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很多医生都不建议做核磁共振检查?你知道原因吗?

 知如海学无涯 2022-06-21 发布于内蒙古

刘女士,今年31岁且已婚已育,1年前体检时发现双乳增生,半个月前自觉右乳皮温升高且可触及肿物,遂前往医院就诊。入院后,刘女士先接受了体格检查。

文章图片1

结果为:体温36.7℃,右乳外上象限可扪及1个大小约4-5cm肿物,表面粗糙、边界清楚、质硬、活动欠佳,局部皮肤无凹陷、溃疡或橘皮样等改变,左乳未触及肿物,双侧乳头对称、无凹陷、无溢液。

另外,右侧腋窝可触及一个大小约为2cm的肿大淋巴结,活动度尚可,边界清楚,无压痛,左侧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在随后的实验室检查中,刘女士的白细胞值为11.9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78.3%,糖类抗原125值为52.8U/ml,血清免疫球蛋白值为683IU/mL,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初步诊断可能为乳腺癌。

文章图片2

为确诊,刘女士还需对乳腺部位进行影像学检查。在CT和核磁共振检查间,她选择了后者。

检查时,刘女士被推入核磁共振检查室,检查前她被要求摘下身上携带的所有金属物件。整个检查持续了将近半小时,结束后刘女士出现了头晕和胸闷的不适感。

检查结果为:右乳肿大,其内可见团片状异常信号影,边界不清;T2WI呈偏高信号,其内可见多发类圆形更高信号灶,T1WI呈等信号,其内可见多发类圆形低信号灶;DWI可见右乳病灶呈高信号,其内可见多发类圆形更高信号灶。

动态增强的时间-信号曲线呈速升平台型改变,动态增强的最后一期病灶有较为明显的不均匀强化,其内可见多发环形强化、中央不强化区域。

根据核磁共振结果,刘女士被诊断为乳腺癌,并接受了右乳区段切除术,然而,术后的病理检查结果却显示,其右乳乳腺组织呈慢性脓性炎,伴肉芽组织增生,应为肉芽肿性乳腺炎。刘女士被误诊,进行了过度治疗。

文章图片3

核磁共振是继CT后的又一新型影像检查手段,有不少患者认为核磁共振比CT更为先进,将它当作检查疾病的神器,就诊时会主动要求医生给自己做核磁共振。

殊不知,自核磁共振应用于医学影像检查后,像上述病例这样的误诊事件或者其他检查失败的案例在国内外时有发生。不到万不得已,很多医生并不推荐患者做这项检查。

本文就来介绍下核磁共振检查,探讨下这种检查方式的局限性。

一、核磁共振应用于医学影像检查的原理是什么?

核磁共振是一种利用原子核在磁场中的能量变化来获取核信息的技术。

其主要的工作原理是,原子核在进行自旋运动时会产生磁矩,这种磁矩在外加的恒定强磁场和高频电磁波的共同作用下,会进行重新排列,从而发生共振吸收特定频率的射频辐射。

文章图片4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用探测器检测原子核发生共振后产生的信号,然后输入计算机,经过数据处理转换在可视化设备上显示图像,这便是核磁共振成像。

人体各处的组织细胞含水量都不尽相同,只要可以探测到水分子的分布信息,就能够绘制出一幅比较完整的人体内部结构图像。

而氢原子是水分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核磁共振检查就是通过捕获人体内氢原子发生共振后释放的信号,来获取水分子在人体内的具体分布信息,从而实现对人体内部结构的探查。

文章图片5

患者在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时,要进入到特殊的磁场中,使体内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在无线电脉冲的激发下发生共振。

停止射频脉冲后,患者体内的氢原子核会按照某种特定频率发射出电信号,然后释放此前吸收的能量,电子接收器捕捉到这些能量信号后,再输入计算机,处理后就能获得检查部位内部结构的影像资料。

鉴于核磁共振检查的工作原理,它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缺点。也正是因为这些缺点,众多医生一般不会推荐患者做核磁共振检查。

文章图片6

二、核磁共振检查的缺点是什么?

