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雪峰女士】《时代佳作 专辑》【精品名家文学】隆重推荐 2022061501

 神州家园文学会 2022-06-20 发布于河北





会长:王世春   总编:卢春志

 联合推送



陈雪峰 深圳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团长,深圳市益田长青老龄大学教务主任。深圳广电飞扬971嘉宾中国散文网高级作家。深圳文学学会会员。深圳退休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晨托朝阳朗,暮举夕阳诵。甘之如饴,安之若乐。

2021年《父亲—心中流淌不尽的歌》获“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金奖、年度最美散文奖,入选《2021年度全国文学精品选》 2022年《咏天山雪峰》、《深圳生日抒怀》、《自驾越天山》》诗三首获第九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入选《“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精品集》。

教学论文多次获区、市、国级奖,入选市、国级别刊物。诗、文散见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市《长青园地》、《长青诗刊》,中国散文网、炎黄文学、神州家园、个人博客等网站。

组织多场线上朗诵会建党百年深圳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等百多位老干部深圳市大家乐舞台诵、歌、舞大型大型文艺晚会,面向全球直播。。



父亲——我心中流淌不尽的歌

1998年12月29日,白茫茫大地一片干净,晨曦未露,冰封雪凝的河北平原还在黑暗中沉睡着,一片冰雪覆盖的小树林,墓地前,人们满脸肃穆悲痛……

繁杂的仪式后落葬了——父亲执着地要回归故土:陪伴在他的父亲身边,他是长子,弟妹们都在天津,他必须回来陪伴他的老父。母亲陪着他,合葬在这片他们年轻时离开的故土上,两个精致的骨灰盒安放在厚厚的棺椁里;随着指挥的响亮口令,八个大小伙子小心翼翼地顺着绳子——那厚厚大大的棺椁稳稳地缓缓地落下,一锨锨冻土和着儿孙们的伤悲遮盖住了棺椁,遮盖住了父母亲。从此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思绪随着泪水滔滔汩汩涌出心房 ……

噩耗断肠

1998年12月26日9时,深圳家中骤然响起电话铃声,大哥急切的:“父亲不行了……”

     惊闻噩耗,不敢相信。前几天电话中父亲那爽朗的笑声还在:“刚去超市买了上光腊,给我的皮衣皮裤上了油,像新的一样,”我心中暗笑“哼,都92了,还这样要好看”。我不信,我那身康体健,鹤发童颜、思维清晰的父亲会不行了?和珠海二哥通了电话,立即请假……

  下午5点半到北京机场,半小时后会和二哥一家,打的飞驰。推开门,谁知?扑入眼帘的竟是罩着黑纱的大相框里的父亲,那熟悉慈祥的笑容。泪雨飞落,肝肠寸断。父亲,我那儿孙引以为荣的老父亲,您怎么突然走了?几小时奔回,竟没见上您老人家最后一面!

没人会相信:八十多高龄的父亲您:每天骑着三轮摩托溜一圈儿,为躲避嬉闹的孩童竟甘愿从自行车上摔下跌断小腿,看见小青年打架,冲上去夺刀把斗狠的小子震跑;给左邻右舍排解纠纷,以至婆媳上门要父亲您定夺是非……

我悔,我恨,为了那深圳首届中学生辩论大赛,8月15日二哥打电话:父亲您执意要离珠海回老家,机票已定19日,要我去送您。深圳到珠海多么近?可是,担任校队教练的我却想着18日晚上决赛完了再去送您。

举步维艰和众多高手较量的我们好不容易进入了复决赛,我决心把握这个机会,为学校增光。我设想对手可能发难的问题,辩论时可能应对的症结,指挥着学生们搜集相关材料,定稿那一张张辩论卡片,纠正那一句句发音,强调着那不同的语调语态、论辩技巧……

最终,我们华强职校代表队战胜了深圳中学、红岭中学、高级中学等名校,获得了1998年深圳首届中学生辩论大赛季军,我荣获优秀教练。

  8月19日清早,我兴奋地打电话告诉二哥,我要赶去珠海为您送行,把这喜讯带给您,可您已在机场,马上登机了。

   我知道您不会怪我,您一向全力支持我工作。赛后,带着高考完的儿子去沪上看爷爷,游完苏州无锡雁荡山;待要前往天津时,我却改变了主意,竟没趁暑假去看您!

