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力平 广东省名中医,1982年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现湖南中医药大学),深圳市中医院骨伤科主任中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获“广东省名中医”“深圳名医”“深圳市名中医”称号。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运动系统伤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骨折手法复位、伤病中药治疗等有深入研究,主张“能中医不西医,重外治少服药,先手法慎手术”。 治疗附骨疽(硬化性骨髓炎)经验【基本资料】 ![]() 心得体会: 骨髓炎的感染病灶较深,药物到达病灶较为困难,炎性物质的引流也非易事,是公认的疑难病。中医认为,此病源于开放性骨折,外伤染毒,脓毒入骨,正不胜邪,邪毒内蕴,转变为附骨疽,正虚邪盛时往往复发。 该患者以往的治疗都只是单一地注射抗生素,初期有明显效果,但久后产生耐药性或骨皮质增厚影响药物吸收,故疗效不佳。当无机会获取病灶组织,并且血液培养又为阴性时,只能依靠临床经验来遴选及调整抗生素,如果加用中药治疗,经常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中医治疗不论细菌种类,依靠的是辨证施治,与西药治疗双管齐下,常能相得益彰。 中药治疗附骨疽常常是内外兼治,更能体现其优势。此例采用中西结合治疗、中药内外兼治,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取效的关键。 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经验【基本资料】 心得体会: 痛风不但是慢性病,而且可以称为“终身性疾病”。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病机,在急性期主要是湿热内蕴,在缓解期主要是湿浊内停。湿邪的特点是缠绵难愈,湿浊则是指不正常的代谢产物,也称“浊气”,多责之于脾气不足。因此,在治疗上应当分阶段予以清热利湿及利湿去浊,可以根据兼症加减化裁,本例使用的清痹汤、化浊汤,是彭力平教授根据经验体会形成的经验方,疗效显著。急性期当用中药内外兼治,本例使用的解毒散,源自明代《外科正宗》的金黄散,彭教授对其剂量做了较大幅度的优化调整,提高了性价比;缓解期的服药应有系统性,常以健脾化湿利浊为治法,以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症状非常明显,给患者生活、工作影响很大,中药治疗讲究内外兼治,方可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肿痛。而缓解期局部无明显症状,外治的必要性则不大。 中药对急性期症状见效快,与西药无明显差别,对发作间期降尿酸的时间可能要慢一点,但是中药的副作用与西药相比则少很多,优势明显。秋水仙碱的副作用除了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肌肉及周围神经病变、骨髓抑制、休克、致畸、肝损害等;非布司他除了可能导致皮肤、肝损害之外,新近的研究还认为可能增加心脏相关死亡等风险,对此,医患都要有全面的认识。作为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医生,应当发挥中医药特长,“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结合”。 因为缓解期需要服药的时间比较长,用常规方法煎药和携带都不太方便,可以采用中药打粉后装袋代茶饮的方式服药,这样的依从性要好很多。打粉后服用的剂量通常只需要原剂量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小。 痛风的发生主要源于饮食习惯,如《内经》云:“高粱之变,足生大疔”,王冰的理解就是足部生疔,因为四肢为诸阳之本。所以,预防和治疗的关键在于严格禁食高嘌呤食物。对每位患者,都应仔细交代食戒事项,而且在病历上仔细注明;对于有侥幸心理、餐桌上恋恋不舍的患者都要耐心地解释疾病的发展过程,分析厉害,告诫患者万不可大意。 治疗膝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经验【基本资料】 心得体会: 彭教授认为,关节软骨与关节盘都属于中医“筋”的范围,而且“膝为筋之府”,其病损都属于“膝痹”的范畴。现代医学也认为两者的的结构、代谢、功能有许多类似之处。因此,在此例治疗中借鉴了骨关节炎的一些治疗方法。其中,超声关节炎治疗仪非普通的超声治疗仪,属聚焦超声波,治疗深度大,能作用于关节内软骨及滑液(直接针对原发病灶)而能消肿止痛和促进软骨修复。 