络的反向搜索功能找到那个景观的所指

图片

《天地玄黄》剧照

  初代的全球旅行者和古代的朝圣者不同的是在他抵达现场的那一个瞬间首先是将自己头脑中的景观和他正在看到的实景进行比对这种对比是为了找到那个完美的打卡点”,按照景观的构图方式拍下一张标准的打卡照”;再加上美颜和滤镜之后发送到朋友圈然后等待亲友们的点赞这样才算是功德圆满”,赚回了团费和机票这就是桑塔格所谓的停下来拍张照然后继续走”。因此,“摄影既是一种确证经历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否定经历的方式”(《论摄影》,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景观的标准回报就是那一声哇哦”——矫揉造作的惊讶严丝合缝的惊喜这似乎成了全球旅行者的一种意识形态——现代审美中的反向实证主义即用实景来证实景观甚至用实景预定情绪对一些人而言旅行的目的只不过是去复刻一个标准的镜头这是一种审美的腐败时下流行的vlog更尝试是将放置到景观中去营造一种陌生人的断断续续的凝视感

  按照这种方式在观看天地玄黄少部分观众可能无不自豪地说这个地方我去过而另一些观众则可能心中发愿说我要去那个地方看那样东西看到景点和景观本无可厚非

5

看众生和历史

  导演弗里克尝试在文化多样性上水平地展开同时在历史的纵深和绵延上垂直地延伸因而我们会在天地玄黄中看到第二个层级——即人类的历史和文化影片中的很多场景无疑会给人带来强烈的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例如印度加尔各答垃圾场里翻垃圾的人观众立刻会将自己代入这样异样场景中——他们为什么要在如此肮脏的垃圾堆里翻垃圾我会在什么情况下做出同样的举动一个印度老妪在恒河浑浊的水中清洗自己的假牙后将之塞入嘴中任何文化冲击都会产生一种反弹”——观看者会不自觉将自己的生活和他们的进行比较并进而反思自己当下生活的合理性

  任何以视觉为主要载体的活动都带有东方主义orientalism的色彩眼睛总是在寻找陌生之物或者说拍摄行为本身就预设了某种异域感”。然而弗里克却是反对东方主义的如果数一下片中涉及的地点和场景不免会感到惊讶他的拍摄点绝大多数在亚非拉而真正属于西方的场景比例很低甚至你会感觉弗里克在刻意地回避西方”——真正属于欧洲的镜头屈指可数例如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法国兰斯大教堂假设有个当代中国的纪录片导演要来拍摄一部类似的影片他会选取哪些地点和场景呢可能被拍摄的场景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还要看没有被拍摄的场景

图片

《天地玄黄》剧照

  时空中弗里克主要使用的是电子音乐辅以西洋的管风琴来表现宏大但是天地玄黄曲风为之一变他使用了大量的东方的民族音乐和民族乐器例如尺八拉美排箫佛铃和喇叭等当然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影片的配乐迈克尔·斯特恩斯Michael Stearns),在此不再赘述

  《天地玄黄提供了审视现代文明和现代性的视角当一车间的女工在印尼爪哇盐仓集团烟草工厂的车间里用非常简陋的工具手工制造卷烟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呢当东京地铁车站里的人如潮水般流出地铁车厢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呢而当一群黄色的小鸡在传送带上纷纷掉落然后被分拣烫喙标记上色⋯⋯你是否感觉到自身命运和这些小鸡是何其相似人作为一个有机体被镶嵌到机械的流水线上成了一个可被替代的部件”。

  弗里克使得观众产生了一种对熟稔的疏离”。例如他从摩天大楼的视角俯瞰拍摄纽约派克大街——两侧的大楼仿佛是摩崖石壁笔直的大街上行驶着的车辆如蝼蚁爬行这原本是任何一个都市人所熟悉的街道场景这样一拍却显得异样陌生人本是街上的一员抽离出来看一切皆是如此茫然将熟悉的对象和场景变得陌生本身就有一种反省甚至惊醒的意味现代文明的独特价值在哪里芸芸众生是自主地在行走还是被看不见的手牵动而奔命

  《天地玄黄还尝试了一种反叙事或者叫非叙事的手法在一般的影片导演总是要通过镜头语言来向观众讲故事”——爱情战争科幻警匪等故事的核心就是一套叙事叙事总有内在的逻辑和发展动力例如在警匪片中警察找到乃至缉捕真凶就是一个预设的目的然而弗里克的纪录片中丝毫找不到任何故事天地玄黄当你观看每一帧画面都无法预测下一帧画面因为它没有打算来讲故事在观看几分钟之后你就会乖乖地缴械投降放弃一切预期因为你已然明白这里没有情节你要么立马走人要么耐着性子继续换言之在几分钟的观影中导演就驯服了观众更确切地说是说服了观众放下了自己头脑中的观影套路。“无意义的拼贴如同一个镜面照出了观看者自己的心境你自己不得不成为意义的创造者英语中幻想”(fantasy的希腊语词根phantasia”,就来源于”(phaos)——看并非一个单纯的被动过程想与看本是一体同源

6

捕食与想象:视觉的起源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使用视觉但很少有人想过视觉为何起源我们是否可以想象一个没有视觉的高度文明呢

