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 五单元《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例3教学设计 |
|
|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例3教学设计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
教材
分析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认识面积,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能比较面积的大小,建立对物体面积的感性认识。 学情
分析 三年级上半年已经学过图形的周长,在图形周长的基础上了解图形的面积,学生应该很容易上手。 设计
理念 以“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为指导,贯彻落实“以问题为主线,以自主为核心,以互动为平台”的理念,注重知识问题化和问题活动化,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来学习,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打造135高效课堂。 教学
目标 1、巩固复习长度单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3、并能正确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
重点 通过图形和直观演示加深对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概念的理解。 教学
难点 由直观到抽象地区别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 教学准备 1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根1分米长的毛线和1个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
行为 期望学
生行为 个案生成 一、情境导学,揭示主题
1、说一说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
2、提问,什么是面积,怎样比较图形的面积的大小?
3、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面积单位的知识。
教师出示问题
学生尝试解决 二、自主探索,尝试解决
学习教材第63页例3.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用字母怎么表示?
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教师引导,并及时帮助困难学生 学生能自主完成 三、小组讨论,交流发现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学情况,达成共识。
2、小组成员做好分工,为展示交流做好准备。 教师巡视,引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学生积极回答,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展示评研,形成结论
1、代表小组展示。小组展示完后,生生之间进行互动。
2、教师点拨强调。
测量物题的面积时要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
2)面积单位相比较,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讨论交流: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有什么不同?
学生展示汇报,教师强调讲解:长度单位是计量线段的长短,常用的单位有米、厘米、分米;面积单位计量的是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表述的是面,常用的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5、反馈练习:
完成练习十四4、5、6题。
动手画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他们的面积,说出自己的发现。 教师走到学生之间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
教师发现问题及时点拨.
学生表述不完整的情况下教师再总结。 交流时组内同学可以互相指导
在汇报过程中学生之间互相质疑和补充,要说清知识的经历过 五、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1、完成作业设计上的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2、集体订正,重点强调。
3、拓展延伸。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
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课后反思
作业设计
基础题 一、填单位
1、文具盒上面的面积约为2()。
2、粉笔盒的一个面的面积约为1()。
3、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约为5()。
4、教室的面积约为60()。
5、一张书签的面积约为20()。
二、选一选
1、8米与8平方米相比较()A、一样大B、8平方米大C、无法比较
2、用四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是()
A、4厘米B、8厘米C、4平方厘米
3、用4根1米长的小棒围成一个小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
A、1平方米B、4平方米C、16平方米 提升题 拓
展
题 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如果它的边长增加1米,它的面积将增加多少平方米?如果它的边长增加2米呢?
3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