核磁共振的缺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

1、耗时长

核磁共振检查一般需要提前几天预约,且每次只能检测一个部位,单次检测的时间约为20-30分钟,如果是多个部位,就必须先检查完一个部位后,再重新检查下一个部位。其耗时远超CT检查,极为消耗患者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有可能延误病情。

文章图片7

2、费用高

核磁共振检查的设备主要是由质谱仪、磁体柜、电子柜、梯度柜以及监视器等几部分组成。

这些设备本身的价格高达几百万,再加上使用时所需的人工成本、场地成本、电费以及后期的护理费用也很高,所以做一次核磁共振检查,费用高达几百元,是普通CT检查的好几倍。

而且核磁共振检查是按部位收费,如果需要同时检查多个部位,费用会更加高昂,很多患者都难以承受。

文章图片8

3、检查部位受限

核磁共振检查是通过激发患者体内的氢原子产生共振,从而捕获其释放的信号并转化成影像,所以想要进行核磁共振,水中的氢原子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人体某些器官,如肝脏、肺以及前列腺等,水分含量极少且组织结构严密,核磁共振反馈的图像不完整且信息堆叠严重,会影响对病情的分析,其检查效果远不如CT。

文章图片9

4、部分人群不适合

核磁共振检查设备正常运行时会产生强大的磁场,对金属有一定的吸附力。因此,体内装有心脏起搏器、支架等人工植入物或者其他金属异物的患者,不宜进行核磁共振检查。

核磁共振检查要求患者长时间待在比较封闭的环境中,同时还会产生很大的噪音和能量,患者很可能因此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甚至在检查结束后出现身体不适。前文病例中的刘女士,之所以在做完核磁共振检查后感觉头晕和胸闷,就是这样的缘故。

有幽闭恐惧症的患者,在封闭环境内会极为不安,甚至出现心慌、气短等不适症状,所以也不适合做核磁共振检查。

文章图片10

另外,在做核磁共振检查时,患者如果有纹身,纹身图案中的颜料会被加热,对皮肤造成刺激甚至灼伤。这种核磁共振的效果无法通过衣服进行遮蔽,在检查过程中,如果患者皮肤有任何的刺激或者灼烧感,就必须立即停止检查。

值得注意的是,核磁共振的图像数据非常复杂,而且部分疾病,例如某些早期肿瘤的核磁共振表现并不典型,需要结合其他临床症状进行下一步诊断。如果医生经验不足,就很容易发生误诊。

前文病例中的刘女士,就是因为乳腺癌的核磁共振表现并不具备特异性,且医生缺乏经验,没有结合患者的其他临床症状来做进一步诊断,所以才最终被误诊。

文章图片11

既然核磁共振有这么多的局限性,那是不是只做CT就好了?答案当然不是!

三、核磁共振检查有哪些优点?

文章图片12

作为一种新型影像学检查方式,核磁共振也有着CT不可比拟的优点。与CT相比,核磁共振检查没有辐射,不会对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造成放射性损害,相对来说安全性更高。

同时,与CT等其他影像检查方式相比,核磁共振具有成像参数多、扫描速度快、组织分辨率高以及成像效果清晰等优点。

医生可以通过核磁共振检查,快速准确地获得患者身体内部结构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以及其他任意切面的高精度立体图像。

文章图片13

核磁共振技术主要应用于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软组织、骨骼、关节以及盆腔脏器等部位的检查。它可以对这些部位的器官组织所发生的病变,进行精准定位和定性,尤其是对骨挫伤以及关节内软骨、韧带、骨髓、滑膜等处的病变具有非常高的诊断价值。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器械行业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进步。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出现,大大推动了医学影像检查领域的发展。

这种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脉冲激发人体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产生磁共振现象从而获得电子信号,经过数据处理后生成图像,以此对人体内部结构进行全方位高清成像。

文章图片14

然而,核磁共振检查存在耗时长、费用高、检查部位受限、部分人群不适合等缺点。另外,有些疾病没有典型的核磁共振表现,很容易被误诊。前文案例中的刘女士,就是这样被医生误诊而进行了过度治疗。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很多医生并不推荐患者做这项检查。

虽然有缺点,但核磁共振检查的优点也很明显。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患者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对核磁共振的成像原理及临床应用研究[J].侯超.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09)

[2]浅析核磁共振的原理及应用[J].韩斗升.求医问药.2011(07)

[3]浅析核磁共振MRI与CT的区别[J].谭建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6(33)

#健康真知计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