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空间——气韵生动——格调意境 这四点是山水画层层递进的内在逻辑关系,在技法层面上通过精微高超的笔墨技巧,造出合理的意象化空间,才能产生气韵生动的感官效果与心理感受,最终呈现出不同的格调意境。 笔墨 清人刘熙载有云:“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书者,心画也。若不懂笔墨,何谈以文载道,中国画又有何内涵之说? 笔墨是中国画以文载道的表现手段,并不仅仅是绘画技巧。这一点好多人或不知,或不会用,会用了又没有文化的关怀。文化的缺失是笔墨无法得以理解、无法得以传承的“硬伤”。 造空间 造空间是一切造型艺术的根本。笔墨作为中国画独特的绘画语言,具有营造视觉错觉来造空间的视觉艺术的共性。 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不只是南齐谢赫的六法之一,大凡中国之艺术,中国之文学、武术、医学,都离不开“气韵”。 “气韵生动”亦不只是一个文学概念,它已然是中国人的一种生存理念。所以说,中国画是人文的,是科学。五代荆浩提出笔有四势曰:筋、气、骨、肉。而“气韵”来于笔墨,笔墨来于学养、来于人格、来于作者感时悯天的浪漫情怀。所以有“人格不高,画格难求其高”之说。 格调意境 苏轼曾在《东坡志林》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对王维的诗艺意境作了很好的总结。其中的“画中有诗”,可谓是意境在艺术中的最好呈现!每幅中国画都有其艺术性,而艺术性中的灵魂就是要体现出意境美。因此,探究中国画的意境美具有现实意义。 本次,墨池学院邀请到孔燕老师为学员们开设针对性的山水画笔墨技法训练营,解构经典传统山水画的结构、形式、笔墨、构图章法、意境、境界等相关联的一系列问题! 孔燕 ![]() ![]()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荣宝斋专家学术委员会委员,荣宝斋画院副院长。 ![]() ![]() 孔燕老师从事中国画研究、创作三十年,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把研究传统笔墨语言作为学术课题,梳理了唐宋以来山水画的发展脉络,立足于中国笔墨文化本源的基础之上,借鉴造型艺术的普遍规律,总结出传统笔墨语言的内在规律性法则,力求建立传统山水画系统的笔墨造型基础,并把以此为核心的山水画精微临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便于学习者能够普遍性、系统性地理解与掌握传统山水画笔墨语言。 孔燕老师示范视频△△ 本次课程结合图像学中视觉错觉造空间的原理,借鉴平面构成的规律性法则,以笔墨的空间站位法为基本点,立足于对笔墨内在基本理法的解读,深入笔墨的内在美,探究笔墨的空间作用,通过山水画营造出的合理的意象化空间推研出笔墨技法的内在规律,揭示出笔墨造境的本质。 带你解构传统山水画 掌握笔墨技法的内在规律 扫码添加顾问,领取免费课程 ![]() ![]() //课程课稿展示// (部分) //导师作品赏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