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柴汝新、于连军 ‖ 保定古莲花池的“重光礼乐”碑

 倚月临风 2022-06-20 发布于河北

关键词:清代;保定莲池;“重光礼乐”碑;碑文 
    摘要:保定莲池书院博物馆收藏有清光绪年间摹刻的“重光礼乐”碑,主要记述直隶官员重修礼乐规制、培养礼乐童生、教演歌舞、增制礼乐乐器、订立礼乐章程等整治、提升直隶省礼乐化育等方面的事状。

保定古莲花池是我国北方最古老的园林之一,迄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它是清代直隶省最高学府莲池书院所在地,园内收藏有大量历代碑石,是河北省著名的碑群之一。其中有一通清代“重光礼乐”碑,碑高200厘米,宽88厘米,厚20厘米,底座高20.5厘米。(图一)。

图一

查阅《畿辅通志》《保定府志》《清苑县志》,均未见收录此碑纪略。目前,尚未发现任何文献资料及出版物对此碑有过记载解读,对此碑的挖掘整理工作目前实属首次。因此碑额遗失,且碑损坏一角,故不知此碑名。从碑文记载的内容看是记载当年直隶省增置乐器、祭孔、释奠、光弘礼乐等,所以本文暂定其名为“重光礼乐”碑。

一、刻制“重光礼乐”碑的背景


清雍正皇帝在位期间,为巩固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对知识分子加强思想控制,雍正十一年(1733年),诏令各省于省会建立书院,择一省优秀士子读书其中,以达到兴贤育才的目的。是年,直隶总督李卫奉诏在古莲花池建立莲池书院,倍受清廷及历届直隶地方官员的重视。从此这里名师云集,高徒辈出,闻名遐迩。
书院有教学、藏书和祭祀三大功能。书院建立祠堂,定时举行祭祀,是书院对师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主要方式。“通过祭祀活动,祭奠儒家的'先圣’'先师’'先贤’,在师生的心目中树立模范人物的形象,以培养知礼义、明廉耻的思想品质。”(1)莲池书院供奉孔子的祠堂称为“圣殿”。据王发桂《历代乡贤从祀圣殿记》记载,“讲堂后圣殿三楹,恭祀至圣先师,配以颜、曾、思、孟,而宋儒五子从祀焉;岁时致祭,礼至隆也...每课必亲诣院堂,以立身制行相勖 。多士景从,人文蔚起,济济洋洋,斯为最盛。”(2)莲池书院的祭祀典礼是根据《礼记》的规定进行的,分“释奠”和“释菜”两种。释奠,也叫“舍(shì)奠”,陈设酒食以祭祀先圣先师,十分隆重。一般在春秋二仲月的上丁日,也就是阴历二月和八月的第一个丁日举行,所以又称“丁祭”。行释奠礼,必须用“全牲”(即猪、牛、羊三牲都有)供祭。释菜,也叫“舍采(shìcaì)”或“释采(caì)”,比释奠礼要轻些。一般在新生入学、新院长到任、新任学官第一次来书院时举行。主要用枣、栗、菁、菹等果品蔬菜供祭。莲池书院在附祀乡贤的木主就位时也举行了释菜礼,总督率司道以下官员和书院师生一起参加了祭祀活动。(3)在书院的祭祀日,师生必须穿上礼服去圣殿参拜先圣先贤的牌位,仪程繁琐,包括设香案、陈列祭器祭品、迎神、奏乐、行三献礼(即三次献酒,依次为初献爵、亚献爵、终献爵)、焚告文、送神等。
清同治九年(1870年),吴浔源应大学士李鸿章的聘请赴保定古莲花池志局编修《畿辅通志》。吴浔源(1824~1902年),字棠湖,山东宁津县人。清末著名史学家、方志学家、篆刻家、雕刻家、书法家、音乐家、画家、收藏家和考古学家。他音乐造诣颇深,善吹埙,曾复制出殷代五音孔梨形陶埙传世,以阐发古音之秘,他是古“埙”“埙谱”“笛谱”的创始人。曾在保定市肆中得一埙,置怀袖中,风晨月夕,必出而弄之,以自消遣,并为“谱录”。自编修《畿辅通志》始,莲池书院的祭祀达到高潮。

二、“重光礼乐”碑文的主要内容

“重光礼乐”碑刻立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直隶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长白裕长立,河间纪钜湘书丹,太仓徐鄂篆额,定州李树堂刻石。现藏于河北保定莲池书院博物馆。碑高200厘米,宽88厘米,厚20厘米,底座高20.5厘米。未见碑额,且碑的右上角部分已经损坏。碑阳书体为楷书,27行,满行71字,计约1109字。碑阴初步判断有字,但由于脱落剥蚀严重,已不可见。(图二)

图二

该碑推考了自周“制礼作乐”以来,历代礼乐活动沿革;简要描述了全国范围内礼乐的盛景与衰落;指出清代的直隶省礼乐虽较为完好,但问题已显;记述了直隶布政使长白裕长请直隶总督李鸿章遴选高士,聘请直隶候补知府吴焕采等人对礼乐规制进行修订;省、府、县各级设置专门机构,组建礼乐队伍,讲习集训,完备乐器,丝织等物品,建立资金分配及长期运转的章程等。

碑阳刻文如下:

××××××××××阶肇兴上庠下庠之制,夏校殷序,因之损益,至周而天子辟廱,诸侯泮宫。诸侯始立学,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大合乐,《月令》载:仲春上丁,命乐正习舞,释菜。××××××××××所祀何人,书阙有间矣。汉高祖十二年过鲁始以太牢祀,×××××××释奠祀,×××...于太学称先圣,嗣是厥后,虽封谥屡殊,典礼不一,而凡立学者皆崇祀孔子。自唐以前乐舞无可考,高宗武德七年诏用太牢六佾,开元中奏宣和之乐,宋乾德中奏武安之乐。元因宋制未改,类皆行于国都,用之阙里,未及外郡。有明释奠先师孔子,特令儒臣更制乐章,制大成乐器以颁天下学宫,而祀典綦备。我圣祖仁皇帝御制律吕正义,重造中和韶乐。高宗纯皇帝复亲与儒臣张照等较量黍尺,㪺斠毫厘,考定中声,续纂乐章字谱,诏谕近臣将直省文庙乐谱暨乡饮酒礼乐章,交武英殿刊印成书,颁发天下,各省郡县次第遵行,虽边徼荒陬,莫不涵濡圣泽,鼓吹休眀。然或阻于器数之难备,或囿于律度之难娴,或一时璨著,久渐沦亡,有废莫举,比比而是。翳惟畿辅直隶,京师上承太学,为诸省冠。遐想当年钟镛羽龠依永和声,应九成之雅奏,俪三雍之上仪,辉映成均,定称观止,迺百余年来,虽春秋举祀,仍循旧规而已,乐器残阙,节奏紊乱,容止舛错,岂修举之无人欤,实官守之失讲也。今天子御极之十有五年,余以菲材旬宣畿甸,次岁二仲从事骏奔,睹兹废坠,惄焉不安,爰请于制军李爵相,遴择留心古学博雅宏通之员,得吴太守焕采,命偕郡县守令、校官等,网罗放失,参订异同,聚集乐生舞童朝夕讲习,自庚寅十月迄辛卯正月焕然一新,犁然毕具。计增制大成锺一、鼓一、应鼓一,并旧存之编钟、编磬、鏄锺、特磬,葺而新之,虡业悉增惟备;柷一、敔一、搏附一、琴六、瑟四,案座惟备;埙二、篪四、笙六、排箫二、箫篴各六,麾旌各二,籥翟各三十有六,架插惟备;神幔一 、襕衫百有八,冠鞾各四十有一、箧笥惟备;丹漆金饰,缋画丝绣各极其良,縻金钱五千贯有奇。今年二月上丁,举行春祀,悉如仪。又虑旧典甫新,积日易弛,复严立章程,以期久远。其庋收乐器,教演歌舞,专责礼生司其事。乐器藏府署。祭前五日,礼生请于府而启取焉。祭毕,仍扄收×,遇秋爽,一出暴之。歌舞则以时教肄,勿令稍怠。春祭自季冬望始,秋祭自孟秋朔始,传集诸生童于三六九日诣庙布演。礼生四人月有饩;每祭修葺细件添购杂物外,有赀,演乐×生,每×各有酬;乐舞歌童仍循旧例,由四义学师教习,每祭各有奖;学胥迁运乐器,赁人荷担,各有赏;共计岁需银二百两,著为则。祭前十日,礼生请于府,府请于司而发交焉,祭之£日如数分给,其有乐器损失、歌舞舛错,均惟应管人是惩,以此垂远永,永无坠踵而行之,扩而美之,所冀于后之君子焉,列郡州县倘能以次修眀,循行弗替,愈为使者之所厚望。今幸会垣文庙钜典,重新赖诸君子相与有成,不可不寿贞珉以示来许,并将新增诸器所縻钱币与此后章程,岁需定数,分列碑阴,用垂久远。董其事者:直隶候补知府吴焕采。襄其后者:保定府知府朱靖旬、清苑县知县赵映辰、保定府学教授凌云、训导孔昭钺、礼生教乐者王桂森、郝凤岐、王鹏举、姚文炳例得备书。

大清光绪十有七年岁次辛卯季春之月,直隶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长白裕长敬立,河间纪钜湘书丹,太仓徐鄂篆额,定州李树堂刻石。

碑阴已剥蚀脱落,无法辨析,令人惋惜。

三、“重光礼乐”的传承

为了传承“重光礼乐”,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定市陶埙研究会与莲池书院博物馆联合创办莲池书院雅乐乐团,令绝音复存于誉为“城市蓬莱”的古莲花池。雅乐乐团每逢周末和节假日都进行《诗经》等礼乐演习、传播活动。如“祀圣追远怀邦基,清扬明净踏草青”的《诗经》雅乐清明祭祀活动;“埙声诗了庆五一,向劳动者致敬”活动;“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为主题的宣传展演活动;“诗乐雅集 品质生活”中秋佳节庆祝活动等,受到了广大游客的称赞。2021年9月2日,接待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夏泽翰教授一行,受到夏泽翰教授的交口称赞。展示出保定市打造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文化积淀。这也是历史文化名城保定历来文教昌盛,礼乐盛兴的又一个重要例证。

鉴于作者学术水平所限,难免有差失鄙陋之处,权作抛砖引玉,愿为世人稍知所尚。
 








注:
(1)陈元晖等:《中国古代的书院制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
(2)柴汝新等:《古莲花池碑文精选》,河北大学出版社。2012年。
(3)陈美健等:《莲池书院志略》,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年。

(作者介绍,柴汝新,1964年出生,河北故城人,研究馆员,保定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