关节软骨的结构与代谢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病损修复难度很大,这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彭教授的经验方六味骨痹丸对关节软骨病损有明显的疗效,经动物实验对比,修复软骨的效果与硫酸氨基葡萄糖相当,而临床观察中缓解症状具有一定优势,因此,要提高疗效,内外兼治是一个可行的途径。中药外敷对骨痹的急性期病证(血瘀与瘀热)有明显疗效,但对于缓解期的治疗(肝肾亏虚)效果不佳,应借助于现代仪器设备进行深部治疗,定向透药、聚焦超声就是不错的选择。 牛膝自古以来是治疗膝痹最为常用的中药,善补肝肾,有标本兼治的特性,还是常用的引经之药。彭教授对牛膝治疗骨痹开展了广泛的运用和研究,将牛膝醇提后在临床上进行局部外治,尤其是借助现代设备进行透药,已经使用多年,收到了良好的疗效,在半月板病损治疗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态势。 修复关节软骨的治疗周期和疗效评价节点是与其代谢周期相配适的,一般需要2~3月,因此,需要向患者充分说明,保证治疗质量是获得预期疗效的前提。 值得反思的是,半月板的影像学检查与病情的关联度是有限的,并不是决定手术与否的唯一依据和标准。临床上许多病例证实,手术(包括非手术)治疗前后的影像分级常常没有变化,但症状已经改善。因此,在非紧急情况下,实施手术治疗之前进行系统的非手术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手术只应安排在梯级治疗的顶端。 治疗膝痹(骨关节炎)经验【基本资料】 心得体会: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云:“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筋不能动”应该包括了膝关节活动困难,膝关节是全身最大的关节,故“膝为筋之府”。患者年已50,肝肾始衰,好发退行性关节病变,当补益肝肾,尤其重在补肝。 彭力平教授遣用六味骨痹丸治疗该病,意在补益肝肾、强壮筋骨,此方经系统的动物实验和初步的临床观察,对骨关节炎的软骨病损修复有比较明显的效果,彭教授正在开展的中药修复关节软骨退变的增效研究,为提高此疾病的疗效带来了希望。 补益肝肾的中药大多辛温,以肝肾阳虚的患者服用最为适宜,如果以阴虚突出的患者,长期服用则恐“上火”。因膝痹病多为本虚标实,补虚又需长期治疗,每天使用煎剂也不太方便,因此,宜制成丸剂,以图便利。 此方治疗骨关节炎虽然有明显的疗效,但仍然只适合于轻中度(≤3级)的骨关节炎患者,而对重度患者的疗效有限(此例患者的放射线分级为2级)。 骨关节炎的发病大多与生活及运动习惯有关,健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对有些患者,甚至还要开出运动处方。 治疗腰痹经验【基本资料】 心得体会: 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难度大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顽痹”范畴。彭力平教授针对此病以肝肾亏虚为主,常又夹湿、夹瘀的特点,根据经验,制定了“腰痹汤”。腰痹汤的立意主要是针对年老、久病体虚,经络气血不荣(下肢麻木无力),兼夹痰瘀(病久)而在独活寄生汤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加减,主要增加的药味为虫类药、藤类药,以增加搜风通络的效果。 此两类药物中有些具有一定毒性,应谨慎、短期使用,在取效并稍加巩固后就宜撤出,使用量应尽量控制,久煎不但是减少毒副反应,还考虑到海马需久煎。如此,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毒风险、节约费用(打粉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既然开处了毒性药物,就应让患者知情,并嘱咐注意毒副反应的发生及其应对。虚症的调补需要长时间服药,方能巩固疗效。随访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该患者每隔几个月就会有所反复,需要如此重复服药2~3周,方能保持不出现重度间歇性跛行症状。 服用中药虽难根治此病,局部中药外治(如中医定向透药等)还可提高疗效。即便是几个月、几年的症状缓解,患者都会感到非常满意。毕竟该病的手术治疗规模较大,属于终极疗法,先行非手术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治疗足跟痹经验【基本资料】 ![]() 心得体会: 跟痹(跟痛症)的病位多在跟骨底软组织,有时照片会发现有跟骨骨刺,但骨刺的发现常常会产生误导。大量的此类病例告诉我们,即便是治疗后症状彻底消失了,但是照片上的骨刺却依然故我,显然,病源并不在骨刺。