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话的含义大家都知晓。 话说,西瓜真的比芝麻重要么?也许从物理体积上说是,可要是看内在的本质,也许有了芝麻,我还真的愿意舍去西瓜。大家都认识芝麻吧,说到它的好处更是一大堆。它是我国传统的重要油料作物及优质油源,至于用它加工的食品,更是受到大众的欢迎,比如芝麻酱、芝麻汤圆等都是大家餐桌上的常客。由于芝麻中含有芝麻素等抗氧化成分,现在更是被运用到医药和化妆品上。不过今天不讲芝麻,想说说山里的一种植物,名曰山芝麻(Helicteres angustifolia),那它就是山里长的芝麻么?跟我们的芝麻有关系么?能吃么?看看不就知道了。  它是我国的本土植物,因此给它的别名也好多,比如岗油麻,岗脂麻,田油麻,仙桃草,野芝麻,狗屎树,假芝麻,山麻,假油麻,芝麻头,牛釜尾,山野麻,白头公,油麻甲,野麻甲,假麻甲,苦麻,山脂麻,被油麻,坡片公等等。山芝麻属原归于梧桐科,新的分类系统把它划到锦葵科。山芝麻的拉丁名是Helicteres angustifolia Linn.,其属名Helicteres来自希腊语的helictos(搓卷的),指本属模式种的蒴果螺状扭旋,说的是这个属的火索麻了,种加词angustifolia是“狭叶的”,说的是的叶片形状,应该它也叫做狭叶山芝麻。很巧的是,它的英文名是Narrow leaf Screw tree,其中,Narrow就是“狭窄的”,Screw是“螺旋状的”,加起来的意思就不用我多说了。山芝麻为中国南部山地和丘陵地常见的小灌木,常生于草坡上,印度、缅甸、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也有分布。  也许大家注意到了,芝麻和山芝麻不同科不同属嘛,嗯,它们的确一点点关系也没有,只是山芝麻的果实有点像芝麻,而它又常在山野里出现而得名。人类最初的有纺“衣”不是棉纺织品而是麻纺织品,麻线应是有纺的鼻祖。麻是各种麻类植物的总称,实指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双子叶植物皮层的韧皮纤维和单子叶植物的叶纤维,用于纺织的麻类以亚麻、苎麻、黄麻、剑麻、蕉麻等为主。麻纺织工艺及麻衣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大发明,是人类纺织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还记得小时候村里种了一种叫黄麻的农作物,待它长大后,老百姓把它的茎皮剥下来做成各种麻绳,后来才知道它椴树科黄麻属的植物,是一种长而柔软的、有光泽的植物纤维,可以织成高强度的粗糙的细丝。黄麻纤维是最廉价的天然纤维之一,种植量和用途的广泛度仅次于棉花,具有吸湿性能好、散失水分快等特点,主要用于纺织麻袋、粗麻布等。  还真有,中国植物志在山芝麻的作用描述里表明“该种的茎皮纤维可做混纺原料”,果然如此。我在观察山芝麻时候,特别剥开了它的茎皮,果然有一层如“麻”的皮,非常的韧。所以“山芝麻”这个名字,除了它的果实类似芝麻外,它的“麻”性还是不可忽略的哟。 山芝麻在华南地区分布非常广,我说这话是有底气的,因为无论是粤东的惠州,还是粤西的茂名,亦或是偏南的珠海,每次上山,均能见到它的身影,只是不同地方,它的形态有些差异,果实大小也不一样。植物志显示它全年开花,也的确是,不过夏日开得特别好罢了,在夏日,山野的花并不算很多,它长得不高,单叶互生,叶表面有披星状的小柔毛,叶背面也有灰白色的星状茸毛,它的花淡淡的紫色,有点小清新,在山野里也算是靓丽的一抹,而秋天到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它纤细的枝条里结满了果实,果实并不算很大,果实卵状矩圆形,成熟后裂开,跟芝麻的果实有点像,不过它布满了灰色的绒毛,辨识度也是非常的高。不用问,果实也是不能吃的了,只是我对它的种子也没研究过,后来在种子大咖@桐花如雪那里看到它种子的模样,小小的,黑色,估计成苗率也是挺高的,不然也不会到处看到它了。  山芝麻的颜值并不算很高,也没见园艺工作者对它进行引种驯化。