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掀起《内经》的面纱来(系列四)「二十八宿」的由来(原创)

 新用户13286206 2022-06-20 发布于重庆
文章图片1

本想在这一篇说一下“天干”与“地支”的由来,但是为了便于理解,还是先从〈二十八宿(星)〉的来源过度一下。

“二十八星宿”也犹如“太极图”一样,好像是很神秘,尤其是被人妄加描述被蒙上了迷信色彩。但很少有人从天文学角度去分析解释“二十八星宿”创建的很源。

天上的星星很多,“二十八星”的数量为什么是二十八,而不是二十七、或二十九呢?二十八这个数字依据是什么呢?

认何事物的建立都有其基本的用意。古代人们在日常劳动生活中对“时间”的概念也是有需求的。那时候没有日历与时钟,只能从自然现象中寻找规律,而且是从“简”至“繁”逐步完善。

人们在漫长的寒暑交替中度过一个个昼夜,白天太阳是时间的唯一参照物,但是仅可以参照白天早午晚的时间过度。但是晚上也需要时间的参照物。

夜观星空第一发现的应该是月亮的朔望变化周期,每一次月圆相隔约三十天,于是建立了一个以较多天数为单位的“月”。

但是月圆周期的天数并不是很准确,而且还有很多天没有月亮。不能显示每月周期的天数过程。

于是回头北望,在漫天繁星中发现北斗七星在众多群星中,是以勺柄向外的形式在整体转动的。而且每天都是递进一个角度。

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北斗七星旋转一周回到原点是二十八天。于是人们把北斗七星勺柄每晚同一时间指向的星星标注下来,把这二十八颗星作为参照物标记,定义为“二十八星宿”。(因为是夜间所见,每宿一个星位)。这个周期与月圆的“月”没有关系。

而且这个周期在每个地球年是十三次。

28天x13=364天与现在每年365天很近似。

这应该是古人发明的“日历表”。北斗七星为表针,二十八星座为每日递进标记。

文章图片2

这就是“二十八宿”的由来,与神位没有关系。以后人们不断的有新的探索发现,按意义赋予其名,日、月、木、火、土、金、水,动物属性等含义,使内容逐渐充实丰富。(这些含义在《内经》里有较详细的阐述)。

虽然“二十八星宿”有很多神话故事,但毕竟名字是人们定义的。它们只不过是二十八个参照坐标星座而已。并没有鬼神迷信之内容。

《内经》的理论是一个很大范畴的学说,因为限于当代的局限,不能达到现代科学认知的微观细化程度。但是的确是有先导性的,在某些方面几千年前的发现,现代人还没有意识到,没有进行探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