我想这几天太短了,干脆寒假时专程赴津和您老人家一起过个长春节,多待一阵子。谁知世事难料?只差几天就是春节了,您竟等不及我那自以为缜密的计划,老天爷也不肯给我一个补救的机会。

怎不叫我痛彻心扉?

关爱不纵 

   内疚、遗憾使我彻夜难眠。

我这小女儿呀,您四十多岁才有的我,和兄姊差得远,自幼备受疼爱。您工作忙,多少天我都见不上您一面;常问妈妈:“我爹怎么还不回来呀?”

那时咱家规矩大,只要您回家,无论哥哥姐姐在做什么都立即站立问候:“爹,您回来了”;只有我是坐在床上不动的。那年头难得买的苹果、梨,只要您回家一准带回来,扔在床上,被我用腿压住。哥姐哄着我:“好妹,给哥一个”,您笑着不吭气,任凭我“霸道”开心。

父亲,您极少和子女在一起,更别说陪孩子玩。记忆里唯一一次您背着上小学三年级的我爬山,小哥蹦蹦跳跳在前面,不小心碰到到一块小石头,顺山沟溜了下来,并没有碰到伏在您那高大厚实背上的我一根毫毛,您却把小哥着实一顿训斥。

破天荒的一次,您给我讲述您年轻时和歹徒搏斗的经历,兴奋处表演起了“钩子手,扫堂腿”;完了您坐在床上用两个大脚趾夹着我的小脚丫,疼得我嗷嗷叫:“爹是铁脚趾……”

每次看到我从学校拿回的奖状,母亲夸我;您从来都不说什么,可是您脸上的微笑,分明告诉我您对我的信任和喜爱!严厉管教子女的您,对我不要说打骂就连重话都不曾说过。您最宝贝的小孙女嫉妒的说:“哼,爷爷最喜欢老姑你了,不停的念叨你……”

初中毕业离家住校的我和父母聚少离多。每逢回家,我前脚刚进门,您就“饿了吧?”叫妈妈“快点做饭……” 我吃着饭,您又催妈妈快洗我背回的大被单。

回忆享受您二老关爱备至的细节末梢,那是我一生中最幸福温馨的时光。老大不小的我只要在您面前,就会如小时那样诉说委屈;您坐在我旁边看着我边哭边吃边说,您轻轻一句:“慢点,别噎着……”

可是,您却从不偏袒自己的女儿。刚结婚时小夫妻闹矛盾,您劝我:“别像在家那样任性,嘴别那么厉害,夫妻俩过日子没有不磕碰的,你是教师,应该明事理,遇事多谦让”。几句话解除了我的武装,乖乖回了小家。那以后,我学会自己处理。

您说:“人生双重父母,要尊重公婆,孝敬老人;在家老小,婆家长媳,要做个好榜样……”父亲,您让女儿完成了角色转换,赢得了婆家人口碑。

父亲, 您的面庞梦徊萦绕,您的教诲刻骨铭心;对您的思念痛彻心扉,挥之不去!但我知道,父亲您绝不愿女儿沉浸痛楚不能自拔,您希望您的子女象您那样刚强,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能耽误工作。哥哥说:“学生们等着你上课,快回去吧。”

原想在天津停留几日和多年未见亲人相聚的女儿,第四天就飞回到年三十学校辞旧迎新的晚会。堂姐数落我:“你可真革命,到了家门口都不来看我?……”

父亲,您在珠海那么久,就是不来深圳住。那次哥哥有事,送您来住了几天。您就偷偷打电话让侄儿来接。我埋怨您,您说:“教书那么忙,别影响你;再说你那楼太高,上去下不来,像蹲监一样。”逗得我那个乐呀,在您眼里,我永远是没长大的孩子,您永远照顾着您最疼爱的小女儿!

父亲, 八十多高龄的您,在母亲故去全家人悲痛欲绝的第一时刻,您把子女召集到病房门口:“你妈突然走了,是疼你们,久病床前无孝子,你妈她不愿拖累你们。你们都是国家干部,丧事要从简,要注意影响。” 

处理后事,常听别人家为争财产吵得不可开交,可您的子女却为抢着出费用而争执不下,您果断地一挥手:“你们都听我的……”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哥哥流着热泪:“这样的老人怎不叫人想?怎不叫人疼?”

