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炉边读诗】江晨:恰似阳光温暖与平静——叶琛诗集《彼年》读记

 陶冶小筑 2022-06-21 发布于浙江

    星期二夜里,我随口问叶琛,“你的诗集那去了?”叶琛说,“藏起来了,拿不出手啊!这样吧,我现在打包,明天就寄。”我知道,所谓的“拿不出手”是他的过谦之词,但诗集我将很快会得到。果然,星期四我就收到了他新近出版的诗集《彼年》。打开逐首阅读后,我按照惯常的方式在脑中寻找关键词,籍此为要领写下我的读记。可是,叶琛颠覆了我的既定思维,怎么也找不着我所需要的、抽象出来显示他诗歌风格的词。踌躇之间,豁然开朗:叶琛是一棵正在成长之中的树,没有凝固的风格,或者陷入程序化写作,正好印证他的诗歌是生长的、蓬勃的、敞开的。我可以不言其他,只记印象。

    印象一:虚构证据确凿。“……屋顶瓦片严实,路面石阶分明/炊烟高过了后山公路,豆萁燃烧噼里啪啦/村庄处处有红有绿,遍地芬芳/'美丽啊,倒映在心房;美丽啊,泪珠挂腮上’/南窗开着,我的虚构证据确凿《南窗》”。从“乡风以及生历”一辑收入的作品看来,这虚构的江南村庄景象及其留守妇女的心思,非常明确地指向蛰伏浙西南大山深处——庆元的松坑村,“……我看见了早年的雪了,它堵住村口/无痕无声。村庄,一户挨着一户/袅袅炊烟,热气升腾/一户紧挨一户/一群农民的大江南北,我的松坑《活着农民的需要,村庄》”,“……小小的松坑村。一缕炊烟盘旋于黄昏之上/老去是命运,像一场隐忍千年的磅礴大雪/瞬间,覆盖母亲的村庄《母亲》”。那是叶琛来到世间的接纳之地,决定他的血统、命名,甚至此生的方向,“……我是山峦上朴素的道具/结构到层次的拥挤馄饨是我宿命的全部逻辑/或一样一样都可以被解析,一样一样/掩盖身体里的秘密路径《雨之墟地》”,“……我的起飞,是否是在向着另一端的下降?/在这里,村庄始终平平静静《伤事》”。以及,他离开村庄身在异乡回望的家乡,“每一次回望就是一次攀爬/在老屋的房檐下/在母亲缝制的棉衣里头/在父亲竹雕的烟筒里/在洗艾草的古井边……《时间的台阶》”;或者精神上返回的故乡,“我带着远方雪白的记忆,站在家门口/把卸下的行李,系挂在一棵树的腋下/沉默着,没有敲门《靠近》”。叶琛说,“诗要做的工作,就是客观地反馈生活,好的诗歌便是生活的真实反映《我与诗歌》”,或许与他的这种诗歌理念有关,他写得实在,也就是说,他没有把诗写得很像“诗”,而是从生活的真实出发,通过虚构的变幻,上升到艺术层面,抵达诗歌的境界。这,或许是打开叶琛诗歌的一把钥匙。

    印象二:缓慢地行走。叶琛小小离家,满世界奔跑,跟父亲外出谋生,继而求学,继而舟山村官,继而庆元文联,继而丽水中心医院……。不大的年纪,尝尽人间酸甜苦辣。与这种外在肉身的四处游离相反,在诗歌创作中,叶琛选择了缓慢地行走,不急,不愠,不火,独自冥想,安静写作。譬如,“我从不在意/以身体作俗世间的介质,在太阳下行走/疏影里,荒草高而密——/这是我要的世界/一花一叶,一树一果都如泥土捏造般的具体……《一次不动声色的返回》”;又如,“……我是怎样依赖这些风景/完成内心的柔软、宁静、冷、决绝,以及/孤独和自我怜悯的呢?显然我已经忘记了《从体内取出一片细小的爱》”;再如,“关上门,看守好自己/……/左边和右边/俨然,一个国度的清澈、干净和没有阴谋/成了我身体里的一面湖水。三月的人间太美了/风穿过玻璃吹进来,像一句人间美好的诗词/击中我的后背《我的身后是人间》”或许,叶琛是以静制动,即以内心的安宁来抵抗人生路上的摇荡;抑或,以慢制快,即以诗歌的缓慢来消弭这个时代的快速轰鸣,听从心灵的召唤,寻找真正意义上自己的生活,发现生命生长的秘密,呈现美好的生命状态:自然、坦然、豁然、怡然与释然。

   印象三:浞着阳光的笔写诗。青春多美好,青春多易逝。叶琛身在青春年华,却已写下“青春的废墟”,以及在异乡的“岛屿独白”,开始怀想与感叹。可我读后,却发现这种怀想与感叹没有自怨自哎的萎靡,与撕心裂肺似的疼痛,有的是阳光般的温暖与平静,“慢慢地,慢慢地/我的目光和身体向一棵柔弱的小草挨近/很多天的雨水落过后,它醒着了/……它们没有惊慌,也没有害怕/仿佛,只是被一些/昔日一样平静的陌生所经过《到一棵草里去》”“找到一株草的时候是下午,阳光很好/和从前一样/我热爱以凡尘的方式,走到日子里/大地上,一叶一花,一木一树/都是来自千古文明。……/或许,这与仁慈的美好是有关系的/我钟爱一世宁静,包括那些被你借去的春天《在春天的边缘》”;有的是对爱人的深情吟哦,“……噢,爱人。我已经开始在体内汇聚一条小小的河流/运送当初的自己《当初》”,“……是啊,我多么情愿/在你的身后/播种许多小草、野花、微风和云朵《站在你身后》”,“……我们相互制造一个没有人物和声音的回忆/多么好啊!你看——/我们拥有相忘彼此的默契《相忘》”;有的是在岛屿上对于家乡的思念,与望海的辽阔,“……就这样坐下来,泊依着牢靠的稻草/辨认时间和衰老的花香/一呼一吸,波澜不惊《无痕》”,“这样冬天,熟睡的稻子装扮我的亲人/我和我前世的亲人,坚定地相互认识《岛上的幸福日》”“辽阔的夜晚/海上有独宿的渔人吧/他们在等待什么呢/已经是大冬天了/鱼群和孩子都已深睡《望海》”。诸如此类,在诗集中不胜枚举。

    叶琛是个挚爱诗歌之人,持续的创作实践使他日渐认识并接近诗歌的本质,从而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路径。“诗歌都是一种生活经验的产物,这是毫无疑问的。而我要做的,就是坚强而充满信心地工作着、生活着、热爱着,让诗歌的光亮无声无息地照亮我命运的一草一木《我与诗歌》”。在此,我祝愿叶琛生活美好,佳作迭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