  视觉原本是一项生存手段我们可能都知道像青蛙这样的动物对静止对象可能视而不见而对移动对象例如一条毛毛虫或者振翅的飞蛾却有极为敏锐的捕获力生理学告诉我们视网膜本身要求有视野的变化才能正常活动如果你的眼睛持续盯着一个不动的东西例如墙上的一个斑点)——视网膜接收到一个不变的刺激图形大约在五分钟之后这个图像就会忽隐忽现因为视网膜适应了那些刺激就停止做出反应了。(卡洛琳·M·布鲁墨视觉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人类视觉的这种特性大概也是来源于进化远祖的捕食狩猎能力

  有一种理论认为生物体中的视觉基因PAX-6起源于植物——一种叫作涡鞭毛藻浮游植物最早进化出来的视紫蛋白rhodopsin)。植物内部的这种蛋白可以帮助它找到光源进行光合作用PAX-6几乎决定了此后地球上每一种视觉动物的视觉能力或者说有了它生物才有了感光器官可以想象的是有视觉的生物——无论多么初级——要比没有视觉的生物在生存方面强大很多

  对动物而言视觉从一开始可能就是与想象有关的一种能力它主要来源于捕食试想一个远古生物A它要捕猎一个会移动的对象B在第一个瞬间T1A看到了B然后B按照一定的轨迹逃遁A的视觉场捕捉到了B的运动轨迹假设在下一瞬间T2B恰好进入了A的视觉盲区例如躲到了一块石头后面那么一个成功的捕猎者就会假设B会出现在运动轨迹或者其延长线于是就可以在下一个瞬间T3尝试在一个较小的范围里进行搜索直到再度发现B瞬间T4)。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捕猎的成功概率换言之在这样一个简单的捕猎过程中只有在T1T4狩猎者A是真正看见了对象B而在T2T3都需要用自己的想象”(一种大致的预计来填补视觉的空白”,例如躲在石头后面的B也可能不在那里)。这意味着可能从一开始视觉和大脑的想象力即猜测预计某种并非由感官直接把握的对象就必须是共生并行的两者缺一不可或者说对于狩猎者A而言它必须预设在T1看见的对象与T2看见的对象是同一个B而不是C——也就带有了最为质朴的同一性观念而且即便B短暂地离开了它的视域例如在石头后面它并没有消失——这是另一个重要的假设即连续性反过来B如果要逃避A的捕食是否具有视觉能力也是意味着生死的差别两者都是大脑的重要功能也是生物演化的里程碑

  视觉在这种意义上有别于其他几种感觉),它所感知的对象可以是无远弗届甚至是不在场而由于其他感知能力的物理特性则要求对象在场或至少在附近”。也可以说视觉对瞬间变化的捕捉能力是最强的如果用工程语言来说视觉的感知刷新率是最高的——捕猎往往就发生在刹那间上述的这种虚构能力极可能构成了生物演化进程中的一个飞跃蕴含了一种朴素的因果观念也为人类的其他能力——例如言语和语言——做好了准备从而打开了通向更为复杂的文化系统仪式宗教哲学伦理的大门

7

“凝视”的自我背叛

  从边沁到福柯从桑塔格再到布列森,“凝视”(gaze几乎已经成了从摄影到电影领域中的老生常谈”。而厄里John Urry提出的观光客的凝视”,其实意味着一种模仿即效仿狩猎行为这种凝视和猎人一样是在收集猎物然而观光客的凝视其实并非真正的凝视其目光其实很难在一个对象或场景上长久停留它包含了一种浅尝辄止的轻浮这种短暂或者说不愿意停留的目光本身分分秒秒会背叛凝视这个语词本该带有的意涵

  《天地玄黄尝试恢复本真意义上的凝视它的很多镜头给出了一种废墟感而非美感一种苍凉很多人在文明的遗址中看到了自己的有限和渺小——拉美西斯神庙中的雕塑依然带有某种神秘的光泽但是它离开我们已经三千多年了有些镜头则是极度具有冲击性——印度恒河沿岸的火葬逝者的头骨在柴堆中逐渐碳化它表现的并非日常生活而是一些人生中逃不开却一直在回避的话题例如生死

  某些镜头又会给人不明觉厉的感受例如巴厘岛上卡维山圣泉寺的凯卡克舞原片中没有任何介绍和解释这个时候观看者只能去克服那种视觉冲击而无从回答心中的疑问——这是什么或者他们在做什么无论是好奇还是惊诧都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加以处理和消化而当镜头配上了字幕——“卡维山圣泉寺的凯卡克舞”,姑且不论此时语言的逻辑压制了视觉观影者很容易就被这样一行字打消了自己内心的情绪和体验文字在这里好像给出了一个回答其实空洞无物——它提供了一个清单又是一种不求甚解回避内心的逃遁之法它也会阻塞一种本真的可能性所以我赞同导演的做法没有字幕没有旁白而当画面出现了一行文字之后人的心绪就被诱拐不再能够看到舞者面部紧绷的肌肉以及精细的微表情弗里克的做法因此是非常违反商业逻辑的不给出出处和来源不告知地点和时间也就是不想成为按图索骥中的那张图

  (未完待续)

谢 谢 阅 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