 侠义扶困

父亲,您的钢筋铁骨,您的人格品德对子孙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

您是长子,年轻时您替父亲承担着抚养八个弟妹的生活重担,长大的叔叔姑姑的婚嫁也是您一手操办。您领着兄弟们离开津门辗转东三省,无论寒暑,无论穷富,您用您那一米八二的身躯撑起了家族的天。

在长春自家生活都很艰难的日子里,您收养了一个5岁男童,父亲和母亲您二老对他视同己出,取名为“宝儿”;宝哥被抚养长大,娶妻生子。带大了孙子孙女您二老又抚养重孙。

父亲,那漫天雪花飞舞的年三十晚上,北京开群英会回来的您,在乌鲁木齐火车站,看到怀抱小孩求告乞讨的哭啼女子,您带她到家:“大过年的,孤儿寡母,实在可怜……”母亲热情地照顾她母子在咱家过了年。您又多方打听,一个月后寻到她丈夫音讯,给足盘缠,那女子千恩万谢去了。

在那住房高度紧张的年代,小青年结婚;您让我们兄妹三人和大人挤一起,腾出一间房让那小夫妻笑脸殷殷度蜜月。那哈萨克工人哈山每次来咱家做客,您都资助他度月底生活难关 ;那素未谋面第一次找上门的老乡您也给他百元赴南疆……

虽然,都是去而无踪,您从不提起。父亲您信奉着自己做人并教导我们的信念:“宁可人负我,我绝不负人。”

退休了,七十多岁的您,被部队多次请去修筑国防工事,每次半年多,部队给您钱,您坚决不要;拿了几箱军用饼干回家。部队领导拉了一车松木到咱家,堆在房前过道里,夜晚竟被盗贼掠走了。

那大雪天人们踩着的您起早扫出的雪中小路;那楼前您搭好供邻居们下班聊天、下棋的水泥条凳;那用扫帚交叉拦着您修补好待干的水泥路面;那母亲在世时挂在咱家一楼窗户上的邻居们的一挂挂的钥匙,那楼上邻居临时搁家待拿的米面蔬菜水果……

这些都是您二老和睦亲邻的见证啊!

一言九鼎

父亲, 回想年近五十的您响应国家号召进疆。那时的西北边陲首府乌鲁木齐一点儿也不美,荒凉得什么都没有,亘古荒漠里的一方绿洲正急需人们去开发建设……

“驾,驾……”赶车人扬着鞭子高声吆喝着,街道上“笃、笃……”行走的是毛驴车;偶尔奔驰过的解放牌大卡车掠起的尘土好似扬起了四级风,路人无处躲藏;维吾尔姑娘的长辫子和美丽的脸庞都被遮在罩住全身的白色纱布下,成为西域奇特的景观。

夜幕降临了,单调的都他儿疏疏落落地弹拨着,维吾儿族歌手那沙哑粗犷的歌声,在黑沉沉的荒原上回荡着,是那样的苍凉……

它增加的是远离亲人、家乡的第一代建设者们的思乡别绪。缺吃少用,住着土坯房,艰苦而寂寞,有些人返回了内陆……

任凭风狂沙暴、任凭粗糙简陋,单位最高龄的父亲,您毅然留在那刚刚兴起的建设浪潮里,坚持自己的承诺和人格操守。

您们这第一代建设者们没日没夜地工作,承担着时代赋予的重任;完成了当年瞩目的杰作大手笔——座落在乌鲁木齐的八楼宾馆(当年新疆最高最豪华的建筑)、新疆博物馆、新疆展览馆等……!

如今,早已成为现代化都市的乌鲁木齐,父亲您曾引以为傲的那些建筑早已成为博格达雪峰下不起眼的点缀。父亲您自豪的18天盖一座小楼的奇迹也早已不再神奇,现代化的建筑突飞猛进,今非昔比。

可是,八楼宾馆它却已成为新疆建筑的代表。就连那一夜间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手成名作,那 “2002年的第一场雪,路过八楼的二路汽车,”也在传唱着父亲您。父亲您的厚德威望在新疆建筑业名垂青史,您高居新疆建筑群英榜谱前列。

刚正不阿

沧桑世间,漫漫人生,父亲您经历了九十二年,从不弯腰低头,从不抱怨叫屈;您“咬碎钢牙往肚里咽”,刚强正直,始终坚持着“宁可人负我,我绝不负人”的信念。

父亲,您做的好事太多太多,我的拙笔,无论怎样写,也诉不清说不完,也只能是挂一漏万!

