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的雨水儿似乎特别密,早过了芒种,临近夏至,在我处的东北地区,陆陆续续这一个月竟不曾见一整天晴朗的日子。多数都在下雨,即便偶尔有那么一日间歇,也是阴云密布,六月里的天气,却像极了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那一句“愁云惨淡万里凝。”古人比起我们来,实在是有情趣得多,那时的文人墨客们会给雨想出很多个名字来,叫做“雅称”。譬如霡霖、跳珠、灵泽、廉纤、龙润、清露、银竹等等。但我觉得,同样是在表述雨,可这些不同的名字里也是暗含着不同的深意的,所表述的雨的状态和时节也是不同的。东北的雨该用霡霖和银竹来形容,因为通常情况下雨珠大且凉,落地声音响,即便是下着小雨,裸露在外面的肌肤也能明显地感觉到一颗一颗的搭在上面的触觉。一如东北地区的风俗和东北人的性格,在外人的意象中,泼辣、豪爽,以至于彪悍。霡霖在古代既可以用来形容久下不停的雨,也可以用来形容挥汗如雨的样子。银竹本意是银白色的竹子,因李白在《宿虾湖》中有“白雨映寒山,森森似银竹”的句子,陈与义在 《秋雨》中有“病夫强起开户立,万个银竹惊森罗”的句子,陆游在《七月十七日大雨极凉》中又有“瓦沟淙淙万银竹,变化只在须臾间”的句子,都是用来形容大雨的,所以后人便一直将银竹视作大雨。这样的日子,不禁让我想起了前些年曾在江浙一带游玩时的光景。那也是一个夏季,比现在迟一些,是七月里,正值江南的梅雨时节。一说到江南,即便是从未去过的人,在想象中也会浮现出温婉、柔润、娇软、清灵、缠绵这样的词语,总有一位身材并不高大、线条玲珑的女子,穿了一件白纱裙,打着一把印花小伞行走在烟雨朦胧之中。江南的雨是必不可少的,一年四季又是那样温润的气候,到处都是潮湿的味道,所以,一说到梅雨,仿佛江南的一整年都是梅雨时节。而江南的雨也的确比这里温柔得许多,那是一个黄昏时分,天还没有黑下去,起先只是阴暗暗的一片灰蒙,没有夕阳,也看不见云彩,我站在西溪湿地的一座石桥上看着下面的碧波绿水。那水当真是绿的,绿得可爱,那里有我的倒影,也有很多游人的倒影。俄而,忽然下起雨来,尽管是忽然来的,没有提前跟你打声招呼,但来得是那样的悠然舒缓、风姿绰约,并不让人感觉唐突或冒失。不像东北的雨,突然而至时总是那样的惊天动地,还时常伴随着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前几分钟下的是小雨,接着越下越大,落在我的胳膊上,像被磨损过后的针尖,有尖扎的感觉,却并不疼痛。近处的不得细瞧,望向远方才看到原来那并非是我通常所见的雨滴或者雨点,它根本不是水珠状,更不是圆形的,而是有半枝松针那样细长。也不是水状的透明物,而是明晃晃的银白色。穿过两岸枝繁叶茂的树丛,在江南特有的柔和的风力的作用下,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仙女的长裙拖过如茵的碧草,根本听不出东北的雨落在地上、屋顶上那“噼噼啪啪”的狂躁。这时才明白,为什么提起江南的雨人们总是习惯用烟雨。从字面上和客观物质存在的角度上来讲,雨和烟本来是两种不同的、各自独立存在的东西,雨就是雨,为什么前面要加上一个烟字呢?江南的雨本就是像烟雾一样的细雨,再者长江以南的地区气候潮湿,天空中时常弥漫着灰色的烟雾,在特定的时节里,天空中夹杂着这样的细雨,淡淡的雾气会伴随着丝丝的雨而升起,看起来别有一番意境。所以,江南的雨是一定要和烟连在一起的,烟雨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雨,而是地理位置造就的这里独特的自然风光。而下雨的时候,无论是在哪里,眼前的风景都是看不清的,须得远望才能眺得到美。在江南的雨里,远望眺到的常常都是那黛瓦白墙、亭台楼阁、柳暗花明,在诗人的笔下便会催生出无数个带有灵魂的字句来。这雨并没有打算太持续,不多时便停了下来,那时天已黑透了,到了夜晚还放晴了,一轮明月呈现在藏蓝色的天幕上。夜空像一汪水,虽不是透明的,天气也闷热,但隔着天与地的距离,却能感觉到它的清澈和凉爽,仿佛一伸出手去就能够到,伸进了那如水般的天幕中。晃动着手腕,搅得那原本平静的天水涌起层层波浪。人群散去了,我独自走在一条青石路上,两边是卖小点心的店铺,正在一一打烊。或深或浅的黄棕色的木板门一个一个的上锁,屋子里面时不时地会传出一些吴侬软语,带着江南女子细腻圆滑的嗓音,让我忍不住猜测她们在说些什么。月亮在那里看上去有些孤独,只有路灯与它为伴,我穿着高跟鞋踩在石板凹陷处的水涡里,溅起的水花染湿了我那身淡青色旗袍的底边。抬头望去,店铺上面建着一层阁楼,看不清是黑色还是棕色的栏杆上爬着一些我叫不出名字的藤蔓,粉色的纱帘在微风中轻轻摆动。真想靠在那里睡去,再做上一个美美的梦。 可回过头来想想,究竟哪里是江南呢?广义上的江南是指长江之南,一般多指长江中下游南岸区域,在文化、地理、气候等领域的不同情况下,江南的范围、概念和定义各不相同。谁也无法给出一个具体的概念,只是有一个奇怪的问题,与江南相对应的从来都不是江北,而是塞北。“铁骑西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塞北,有雄浑豪放,有放浪爽朗,有苍茫遒劲,恰与江南的婉约细腻做对应。所以,江南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位置,更是一种情怀,一种意境,一种感觉。 作者简介:吴琼,女,笔名红紫。1986年生于吉林省蛟河市,毕业于牡丹江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校期间与学友创办文学社,并出版报纸《镜泊学魂》,自2003年起开始在《蛟河市作文报》上发表散文、诗歌,吉林市诗词学会会员,现就职于蛟河市统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