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探春远嫁,是福还是祸?

 激流一舟 2022-06-20 发布于北京

一入红楼,终生难醒
红楼梦赏析持续征稿中……


图片

作者:清芷   来源:红楼梦赏析(ID:hlm364)

《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初入贾府,作者通过黛玉的目光对贾府中的一些人进行了描写,其中对探春的描写是这样的:“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探春的容貌和气度与众不同,以至于探春刚出场就吸引了一众读者们的目光。越往后面读,我们就越会发现,探春不仅相貌出众,其他方面也非常优秀。
探春擅长书法,懂作诗,会下棋,而且颇有管家理事的才能。可以说,探春是一个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子。
然而如此优秀的探春也未能逃出“薄命”的命运。第五回,在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作者通过宝玉向读者们透露了书中一些人物的相关命运。其中,关于探春判词和曲子分别是这样的:
“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曲子《分骨肉》中写道:“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根据探春相关的判词和曲子中的语句,我们大致可以推测出,探春最终的结局是远嫁异地,与亲友分离,而且不复相见。

图片

对于探春这个结局,有读者认为“远嫁”对探春来说是不幸的,但也有读者认为“远嫁”对于探春来说是幸运的。那么,探春远嫁究竟是福还是祸呢?
我认为对于探春来说,远离亲友,远离故土,去往一个对她来说完全陌生的地方,着实算不上是一件好事。
探春是坐船离开的,所嫁之地与家乡相隔甚远,两地的风俗习惯,生活理念等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探春身边也没有亲友照顾扶持。探春只能靠自己独自承担,慢慢适应,这其中的艰辛和酸楚定然不会少。
探春远嫁后再也不能回到家乡,再也无法与亲友相见,过往的一切都只能成为探春脑海中的回忆。这份思乡思亲之情,恐怕会随着探春与故土越来越远而变得越来越浓烈。
根据判词所言,探春出嫁时掩面泣涕,这似乎意味着探春内心中的痛苦和无奈。这桩婚姻大概并不是探春心中的良缘,但奈何身不由己,探春只能妥协。面对迷茫的前途,未知的命运,十几岁的探春除了掩面泣涕,与父母互道珍重,还能如何呢?
所以,从这些角度来看,探春远嫁这一结局确实是印证了“薄命”这一宿命。

图片

不过,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就会发现,也许远嫁他乡可以带给探春一次重生的机会。
探春虽然是贾家的小姐,但却是庶出出身。探春的生母赵姨娘是贾府中的“尴尬人”,母女两人的感情并不算融洽。父亲贾政几乎不会参与内院的事务,所以与探春的交集并不多,只有在节日时,贾家的一大家子才会聚在一处饮酒玩乐。嫡母王夫人对探春并不算苛刻,但也谈不上亲密和疼爱。
或许,贾府中那些相处许久的姊妹们会让探春有所留恋。但是,当她们都长大后就会各自出嫁了,待她们出嫁后恐怕也难有相聚的机会。就像黛玉的母亲贾敏,在嫁给林如海后,只要林如海调外任,贾敏就也要随之去外地,很久都不能回娘家,甚至连去世,贾敏都未能再见自己的娘家人。所以,即便探春与其他姊妹相处的很好,也不会一直待在一起,甚至不会经常见面。
因此,对于探春来说,即使离开贾府,离开家人也未必会有太多难过和不舍。另外,探春一直被“庶出”的身份所困扰,倘若远嫁他乡,探春就不必再被“庶出”这个身份牵绊。探春远嫁可以远离原生家庭,远离自己所介怀的事情,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图片

除此之外,身处末世的贾府一直在走下坡路。此时的贾家子弟早已骄奢成瘾,终日不求上进,偌大的贾府已处于严重衰败的阶段。贾府这座大厦倾覆是迟早的事情。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倘若探春没有远嫁,面对贾家覆灭的大灾难,她又该何去何从呢?所以,探春远嫁他乡,提前远离倾覆的贾府,或许也是一种幸运。
一边是已知的悲剧结局,一边是尚可想象的结局,对于读者来说,当然是希望探春这个明媚优秀的女孩子可以收获属于她的幸福。
由于《红楼梦》八十回后的原稿遗失,关于探春最终的结局究竟是怎样的,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
我们只知道探春的结局必然会远嫁他乡,倘若这个结局我们无法改变,那么我希望远嫁可以让探春获得重新活一次的机会。
我真的希望精明果断,奋发有为的探春可以凭借自身的能力和才干,在异地他乡闯出一片属于她的天地,绽放属于她的光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