父亲,我从没对您说过我对您的爱和敬!哪怕是一次,哪怕是一句;没有,没有,我从没说过片言只语!遗憾,永久的遗憾!滚滚长江东流水,冲不尽我对父亲的愧疚和深情!

父亲—您是我心中永远流淌不尽的歌!

注:本文获2021年“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金奖,年度最美散文奖

  2022.父亲节

                                             


写给父亲

作者 陈雪峰

真的,好想好想

靠靠您那宽肩膀

依依您那厚胸堂

像小时候那样

说说俏皮

闹闹小脾气

您耍歪使横

撒娇卖萌

有多好

真的,好想好想

伏在您宽大厚实的背上

登山开心嘻哈玩耍

您看着边吃边哭边的

轻轻一句“慢点,别噎着”

给坐在床上的我表演

打跑那歹徒的

“钩子手,扫堂腿”

用大脚指夹着我的小脚丫

我嗷嗷的大声叫

“爹,疼,爹……”

真的,好想好想

那童年的欢乐

那奢侈的幸福

穿越时空再回来

无论多少委屈劳累

父亲您默默听我

为我宽心答疑解惑

此刻,远在天堂父亲

您一定笑着对妈说

瞧,咱这小闺女还没长大

还是那么爱掉眼泪……

2022年6月16日晚

忆妈妈

作者 陈雪峰

又是一年端午,甜咸碱豆肉蛋粽;我却独独想吃红枣粽,小时候妈妈的红枣粽;只是再也吃不到了……

1988年刚放寒假,心灵感应似的,急忙归家。父亲在等我:妈妈已住乌鲁木齐中医院。奔到医院,面色苍白的妈妈躺在病床上。

白天我陪妈妈,姐姐晚上陪白天上班。工作超忙的二哥也会和二嫂来探望。大哥远在哈尔滨。

大哥大儿小我7岁,六个月就跟着爷爷奶奶。每次大侄儿来,妈妈那疼爱的眼神盯着他,一刻也不分开;恋恋不舍的目送他出病房。

我强忍住泪水:“妈,我每天守着你,你就没话跟我说吗?”

妈妈轻轻一句:“你是好闺女”……

我多想跟妈妈多聊几句。自幼受爸妈疼爱的我,初中毕业离家,读书教书,成家生子,陀螺般停不下来。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一定停下匆忙的脚步,听妈妈这口语大师讲那许许多多从前的故事,可是再没有从前了……

1月13日上午,望着查房医生,“医生救救我”是妈妈留给这世上的最后一句话。无力回天的医生下达了病危通知。

哥姐都来了,守着妈妈。夜里10点多,呼出了最后一口长长的气,操劳一生的妈妈睡了,永远地睡了……

78年风雨沧桑,灯枯油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妈妈,生命终结在她一生疼爱的孩子们面前。父亲对着痛哭流涕的我们,平静的说:“你妈这么快就走了,是疼你们;久病床前无孝子!”

一到六楼院里邻居都来送别平时当他们自己孩子照顾的陈奶奶。

入夜,零下40度,乌鲁木齐少有的严寒。我和姐姐在太平间外的冰天雪地,为母亲守灵。厚厚的军大衣,挡不住刺骨透心的寒冷,寒风呜咽着……

回顾妈妈的一生,辛苦操劳。姥姥过世很早,十多岁的妈妈就带着小弟小妹生活。姥爷疼爱懂事的妈妈,却很少在家。姥爷是平津保定一带有名的镖师,人称花辫子张;一次押镖时被日本人枪杀了。

妈妈15岁嫁入婆家当管家;伺候公婆和八个小叔小姑生活。后出生的几个小叔小姑是妈妈给带大的,直到叔娶妻姑嫁人才陆续离开爸妈。

妈妈连生5个女孩,只活了一个姐,结婚了却难产丧命。直到大哥出生,取名铁锁,锁住了大哥的命;锁住了姐姐和二哥。我前面有个小哥六岁生病,眼看着走了。妈妈难过得夜里掉泪。

