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品赏析——万历通宝

 收藏家协会 2022-06-21 发布于广东

一位外地商人卖古钱币,曾多次向笔者兜售古钱币。有一天,他找到作者说,他在河北的一个乡下收集了一枚万历白铜通宝。笔者接过万历通宝一看,背面写着“矿银四钱”四个字,着实吃了一惊,因为万历通宝并非白铜,而是白银,而非白铜,而非银质,而非笔者所求之物。尽管如此,作者不动声色,轻描淡写地问:“要多少钱?”古钱币商回答:“我买了八十块钱,你给我一百块吧!”作者如获至宝,立即掏出一百块钱,喜滋滋地将万历通宝收入囊中,同时也暗自庆幸自己捡到了一个天大的便宜。

万历通宝是明神宗赵翊(音义)万历年间铸造的钱币,流传最广的是小平钱币,也有几枚铜钱,有赤、青、白三种颜色,形制粗细不一,字体大小不一,图案繁复,背面刻有星月、龙纹、地纹、监牢、重量等各种符号和文字。有合背钱、面文“万历”、背文“通宝”。此外,还有银制小平钱,背面写着“矿银”,背记“二钱”,背记“矿银四钱”,背记“五钱”,“八钱”,“九钱”。笔者花了一百块钱买来的就是其中一种“矿银四钱”。

为了证明此钱是银币而非白铜币,笔者又作了两种比较:一种是把四钱银币换算成克。明代一两银是36克,四钱应是14.4克,而这银币是14.3克,与14.4克基本一致。二是比较相同尺寸铜币的重量。其结果是:相同尺寸的铜币重量为10.1克,比银币少4.2克。经比较,万历通宝背文“矿银四钱”,肯定是银币,绝不可能是白铜币。

多年来,我曾多次收集和收藏古钱,但最大的一次失而复得,当属万历通宝方孔银币。

说起万历通宝,还得从它的主人——万历皇帝说起。明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1573年至1620年),是明朝历史最长、最懒散的皇帝。10岁即位,因年幼,由张居正执掌内阁实权。自万历元年起,张居正推行变法,力图消除明末以来的诟病,历时十年,颇有成效,使明朝灭亡推迟数十年。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万历帝剥夺了他的爵位,抄了他的家产,废除了他的改革。

万历皇帝自万历二十年起便隐居深宫,不理朝政,是个极其荒唐的皇帝。直到他死后,他也只和群臣见过一次面,所以朝臣们并不知道他长什么样子。持续了28年。我认为,他的懒政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明朝灭亡,万历帝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他隐居深宫的这段时间里,胡作非为,挥霍钱财,再加上连年的战乱和灾荒,导致朝廷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入不敷出,明廷当时唯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铸钱,于是自万历中期以来,铸币越来越多,质量参差不齐,钱法混乱,再也没有了早期不爱铜、舍本逐末的风范。

  最新成交记录

声明: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公众号:A古币收藏交流网,更多精彩的钱币和古董请关注我。如果喜欢的话,赶紧点个"在看" 分享给你的好朋友们吧,爱你么么哒 !  

                                                                         好消息你在文末点亮在看就可以换取合作机会哦“在看 

目前20372+藏友已通过本协会成功出手藏品

       

如果您觉得我们推送的内容不错,欢迎分享转发。

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大家奉献有温度、有高度、有态度的好文章。

这是国家收藏的时代。据统计,全国共有8000万名收藏家。他们分布于社会各个层面,人员构成非常复杂。这里有政府官员,商业大亨,名人和普通人。收藏家们收藏的艺术品种类繁多,从几万到几千万不等。如果您想进入收集圈,您应该了解有关该区域的信息,了解收集组的组成以及您所在的位置。
1.权威收藏机构
国家、省、市、馆、馆、院等专业收藏机构。这些机构一旦将作品收集起来,进入市场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如果机构收藏了一些重要的社会作品,那么从同一系列作品开始就很幸运了。
例如,1995年,北京故宫花了1980万元购得北宋张先生《十咏图》;2009年,宋徽宗《写生珍禽图》以61712000元拍得。它的资金是由政府提供的。
2.国有、私营和私营企业
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成功的商场经验,这些企业慷慨而强大。他们在拍卖行创造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纪录。代表北京保利集团,大连万达集团,新疆广汇集团,江苏天地集团,深圳博雅集团。举例来说,1999年,江苏天地集团以6930万元高价收购陆俨少《杜甫诗意百册》,在业内引起轰动。
3.爱好鉴赏的收藏家
中国历来都有收藏的传统。许多艺术爱好者的收藏目的主要在于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使生活充满诗情画意。他们常常从爱好中挑选作品,以艺术品质为首要标准。
4.公关族把艺术品当作礼物
很多人认为收藏艺术品是一件高雅的事情,能够展示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品味。一些公共关系家庭会把它作为公共关系的工具。直接给钱回赠太俗气了。寄送书画,苏绣,玉器,瓷器,高雅,贵重,得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