此例患者手术切除的范围也够大,效果却不达预期,值得商榷。 疾病的治疗一般都应采用“阶梯疗法”,也就是逐步增加或调整治疗手段,手术疗法一般都不是首选,而多是一种“终极疗法”。跟痛症的治疗一定是优先非手术疗法,包括理疗、按摩、针灸、针刀、中药、封闭等等。以往遇到的此类初诊患者,大多数经中药泡洗就能生效,其余患者则在封闭、针刀治疗后取效,只有极个别的患者因症状严重、非手术治疗无效而需要手术治疗。因此,切不可随意将手术疗法作为常规疗法。 此例跟底病灶未能解除,加上手术后瘀血留滞,故疼痛及跛行加重。此类手术,如果切除了病灶,一般6周内症状都能消失,3个月后还无任何改善,则应予以重视、积极治疗。 院内制剂“活血温经散”能够温经通络、消肿止痛,使用面非常广。选用泡洗足部的方法,能够兼顾足底前后,也能兼顾手术前后的病损,再配合理筋手法松解、整理挛缩的软组织,因而获得了满意的疗效。需要注意的是,煎药的时间要恰当,药液量及其温度要适宜,泡洗的时间要充足,方能获得预期的疗效。 为了节约药源、保证药液的有效浓度和浸泡范围,采用大小适宜的塑料袋等替代泡脚盆,也是不错的浸泡器具。 治疗双侧拇屈肌腱腱鞘炎经验【基本资料】 心得体会: 幼儿拇屈肌腱腱鞘炎不多见,是否为先天性尚难定论,症状体征与成年人有许多相同之处,只是成人的发病或因用手过度,或因局部摩擦,而幼儿多因吸咬(多属正常习惯)所致。 鉴别诊断主要是指间关节病损,检查的要点,一是X线照片,二是专科体查:只要掌拇、指间关节的被动活动正常,则考虑肌腱疾患。 西医疗法除了封闭注射(在儿童不太现实,中医的针刀治疗也是如此),多考虑手术,对比较顽固的病例尤其如此。其实,幼儿发育快、修复快,可塑性强,如果即时、积极的非手术治疗效果一般都比较好,以往已有十余例幼儿病例用相同方法治愈。如此年幼的患儿,手术疗法还是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应该是“能手法慎手术”。 中药煎洗疗法在清代的《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就有记载,中药局部透入以及热疗效是取效的关键,活血温经汤外洗的温经散寒、消瘀散结效果是非常突出的,但患儿皮肤娇嫩,长期泡洗中药容易染色,因此,泡药1周后要间隔休息3天,让皮肤得到适当休息。 手法按摩非常重要,难度也不算大,但需每日频繁地实施手法,家长按摩时患儿依从性也会比较好,因此,医生应教会家长按摩,需要强调的是,力度不用太大,不要急于求成。 此病既然是吸咬所致,当然还要从源头进行预防,用安慰奶嘴是最适宜的选择,既可以防止手指咬伤,又可以防止误食手指上残留的中药,同时,也是此年龄段幼儿口腔健康的需求。有的专家提出戴指套,因为患儿年龄太小,不容易配合,困难较大,必要性也不大。 治疗右胫腓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经验【基本资料】 ![]() 心得体会: 创伤骨折手术前的软组织消肿似乎不是大问题,但却让医患双方都颇为纠结:如果术前不能有效控制患肢肿胀而即刻手术,恐导致手术切口张力过大而影响术野的显露、切口的缝合,还容易招致感染;如果消肿过慢,则担心耽误手术时机,影响治疗和愈合。 在外治疗法消肿方面,西药主要是外敷硫酸镁溶液,但疗效一般,还需根据病程辅以热敷或冷敷;中药外敷消肿取效迅速,但传统的散剂(软膏)剂型在敷药面积较大时难以操作,还容易导致皮肤过敏或因敷料(如绷带)固定药膏而加重肿胀、导致筋膜间室综合征。雪山金罗汉涂膜剂是理想的涂膜剂型,但起效较慢。彭教授经验方消瘀散的消肿止痛起效快、效果好,在立项科研项目时研制了多个新剂型,其中的涂膜剂型恰好适于解决这类难题,将其用于该患者的围手术期外治之后,消肿迅速,体现了彭教授守正创新的学术风格。 治疗髋关节后脱位、胫腓骨骨折经验【基本资料】 心得体会: 全身麻醉下实施髋关节脱位的手法复位成功率非常高,而此例患者在全麻后肌肉松弛度良好,医生的力量也足够,但常规的屈髋拔伸法(骑跨下肢,提拉腘窝)却不能奏效。如果不能成功手法整复,就只能实施开放复位,而开放复位将增加患者的创伤和失血,延长患者康复时间,尤其对于多发性骨折脱位的病例是不得已之举。 彭教授在仔细观察、分析后,确定手法无效的原因是脱位侧还有胫腓骨骨折,已经形成假关节活动,整复医生的”骑跨”动作不能如常下压小腿、前提股骨,令手法整复的力学链中断(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支撑点)。因此,决定缩短力学链,嘱咐实施股骨髁上骨牵引(入针点较常规点稍偏上,钻入4.0mm大直径骨圆针),通过牵引弓直接在股骨干上施加牵引力,使髋关节顺利复位。这说明,手法复位不但要会“按图索骥”,更要理解复位的原理,做到“机触于内,巧生于外,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来源:深圳市中医院,指导专家:彭力平 主任中医师 |
|
来自: 金坛区 > 《骨科胁痛骨折外伤脚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