白天,还有无穷尽的活等着妈妈做啊!含辛茹苦的妈妈还抚养着父亲带回来的5岁流浪儿取名宝,哥姐都视宝哥为兄长。妈妈哪里顾得上照料自己的孩子啊?十个孩子死了6个,妈妈心里的悲苦,只能咬碎钢牙肚里咽。

妈妈不得已生了第十个我:“那时候没有办法呀,为了不再生,月子里我吃绿豆、巴豆,什么偏方、土方我都用了;上吐下泻,差点没死了……”

难以想象妈妈“除了第一个孩子找接生婆,后面都是自己生。剪刀放盆里开水煮煮,剪断脐带包好孩子;三天就下地干活了。”

妈妈为爸爸为家族,做了太多太多;却苦了自己,太苦太苦!

大我一轮的大哥感慨:“咱妈那可真是'老奴才’啊!咱妈做饭那一米长的大锅多深啊?满满的一大锅饭都不够吃;人多的蹲在院子里地上吃。

“解放前在长春,爸爸做建筑工程,开宰杀行。还有好多来投奔的乡亲,那几十口人啊。全靠咱妈一个人管着吃喝!

“晚上,咱妈在院子大门口坐着纳鞋底,旁边一条狗蹲着。一些人从院子西南角厕所旁的小门进来,在小屋开会。咱家是秘密联络点,亲戚弄军火物资给地下党;爸爸帮地下党做了很多事儿。被鬼子枪杀的八路堂姑夫也是爸妈冒着危险给收尸落葬的。”

正是有了妈妈这个好帮手,爸爸才能凭借事业助人助己。

两个日本兵到工地来抓劳工,工人们打死了他俩。爸爸冷静处理:连枪一起被浇筑在混凝土地基里,上面盖起了房子。跟姥爷练就一身武功的舅舅很小就跟着爸爸,也是一身武功爸爸的贴身保镖。

我在娘肚子里,也经历了那场辽沈战役。一家人乘坐马车逃离长春。妈妈把哥姐的脸抹上黑泥,国民党兵搜刮,土匪胡子勒索,索要现大洋脱身,换了几辆马车。梅河口大桥又被炸了,好不容易找到人给了现大洋,才把四个孩子背过了河。妈妈用手上的金戒指换了煎饼,一家子才没有饿死。遇到解放军协助,死里逃生到锦州。终于,乘火车回到了天津。

妈妈跟着艺高胆大的爸爸,历经磨难踏坎坷。要不然,妈妈一个高龄孕妇怎么敢带着孤儿宝哥和自己的仨孩子,跟着爸爸踏上那战火纷飞的漫长回津路?

不久,平津战役。人都跑了,9个月身孕的妈妈,哪儿也不去了:“该死死、该活活吧!”

没有地方住,爸爸和舅舅挖了个地窨子,一家人躲在地窨子里;炮弹在距离一百米的地方爆炸了,居然没炸着,大人孩子安然无恙。

天津解放了,爸爸帮助过的八路军,给解决了住房:住进了天津法租界小洋楼。一个多月后,我平安落地。

我4岁,一家人历尽艰辛返长春。我7岁,爸爸响应号召赴新疆。

妈妈带着我和哥哥姐姐在长春生活。9月开学第一天,妈妈特意给我买了一件漂亮的黄色小“布拉吉”给我穿上。妈妈手巧,平时家里大人孩子的衣服都是妈妈自己做。妈妈送我到长春市荣光路小学,我捧着第一册语文书走进教室,高高兴兴上了第一节语文课。妈妈又带我到照相馆拍了一张照片……

可是月底,要去新疆找爸爸了。妈妈带着我跟漂亮的女老师告别。妈妈说:“老师可喜欢你了,跟我说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少先队大队长,还没培养就走了。”妈妈的话让我很高兴,对上学充满向往。

7岁前,我只记得妈妈。我的记忆里没有爸爸的模样。去新疆前,我做了一个梦:高大的父亲背着我,螺旋式的一圈圈旋上那白皑皑的冰山雪峰。从此,那梦境定格在我的记忆里。

妈妈带着我们几个孩子,跟着长春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接家属的迁移队伍——老人妇幼组成的八百户家属西迁新疆。长春火车到北京,北京换车到兰州;再乘解放牌大卡车,辗转一个月到乌鲁木齐。

