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急,男孩晚一年上学更好?脑科学家揭示了这些成长的秘密……

 誉航西莲 2022-06-21 发布于辽宁

点击▲关注谷妈育儿说,加★星标★

之前看到不少妈妈为了让男娃提前上学,不惜托关系找门路把孩子身份证信息改大,还有的父母会选择在9月份之前剖腹生下孩子,就是为了提前一年上学。

我们家两个男孩都是下半年生的,幼儿园大班读了两年,整7岁才读书,虽说是班上年纪最大的学生,但我发现他们比同班的同学都更成熟,适应得也更快。

其实,男孩和女孩,生来就是不同的,他们的成长发育规律不同,知道了这些规律,你就能理解为什么男孩常常迟钝、笨拙、易怒。也会明白为什么小学阶段女孩子成绩普遍比男生强,男孩子晚一年上学也挺好。 

图片


文 | 小树妈妈
来源 | 小树妈妈( id: tree2050)


工作中,我常遇到父母的求助。 

有一类求助很多,也比较典型。 

那就是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常常会感觉“管教”起来力不从心。 

无论是习惯、个性还是性格品质的成长,孩子的表现都大大超出了父母能“预料”的范围,他们还总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其实,很多孩子的变化,都是成长赋予他们的本能: 

孩子从较弱的婴儿,长到满眼好奇的幼童,再变成情绪化的青少年,最后长到强干的成年人,这其中有着很多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 

也就是说,无论父母怎么努力管教,孩子首先要遵循生命本能去成长 

纪录片《成长的秘密生活·最是少年时》,就揭露了孩子成长中身体、大脑、心理等内在和外在的惊人秘密。

图片

如果我们能充分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并顺应它,孩子在成长中就能少很多烦恼。

这样的孩子,也是幸运的。 

这部纪录片对我的启发很大,我也挑了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几点,分享给你们。

图片

图片

小学低年级

排名靠前的女生居多? 

纪录片一开始,就揭露了男孩女孩成长的不同步。 

在成长路上,女孩会很快“抢先”。

图片

到4、5岁时,女孩就已经比男孩有着更好的手眼协调能力了。

图片

语言方面,女孩也更善于沟通

这并不是女孩更聪明,而是科学数据显示:

女孩大脑中负责语言的区域,体积要比男孩大。

图片

这种生理上的“小领先”,能帮女孩更快地了解这个世界。

图片

在初入学时,女孩更容易成为班里的好学生。

而女孩这种更快地成长,也将刺痛很多小男孩的自尊心。

图片

这让我记起女儿2、3岁时的同龄玩伴棒棒。

两个孩子一般大,从小一起背古诗,背三字经,一起玩耍。 

但女儿说话比较干脆,她咬字清晰,逻辑清楚,凡事一讲就透。

初入小学,在规则方面适应得也很顺利。 

而棒棒作为同龄男生,虽然也很聪明,可好像处处显得“很闷”。

他很难一步get到大人的意思,做事还总“慢半拍” 

一位多年从事小学教育的老师也说:

在小学低年级,女孩们的整体优势都很明显。” 

造成这种差距的,不是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而是男孩女孩的生理差异。

图片

男孩女孩间的这种差距,在孩子们三年级左右,才会慢慢拉平。

所以,如果男孩们暂时“落后”,甚至信心不足时,我们就要沉住气,安抚男孩自尊的同时,也等他们慢慢赶上来。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建议:

男孩不宜早于6岁入学他说,男孩的发育往往迟于女孩,有些5岁男孩的语言能力甚至只相当于3岁半的女孩。


澳大利亚学者史蒂夫也曾在《养育男孩》中提到:

“男孩支配完成精细动作运动神经和认知技能的发育都迟于女孩,因此让男孩比女孩晚一年入学对他们大有裨益。

图片

“成年人的身体”

“少儿期的脑袋”

这时的孩子要格外关照

提到青春期,很多父母可能觉得距离自己的孩子很遥远。 

可纪录片中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

从前的孩子们,在13岁左右才慢慢进入青春期。

图片

而现在因为营养普遍良好,孩子们9岁就有可能进入“身体快速发育期”

图片

图片

也就是说,孩子们三四年级时,就有可能进入青春期了。 

这一时期,无论男孩女孩,身体都会朝成人快速迈进。

图片

可此时孩子们的大脑,适应了管理原来那个“幼小轻便”的身体,还来不及定制更完善的机制,去控制更大的四肢和更多的肌肉。 

这让会孩子的身体显得不如原来灵活

图片

图片

图片

记得我小时候,跑得特别快,体育课跑步总是数一数二。 

可到了五六年级,个子慢慢长高,身体也变壮后,跑步明显不如从前成绩好,当时我还很是懊恼了一阵。 

这种身体成长带来的“不适应”,会在一段时间内,干扰着孩子们。 

除了肢体不灵活,孩子们长到10岁左右,大脑的情绪情感发育也会滞后于身体。

图片

有时,成人会觉得,孩子无论从年龄上,还是身体上,都已经“长大了”,所以难免会用成人的思维和想法,去要求孩子。 

这时的孩子,往往长着“青春期的身体”,顶着“少儿期的脑袋”。 

他们的“内在”还没完全成熟。

面对突然生长的身体,孩子本身就觉得茫然无措,再加上成人对孩子“过难”的要求,很容易就会激起孩子的情绪。

图片

我们常常说“青春期叛逆”,其实,孩子这种“躁动多变”的表现,并不是出于本意,而是身体、大脑、情绪成长的种种不同步,让孩子很难做到“表里如一”。 

这就特别提醒父母们:

对待快速成长的孩子,一定要更加细心以及耐心。 

如果对此时的孩子要求过高过严,或者交流方式不对,很有可能更加激化孩子的情绪冲突,让成长期变成“叛逆期”。

图片

孩子的大脑

是怎样成长的?

儿童期的孩子,会收集很多信息。 

这些信息,来自生活、学习的各个领域。

图片

图片

每天收集这么多信息,会让孩子的大脑充满混乱。

图片

图片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幼年的孩子,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中,总容易“混淆概念”。 

而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他们的大脑会慢慢发育。 

孩子大脑的成长,不光是体积、重量的增加,大脑的“工作方式”也会发生很大变化。 

到10多岁,孩子们的大脑会展开了一项艰巨的任务: 

大脑将对所有的信息进行重组,把相同的信息归类到一起,并在最常用的区域间建立清晰的路径。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

大脑能更有效地工作,更加智能。

图片

我们大部分人十几岁时学到的知识,都能在余生保存下来,就是因为大脑的这个特性。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觉得了解到这一点,对孩子们积累经验、学知识特别有帮助。 

孩子小时候,大脑的成长主要是脑细胞上突触的增加。 

这段时间,让孩子多经历、多思考、多学习、多阅读,保证丰富的场景,刺激他们感知、思考、审美和想象的能力,孩子就能吸收更多的经验、积累更多信息。 

到青春期时,孩子的大脑会把这些丰富的信息,进行归类整理,让脑细胞之间的突触“互相搭上线”。

图片

图片

图片

所以,孩子青春期时,反复的学习、深入的思考、重复尝试探索,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为,每一次的深入思考或尝试实践,就会促进孩子大脑突触之间的连接。

这些对孩子的大脑的发育,对提升孩子的智慧,都意义非凡。

图片

图片

处理情绪

是对成长中的孩子

最严峻的考验 

作为成年人,我们会在冬季,或连绵的雨天,抱怨天气带来的“忧郁症”。

图片

可青春期的孩子,会在短短一天内,轮番上演各种季节性的情绪。

图片

图片

这是因为,虽然十几岁的孩子处理情绪的脑回十分发达,可他们仍没学会如如何控制情绪。

图片

这一时期的孩子,特别容易困惑、焦虑、百感交集,尤其是对待来自外界大众不认同的声音时。

图片

纪录片中,13岁的男孩丹尼·鲍曼,进入了一所新学校。 

他对自己的外表和形象,前所未有的在意起来,举手投足都想要展现某种完美。

图片

为了给同学们留下好印象,丹尼开始自拍并把照片发到网上。

图片

起初,他每天只是上传几张照片。

图片

后来,他开始每天上传十几张自拍照。

图片

有人开玩笑似的,针对丹尼的皮肤和鼻子,发表了负面评论。

图片

图片

图片

丹尼很不舒服,但渴望得到认同的心理越来强烈,他发展到每天上传上千张图片到网上。

图片

暴瘦了13公斤,还差点因此自杀。

图片

图片

丹尼被确诊为英国第一例自拍上瘾症患者,他不得不休学。

图片

经过系统治疗,在情感上学会了成长,丹尼才走出来。

图片

科学家们发现:

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因社会排斥体验到的挫折感,与危重疾病患者体验到的挫折感是相同的。

图片

图片

而从生理上说,再也没有再比这段时间给孩子的压力,更让他们疲于应对。

图片

图片

图片

所以,在应对孩子情绪问题,尤其是10多岁孩子的情绪问题上,父母们一定要耐心并精心。

图片

从害怕冒险的小孩,到勇于冒险、情感丰富的少年,孩子18岁左右时,大脑和身体才会同步。

图片

图片

这时,所有危险的胡闹,也会开始停止,孩子才会真正走向成年。

图片

图片

而这部纪录片,也从科学的角度警示我们父母们: 

养育孩子,绝不是只提供物质和教育条件那么简单。

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并顺应这种规律,才是真正的守护孩子成长。

 图片

▼▼

大家都喜欢看的干货文章

求翻牌

👉  陪孩子做这100件美好小事,足以治愈一生!

👉  你骂孩子,他不会停止爱你,但他会放弃爱自己。

👉  要你好看!我盘点了20部国产高分动画片,小长假也能寓教于乐

👉  孩子不愿意在幼儿园拉臭臭的理由,真是又可气又好笑!(附教娃'擦屁股'详细教程)
👉  孩子交不到朋友,可能是因为他太有礼貌了


顺应孩子成长规律
才是真正守护孩子成长
点个“在看”,转发分享给更多人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