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方】湖北《故乡的大钟》作者:日月之光 主播:山丫

 远方诗歌文化 2022-06-20 发布于上海

作者:日月之光

主播:山丫

小编:小鹿

故乡的大钟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去这句话常常用来代指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四季在田间辛勤耕耘的那一代农民,还真是不无道理。

六七十年代,我们的村子不算小,庄子却不大。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的村子是由两个庄子辐辏在一起的一个大的自然村。当时称一个村或一个庄,也并没有多少人在意这事。后来,整个村子又划分出来几个生产队,各自按部就班地进行各自的生产生活,互不干涉。

我们生产队居村子西头,上到耄耋老人,下至襁褓中的婴儿,大大小小老老少少满打满算就是两百来号人。平均一亩半地左右,不算太多,也算不上太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般般了。

早上,东方刚露出鱼肚白,一个个头不高的半截老头便踮起脚用铁锤把那口大钟敲响。

他是生产队里的最高统帅,当一天队长敲一天钟,是他的神圣职责也是他的义务。除非某一天他病倒,爬不起来了,才会由会计代理。不然会有越俎代庖,故意违反政策之嫌,是会要被斗争的。

大钟是用钢丝绳吊在老柳树树杈上的一个报废的马车轱轮的轮穀,铸铁的。每次敲击都会发出"当,当"的悦耳声音,把整个村子的静谧敲出阵阵涟漪来。

九响过后,人们便操起家伙打着呵欠,陆陆续续地从家中走出,来到大钟下集合。之后,男女各排一队,大声唱着红歌。一天的劳作便就这样有条不紊地开始了。

每逢阴天下雨,便失去了参照,雄鸡也懒得报晓。那钟声十有八九要来的迟些,老百姓便可多得十几分钟,甚至半个来小时休养生息的时机。

秋冬时节北风起,住在村北的几户人家如果不是耳朵好使,那铃声就很难穿越大半个庄子来到自己的院子。迟到的事,时有发生,免不了受到一些批评指责。

当时,尽管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起早贪黑地辛勤劳作,但是仍旧面带菜色,艰难度日,令人无奈。其它地方的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随着岁月的流逝,大钟也一点点被时间锈蚀,敲钟人敲钟的力气也大打折口,那钟声也不再那么清脆响亮。

后来渐渐有了广播,有了高音喇叭,也陆续添置了一些农业机械,大家生活的质量也大有提高。家乡的面貌大有改观,村子里也有了一些生机,多了一些欢笑。

离开村子好多年了,我始终感觉自己是个农村人。那份乡愁,那份情感,会时不时地涌上心头。因为那里承载着童年的欢乐与少年的憧憬。

那棵老树,以及吊在上面的那口大钟,还有那位个头不高的敲钟人,早已不复存在,然而留在脑海中的记忆永远不会被抹去。钟声铿鏘,钟声悠扬,从那钟声的余音中,传出的烟火味,还有那纯朴的乡音,会永远留在心间。

作者

主播

远方诗歌文化传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