妈妈给我带上了这本1956年长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课本第一册。到了乌鲁木齐没学上,妈妈让二哥教我。第二年夏天小学来招考:二哥躲在后面提示,我直接上了二年级。很多小朋友上一年级。

这本妈妈给我带着的第一册小学语文书,跟着幼时的我到乌鲁木齐。再由苏州到深圳,深圳搬家又数次,扔掉了多少衣物和书籍?可这本珍贵的语文书,我一直保留到今天。

离开长春时自家房子送了人。一年级课本有好几本,为什么妈妈只给我带着一本语文书?妈妈爱她最小的闺女爱到骨子里,她有意无意的助推,成了冥冥之中那双手,推着小闺女在文学路上向前走;没有读完高一的我在那特殊的年代当了中学语文老师。

妈妈清癯矍铄的样子,永远在我的记忆里。初一《我的妈妈》作文获奖,至今记得两句:“妈妈教我做人的道理,不仅是我生活上的管理员,还是我学习上的督促员……”

我7岁,妈妈带长孙。二哥的一儿俩女,姐姐的俩儿一女;孙子的儿子重孙子,都是妈妈带大的。娘家弟妹,婆家小叔小姑……我那超人妈妈带大了多少个孩子?她那1米63的身躯,怎会有这般超人的能量?

妈妈常常跟我讲她小时候:“我爷可疼我了,经常给我买好东西吃。我爷也是有名的镖师,一身好武功啊。有功夫的人走时真不易呀,眼看着我爷憋着那口气,呼哧呼哧的出不来,好久,才吐出那长长的一口气,人就没了……”

可惜,妈妈讲她小时候的时候,我并不懂妈妈。幼年丧母的妈妈,小时候爷爷对她的疼爱是她爱的渴望,是妈妈心底的温暖柔软,是妈妈一生辛勤付出的支撑。妈妈把她渴望的母爱都给了她的孩子们。让

她的小闺女沐浴在妈妈的爱里,蜜罐里长大。

从懂事起,妈妈说了无数遍的话,我都烂熟于心了:

“生你时邻居都来了,说我老了老了生了个丑八怪。那眼睛小得象是细米棍儿拉了条缝儿。哪有奶给你吃呀?我把大果子泡在小米汤里豆浆里,嚼的烂烂的喂你……

“从小你就聪明懂事,你说你多大个小人呀?才一岁多,看见小沟,自己趴下,先伸一条小腿儿探路,另一条小腿儿慢慢跟上再爬过去。

“妈,我给你扫地吧?我给你剥根葱吧?多有眼力见呀?哪个人不喜欢我闺女呀……”

妈妈言里言外的喜爱、鼓励和夸奖,果然,小闺女按照她喜欢的模式长大了。妈妈不是教育家,却是好孩子是夸大的质朴先行者。

叔舅姑都说我长得跟妈妈一样。妈妈说:“你的大拇指扁扁弯弯的,跟我一样;长这大拇指的人,手巧。7岁你就会织手套,做手工小鞋,邻居都抢着要……”

小学六年级,我自己踩会了缝纫机。脑袋瓜一热,躲在屋里,自己把蓝咔叽裤拆了,里翻外。只问了妈妈口袋怎么做;做好了裤子才出屋。

妈妈满脸笑:“这裤子翻得蓝蓝的,像新的一样,这小丫头真行!”那以后,妈妈把裁好的小外甥衣片拿给我;我把踩缝纫机当成了玩儿。

妈妈的教育让我招人喜欢不讨嫌。可是,除了会读书,我对钱的认知傻的出奇。一次,妈妈急着用葱,塞给我5块钱去买。跑回来把葱递给妈妈,“找的钱呢?”

