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订单农科生”培养助力乡村振兴

 风之力1234 2022-06-21 发布于新疆

编者按:依托高校为贫困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定向培养涉农专业本科生,吉林省“订单农科生”培养计划对于造就一批知农爱农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2021年(第五届)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最佳案例。

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意见》精神,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2019年7月,吉林省聚焦基层农业农村专业人才匮乏问题,研究制定了《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实施意见》,创造性地提出实施“订单农科生”培养计划,成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作为省级重点人才项目,创新谋划,周密组织,全力推动实施。

加强顶层设计 

面向农村户籍定向培养

为切实做好计划的谋划安排, 2020年,出台《吉林省省属高校农科生“订单式”培养计划实施办法》,为计划顺利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实施办法明确,从2020年起,依托部分省属高等院校,重点为贫困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培养涉农专业本科生,计划每年培养300名左右,连续招生5年,总体培养规模达到1500人,为基层培养一批知农爱农、有本领、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招生对象主要为面向具有吉林农村户籍且具备当年普通高考报名资格的应届毕业生或社会考生。这些学生来自农村、熟悉农村,能够回归乡土、扎根基层、成为留得住的后备人才。

“订单农科生”计划实行服务期制度,农科生毕业后到乡镇农业农村机构工作。考虑农业农村工作需求及青年人才成长周期,服务时间不少于5年。

为了摸清实际需求,会同教育、农业农村等省直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确定首批农科生培养招生计划。

深入调研摸底。将省属高校55个涉农专业下发至15个脱贫摘帽贫困县(市、区)的171个辖村乡镇(街道),全面开展需求调研,共征集19个专业的829个岗位需求。

确定培养需求。在深入了解当地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农业农村机构设置、人才队伍现状、人才实际需求等情况基础上,根据发展需求和急需紧缺程度,优先遴选其中127个辖村乡镇(街道)的300个岗位需求,并分科类、分专业形成首批订单,力求做到详实准确,满足基层实际需要。

根据订单需求,经过反复考察论证,研究确定吉林农业大学、延边大学、北华大学和吉林财经大学等4所省属重点高校作为承办院校,共设置农学、园林、动物医学、农村电商等涉农招生专业17个。每年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当调整,确保招生培养与岗位需求有效衔接。

列入高招计划

创新招生录取程序

为保质保量完成培养计划,突破性地利用本科生教育平台“订单式”培养农业现代化发展所需后备人才。

经争取教育部同意,“订单农科生”招生计划纳入高考招生地方专项。所需招生指标,由教育部新增指标和省教育厅在现有指标中调剂解决。

“订单农科生”培养计划纳入吉林省普通高校提前批次录取,按计划从高分到低分择优选拔,录取控制分数线执行吉林省普通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进一步提高“订单农科生”培养计划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同时,在开展“订单农科生”招录工作时,提前形成预案,在生源不足时可多轮网上征集志愿,确保“订单农科生”实现录满招好。

为了录取优质生源,会同教育部门和承办高校在招生工作中“发大招”,在录取过程中“严把关”,确保选拔培养一批“好苗子”。

广泛开展招生宣传。通过“普通高校招生指南”向社会公布招生计划,包括计划简介、招生学校及专业、服务岗位、减免学费等具体信息。省教育厅指导各承办高校在省内重点面向具有吉林省农村户籍且具备当年普通高考报名资格的应届毕业生或社会考生,进行深入宣传、广泛动员,并设立专门咨询热线进行政策解答,保证培养计划的实施取得良好效果。

严把招生入口关。在高考招生录取工作中,对报考“订单农科生”培养计划的考生,按照规定程序、标准条件严格把关,对资格条件进行逐一核实,确保招得准、招得好。

签订培养就业协议。录取前,由设岗乡镇人民政府、培养高校和农科生共同签订培养就业协议,确定农科生就业岗位,明确三方权利义务,然后发放录取通知书(对不签署协议的,取消本志愿录取资格),确保“订单农科生”毕业后工作有岗位、建功有平台、干事有空间、待遇有保障。

在各方积极努力下,2020年首批招考即吸引3553名考生报名,报考人数达招生计划的11.8倍,且招录的300名“订单农科生”全部为第一志愿录取。各承办高校相关专业录取分数普遍较高,最高录取分数超控制线122分,招生效果、生源质量在省级专项中均创新高。

突出政策激励

力保就业有编有岗

在谋划和推进过程中,吉林省积极强化政策激励导向,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力争培养出一批在校学得好、毕业留得好、工作干得好的“三好”农科生。

预留编制。设岗乡镇事业单位为农科生提前预留事业编制,编制不足的可在设岗乡镇所在县(市、区)“人才编制池”内解决,待农科生到岗后逐步过渡消化。

专项考察招聘。按照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制度要求,对应届毕业农科生政治素质、学习成绩、遵纪守法、履行协议等方面情况进行专项考察招聘,考察合格后进行体检并公示。公示无异议的,办理人事聘用手续,签订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合同。

跟踪培养。县级党委组织部门对农科生进行跟踪培养,经考察表现优秀的,及时纳入乡镇党政干部人才后备队伍。

代缴学费。为减轻农村学生学习和生活负担,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农科生在校期间免缴学费,同时享受奖学金、助学金等资助政策。目前,吉林省高校农科专业学费平均为4000元/年左右。省委组织部每年按照每生2500元标准从人才基金中给予培养高校学费补助,其余部分由培养高校减免,连续培养5批农科生共需负担学费2400万元。

图片

“订单农科生”签约现场

瞄准为农业、为农村、为基层培养人才的根本目标,由省教育厅指导各培养高校研究制定“订单农科生”专项培养方案,建立高校、地方政府与乡镇农业农村机构“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打造“校内课程+社会课程”“假期实践+毕业实习”的教学新模式。根据培养目标需要,适时安排农科生到签约服务地乡镇农业农村机构进行假期实践和毕业实习,着力实现强农兴农教育与产业相结合、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衔接。

强化思想引领,推行多元化教育管理。在校学习期间,加强对“订单农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关心关爱农科生学习成长,及时帮助排忧解难。培养高校、用人单位所在县(市、区)党委组织部门分别指定专人作为“订单农科生”联络员,同时根据“订单农科生”签约服务地所在县(市、区)分别成立若干学习小组,建立培养高校日常管理、用人单位跟踪管理、“订单农科生”自我管理的多元化管理体系。

规范到岗履约,建立农科生诚信档案。在培养就业协议中明确到岗履约相关要求,未按协议约定到岗工作或未满5年服务期辞聘的,除需退还学费、缴纳违约金外,在原协议服务期结束前不得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聘)考试。另外,5年服务期内,不得借调或调入县级以上部门工作,确保农科生扎根基层、服务基层。

来源:《中国人才》杂志2021年第10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