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云之死,她十岁儿子—谅祚帝有嫌疑(宋徽宗时代第2卷174)

 金色年华554 2022-06-21 发布于江西
黑云之死,她十岁儿子—谅祚帝有嫌疑(宋徽宗时代第2卷174)

第二部:路的尽头

黑云被杀这年,谅祚快十岁了。

也许,很多人会想当然的以为,十岁的孩子能做什么?正常来说,这样的疑问是有道理的。但不要忘了,他是皇帝、是天子,骨子里流的是狂人李元昊的血。而如果你恰好又了解谅祚的一生,就绝不敢低估这个孩子。

说起来,谅祚是个苦命的人。他还在襁褓中,强人父亲就被行刺驾崩了,没了爹。他有母亲,没藏太后,但却没有感受多少母爱。实际上,他是在国相府由舅舅抚育长大的。

孩子都会慢慢长大的,长大了就会懂事。更何况,十岁的皇帝,远比别的孩子懂得多。知道的越多,他越对母亲和舅舅的专权感到不满。而那些皇族宗室们,更是抓住各种机会,在他耳边吹风,提醒他牢记皇帝身份,不要辜负大夏江山。

谅祚小小年纪,却异常聪慧,也懂得隐忍之道。对舅舅,他做得很好,无论内心多么不愤,表面上却很恭顺,对国相的跋扈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对母亲,他虽用尽全力压制,却依然感到难以忍受。这无关权力,这关乎尊严。

黑云之死,她十岁儿子—谅祚帝有嫌疑(宋徽宗时代第2卷174)

谅祚是天子,从小就接受最好的教育。他的教育分为两部分,番学和汉学。也就是说,谅祚也是读着子曰诗云、经史子集成长的,儒家的君君臣臣、长幼有序的伦理规范,在他的脑海里扎了根。用这些来看母亲,谅祚有强烈的羞耻感。

黑云早年与元昊偷情,后来和情人们的风流韵事,在西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或许,在早期党项人的世界里,这不算什么,至少是可以接受的。但放到已进入帝国时代的西夏,放在儒家的伦理秩序里,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更要命的是,黑云太后,似乎毫无遮掩之意。

据说,黑云当上了太后,最大的爱好便是出城游猎,尤喜夜游。虽是夜晚回城,却是一样的大张旗鼓、仪仗隆重,京城地方官还命百姓商家点上火烛,以壮声势。黑云太后,艳面丽服、身材妖娆,高骑白马、执辔先行,李守贵或多吃己则毫不避讳地陪侍在侧,引得京城百姓争相观看。如此这般,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自然不会少。

谅祚的耳朵里,就塞满了这些评论。少年天子,年轻气盛,敏感而脆弱的自尊,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这是比可能的妒忌,更有可能的杀人动机。

尊严之外,谅祚的杀人动机,更有可能与亲政有关。

年岁渐长,谅祚的亲政之心日益强烈。可母亲黑云,却依旧大权紧握,丝毫没有归政的意愿。拿回属于皇帝的权力,这是更大的杀人动机。

当然,无论在什么样的文化里,弑母都是大逆不道的。再说,谅祚幼年丧父,和母亲算是相依为命,他和母亲理应感情深厚。可惜,这是一厢情愿的理解。

无情最是帝王家,即便亲生母子,也可能平淡如水。如果再掺杂了权力争斗,那相互之间形同敌寇,也是屡见不鲜。事实上,从后来谅祚对母亲家人的态度,应该可以看出,这对母子之间,可能只有名义上的情分。

黑云之死,她十岁儿子—谅祚帝有嫌疑(宋徽宗时代第2卷174)

关于他们的母子关系,还有个旁证。在母亲被杀仅一个月,谅祚就将她生前最钟爱的宝马送给了大宋。虽说,在当时的外交礼仪中,有将先皇或者太后遗物赠送给友邦的传统,但如此急切,至少能说明谅祚对母亲情感之淡。

不过,谅祚是皇帝,后世的西夏帝王都是他的子孙。即便谅祚就是弑母的真凶,如此有违伦常的大恶,也定会被处理的干干净净,在历史上不会留下任何实证。

没有实证,便只能是推测。

当然,即便谅祚对母亲极度不满,也有着作案的动机和实力,真凶也未必就是他。这么说,并不是要抬高宫廷斗争中人性的底线,元昊为了称帝,就逼死了母亲,相当于弑母。

实际上,权斗是没有底线的,这已经被历史反复证明。

只是,相比较而言,另一个人嫌疑更大。

不错,这人就是黑云的哥哥,国相没藏峨博。

------------------------------

我是未央先生,原创连载,欢迎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