“啊?……”一把葱才几分钱,可我只记得赶紧把葱拿给妈妈,别耽误妈妈做菜。

小学四年级,学校组织勤工俭学砸石子。忘了把妈妈借的木匠斧头拿回家;妈妈给邻居谭叔的宝贝斧头赔了10块钱。那是60年。

文革期间,被妈妈派活给大侄儿买下农村插队生活用品。先去邮局寄信,感觉书包被碰了一下,30元没了。我问旁边那人:“你拿我钱了?”那人对我笑了一下,没事似的“没拿。”

低头忐忑着告诉妈妈,当时也没几个人啊?妈妈说:“肯定是那人,”又给了我30元……

妈妈会很多独特韵味的歌谣,至今盘绕耳旁。哄小外孙时“拉锯扯锯,姥家门口唱大戏。接闺女,叫女婿;小外孙,也要去,去了不给饭儿吃,给个粑粑蛋儿吃……”逗得孩子咯咯咯咯的笑。

拍小孙女睡觉时,轻轻哼唱着“杜梨子树,开白花儿,婆婆家娶了去了。爹也哭,娘也哭;女婿过来劝丈母:丈母娘,你别哭,饿不着你个疯丫头……”

妈妈的口语真是太多太到位,张嘴就来。说我那爱哭的儿子:“我说践儿,你怎么跟你妈一样?心让眼泪泡着。”可是,动不动受点委屈就掉眼泪的我,没见过妈妈掉眼泪;多难,也没见过妈妈的眼泪。妈妈的眼泪在失去她的六个孩子后,早流干了。

妈妈喜欢听评书、评剧、大鼓书,枕头旁放着收音机。牵着4岁的我到剧场。4年级的我,认不全的字连蒙带猜,给妈妈读《七侠五义》、《穆桂英挂帅》……

哥姐住校。我一人住一屋,通宵看小说。夜半妈妈过来看我:“咋还不睡?”“明天考试。”妈妈走了,这是我唯一对不起妈妈的哄瞒,为了看书。同学的新书《静静的顿河》,人家自己还没看就借给我,说好的明天还;再借不难。

哥姐同学的书都看完了,租书。一天3分钱,不管几本;我用9分钱3天看2本长篇小说。妈妈隔三差五给我5分钱,买个卤羊蹄儿解馋。我有时省下攒钱看书。上下学路上,边走边看,从未撞到树和电线杆儿,凭感觉就绕过去了。

假期从早看到晚,吃饭把小说摊在桌子上。妈妈说:“别吃到鼻子眼儿里呀!这么慢?这要是到外面跟人抢饭吃,还不得饿死?”

说归说,只要我看书,妈妈啥都不让我干。妈妈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可我有时会把桌子凳子腿儿都认真擦一遍,妈妈满脸笑;我再去看书。

一目数行看完大部头小说,课文读起来真的不算啥。各科老师都喜欢叫我读课文。政治历史地理这些科目,常得一百分,有一次魏老师历史卷连写3个0,同学哄笑我1千分。

妈妈又有颜欢又有戏:小闺女把五好学生、诗朗诵、作文比赛、数学竞赛、俄语会话奖状拿回家。

妈妈笑得满面桃花开:家长会,老师放映幻灯片,她的小闺女在旁读解说词。老师表扬她的小闺女……

妈妈的巧手总是把小闺女打扮得很好看:真丝绿底黑点圆领短袖衫、辫子上漂亮的蝴蝶结;黑呢子大衣晚自习穿,被男生戏称:“夜间呢”。妈妈做的那条工装棉绸灯笼裤,两根宽背带系在胸前,左、右扣眼上各蹲着三个小白兔。至今我对长腿灯笼裤情有独钟。

邻居叔叔婶婶大爷都稀罕妈妈的小闺女,笑着摸着小闺女的头“闺女,长大了干啥呀?”我头一歪:“读书!”跳着跑了。小时候,除了读书,我真的不知道干啥。

从小到大,不论谁说我漂亮有气质。我只认可有自己有书卷气:那是被妈妈疼出来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被妈妈口口相传出来的出口成章。

平凡而伟大的妈妈。小小的她支撑起娘家、婆家两重天!妈妈用一生书写坚强隐忍不怕苦累不放弃,咬碎钢牙肚里咽。

妈妈还爱说:“命里有的终需有,命里无的莫强求”,这即是对她自己一生辛苦操劳命运的宽解;也是对孩子们的忠告。

是的,数十年来,每逢关键时刻,我想着妈妈的话。选择不与小人争锋,不立危墙之下;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条条道路通罗马。何必“一棵树上吊死”?妈妈的话质朴的哲理。一代女皇武则天尚且留下无字丰碑,“做得人上人,滋味又如何?”人生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做潇洒快活的自己,这才是人生的真谛!