但是山芝麻的作用很大,主要是它的药用价值,它的药用价值在于它的根部,它的根营养成分丰富,富含山芝麻酸甲酯、山芝麻酸、白桦脂酸、齐墩果酸,另含黄酮类、酚类、 鞣质 ,主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山芝麻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在中药治疗中可用于 急性咽炎 、扁桃体炎、喉炎、腮腺炎、乳腺炎、麻疹、外伤出血、蛇咬伤等病症。要是去山上不小心手脚出血的,马上摘山芝麻的叶子搓碎敷在患处,马上就止血了,止血效果杠杠的。据说,在民间,山芝麻除了可用于止血以外,还常用为凉茶料,全草煮水泡茶饮,对于有湿热火毒者有很好的效果。山芝麻为民间常用草药,特别注意山芝麻用量过大,会引起恶心、呕吐、泄泻,故应很好掌握用量,最好在中药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山芝麻是小灌木,高达1米;小枝被灰绿色短柔毛。 
它的叶狭长圆形或条状披针形,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圆形,上面无毛或几无毛,下面被灰白色或淡黄色星状茸毛。 
聚伞花序有花2至数朵;萼被星状短柔毛,5裂,裂片三角形;花瓣5片,淡红色或紫红色,基部有2个耳状附属体;雄蕊10枚;退化雄蕊5枚,浅型,甚短。 

蒴果卵状长圆形,密被星状毛及混生长茸毛。 

种子小,褐色,有椭圆形小斑点。  跟凤凰山的山主@神游提起山芝麻,他当然对它了如指掌了,他甩给我一张爆开的果实图,正好我没拍过这个状态。 话说山芝麻属分布有60种,分布于热带地区,我国有9种,产西南部至东部,南部尤盛,常生于丘陵地带。主要种类:矮山芝麻、长序山芝麻、钝叶山芝麻、火索麻、剑叶山芝麻、山芝麻、细齿山芝麻、雁婆麻、粘毛山芝麻。其中我拍过的也只有三种,当然包括它们的模式种火索麻了。山芝麻属Helicteres来自希腊语的helictos(搓卷的),说的就是火索麻的蒴果螺状扭旋。嗯,其最大的特色在于圆柱状的蒴果,螺旋状扭曲,成熟时黑色,先端税尖,并具长喙。本种的茎皮纤维可织麻袋、编绳和造纸等,也可以作人造棉和棉毛混纺的原料,成品的质量很好。根可药用,可治慢性胃炎和胃溃疡。产广东海南岛东南部和云南南部。印度、越南、斯里兰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北部均有分布,为亚洲热带广布种。▼ 火索麻 Helicteres isora Linn.
 这个属里,比山芝麻还要早认识的是雁婆麻,这个货在别的地方记录并不多,反而在珠海成为优势种,也是我第一个能难倒别人的物种,我一度以为是珠海特产呢。它的花的确貌不惊人。聚伞花序腋生,伸长如穗状,不及叶长之半,通常仅有花数朵;花梗比花短,有关节,基部有早落的小苞片;花瓣5片,红色或红紫色。它的花瓣外披着浅灰色外衣,整个装扮就是素素的,也许只是为了跟“婆”字搭配吧。雁婆麻产自广东南部(茂名、海南)、广西南部(上金、明江)。印度、 马来西亚、柬埔寨、老挝、越南、泰国,菲律宾等地也有分布。▼ 雁婆麻 Helicteres hirsuta Lour.
 ▼ 大家注意到没有,今天聊的三个同科同属的三个“麻”姐妹,它们的花色完全不一样哟,把它们放在一起给大家看看。
 叶狭矩圆形或条状披针形,长3.5-5厘米,宽1.5-2.5厘米,顶端钝或急尖,基部圆形,上面无毛或几无毛,下面被灰白色或淡黄色星状茸毛,间或混生纲毛;叶柄长5-7毫米。聚伞花序有2至数朵花;花梗通常有锥尖状的小苞片4枚;萼管状,长6毫米,被星状短柔毛,5裂,裂片三角形;花瓣5片,不等大,淡红色或紫红色,比萼略长,基部有2个耳状附属体;雄蕊10枚,退化雄蕊5枚,线形,甚短;子房5室,被毛,较花柱略短,每室有胚珠约10个。蒴果卵状矩圆形,长12-20毫米,宽7-8毫米,顶端急尖,密被星状毛及混生长绒毛;种子小,褐色,有椭圆形小斑点。花期几乎全年。  拉丁学名 Helicteres angustifolia L.别名 狭叶山芝麻,岗油麻,岗脂麻,田油麻,仙桃草,野芝麻,狗屎树,假芝麻,山麻,假油麻,芝麻头,牛釜尾,山野麻,白头公,油麻甲,野麻甲,假麻甲,苦麻,山脂麻,被油麻,坡片公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