妈妈很疼女儿,妈妈也有自己的原则“儿的江山女的店”。为家族负出了那么多的妈妈,被爷爷的偏爱伤透了心。

爷爷是一个优秀的兽医,名扬津门;却坚决不让后代学兽医。19岁的爸爸和15岁的妈妈成家起始,照顾八个弟妹们生计婚嫁,操心操力保安全。爸爸的长兄为父,那是有妈妈长嫂为母的坚实后盾!

爷爷无视妈妈的付出,偏疼姑姑们。妈妈疼儿媳疼孙媳;直言不讳“儿的江山女的店。”妈妈把江山给了儿子们,女儿们享受着旅店——深深浓浓爱的旅店。

天山南海,教书育人数十年好评;妈妈恩泽,佑我开枝散叶健康乐观青春心态永恒。妈妈,我还给您一份好闺女的答卷!

回忆,快意而泪落;只憾,春光太短暂。曾几何时?月落、人杳……

2022 、6、11

       

茗一杯清茶,品半生浮华

——再读雪峰老师《忆妈妈》后

/刘嘉昊

伟大的哲学家曾说过,“诗者,要用一颗善于发现美的眼晴去观察,你会发现这世界是美丽的。”陈然如是,“妈妈”一词,从远古有人类的那一刻开始,天地便划分为阴和阳,而母系社会以阴为主最终有了“女娲造人”之美丽传说,回到现实,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唤醒了多少人类传承和延续不灭的良知和天性。多少唐诗宋词为妈妈歌功颂德,在这里交汇与发扬着。再读雪峰老师的散文《忆妈妈》原稿,我怀着一颗敬畏之心阅读这篇佳作。据了解,作者老师是一位执教中文半生的语文教师,“桃李满天下”,也是位“被工作耽误的文学作者”。我读其这篇散文,洋洋洒洒四千多字被作者压成二千多字发表婉惜不已。她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组成细腻的笔触,真实地重现了一位慈祥的母亲对儿女们的爱,这种爱是出自本心,发自本能真情的反映。”母亲大爱无疆”。我被作者跃然纸上的情感所感染。文中作者用回忆录的叙述方式阐述妈妈的几件小事,看似小事,实则是作者巧妙的应用,以小見大,以点带面使我读来黯然泪下。

作者目前也从教育岗位退居二线,重新拾起别阔别多年的笔用真情抒写散文,用行动去追求自己年轻时久违的文学梦,令我感动。

屈子有诗为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诗句我要送给作者老师以此共勉。令我最感动的是,老师那热衷文学梦,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凭着这股蛮劲,用“洪荒之力”先后加入市文学会,市文学诗歌委员会,笔耕不缀,像一头老黄牛在文学的那土地上默默地拉着犁。耕耘着希望。

来吧!文学不分老幼,文学救赎者们,梦想之门已经再次开启,一位长者如此怀着那一颗不改的初心,我又一次被感动着,愿意拿起我手中的笔为她写下这两页纸。

哀心祝愿雪峰老师在夕阳生活中越过越好!

刘嘉昊

2022.6.15凌晨于江苏

【翰墨堂阳】

荣誉会长;李迅   修中河

荣誉顾问:  平淡似珍   郭涛  赵月花  白水山人 董文海   卢世明  张锁占  春哥在线 

名誉总编;杨蔚青

会长;王世春   

总编;卢春志

副会长;卢旭明  邢建东  

秘书长;庞丽英  

古体诗主编;赵小光   龚保峰 唐剑龙 微微 姚红

现代诗分社长;杨杰峰

现代诗副主编;段建平

制作:堂阳诗侠  

投稿专用王主编微信:  shenzhou81   邮箱2354352917@qq.com

【精彩回顾-名家名作】


【神州文学家园】隆重推荐  卢春志——《神州著名诗人》

【神州文学家园】隆重推荐林松平——《神州文人》  作品

【神州文学家园】隆重推荐王天胜——《文人墨客》  作品

【神州文学家园】隆重推荐  郝建龍——《文人墨客》  作品




版权声明:本刊发布展示的诗词(对联)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图片来自华为和百度,如有侵权,请通知撤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