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一个善于消化委屈的人

 快乐英平 2022-06-21 发布于江苏

不管你承认还是不承认,生活、职场从来都是制造各种委屈的高手,而且它制造的委屈还多种多样:有的工作很辛苦,但却得不到领导的认可;有的自己辛辛苦苦做的项目,就要成功了,却被领导安排让其他人接手,被人下山摘了桃子;有的真心诚意为他人做了自己认为是好的事情,但他人却不买账。

面对委屈,不同的处理态度,会有不同的行为结果。有的人受点委屈,就哭天抹泪,还如同祥林嫂一般,见人就说“我们家的阿毛”;但也有的人面对委屈,即使是天大的冤枉委屈,也是“嚼嚼咽下”,一笑了之,超然待之,在委屈中修养自身。

委屈是可以消化掉的,不是别人帮你消化,而是自己消化。

善于消化委屈的人,大委屈会变成小委屈,甚至是变成没有委屈,而委屈则成为他前进路上的铺路石。

而不善于消化委屈的人,即便是小委屈,也会变成大委屈,并且深陷委屈中而不能自拔,委屈成了他前进路上的障碍物。

善于消化委屈,就要正视委屈。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相比于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惨淡的人生”、“淋漓的鲜血”,委屈又算得了什么?

正视委屈,委屈才会成为促使你茁壮成长的媒介。

善于消化委屈,还要接纳委屈。一个人只有吞得下生活、工作中的小委屈、乃至大委屈,才能拓宽人生的大格局,成就未来的辉煌事业。

看看珍珠形成的过程吧!一颗沙粒进入到蚌的体内,蚌觉得很不舒服,但它又无法把沙粒排出去。为了排除这种异物刺激引起的不适,它就本能地分泌出珍珠质把这颗沙粒一层一层地包裹起来,后来,这沙粒就变成了美丽的珍珠。

珍珠的形成过程就是消化“委屈”的过程。

不把委屈当作委屈。生活中、职场上,谁都没有避免遭受委屈的选择权。你觉得在处长那里受了委屈,但处长也许在局长那里受了委屈。既然谁都没有避免遭受委屈的选择权,那你最好不把委屈当作委屈。

如果你对委屈耿耿于怀,会越想越委屈,越委屈越郁闷,最后可能就会抑郁了。既如此,还不如索性放下委屈,以包容心吞下委屈。

吞得下委屈,才能成得了大器。一个人对委屈的包容度,决定了他的心胸襟度。

在佛界有一则故事:日本江户时代,有一个叫白隐的禅师。在他的寺院附近住着一家三口。一对夫妻和一个女儿。

这一天,这对夫妻发现未婚的女儿怀孕了。他们开始逼问女儿孩子的父亲是谁。女儿害怕讲出真相,男朋友会被父亲打死,就说这孩子是白隐禅师的。虽然这位父亲跟白隐禅师关系不错,但他还是怒气冲冲去找白隐禅师兴师问罪。

白隐禅师安静地听着这对夫妻对自己的辱骂。待他们辱骂够了之后,白隐禅师平淡地说:“是这样的啊!”

孩子出生后,这家人将孩子送给白隐抚养。白隐在他人讥笑嘲讽的声音中走门串户去给孩子讨奶水吃,关心照顾着那个孩子。

几年后,这件事情真相大白,孩子的亲生父亲找到了,这家人很惭愧,登门向白隐赔礼道歉,并要索回孩子。

白隐禅师把孩子交给了他们。

这孩子让白隐禅师平白无故躺枪,真是比窦娥还冤枉。白隐禅师不能不委屈。但白隐禅师面对委屈,却以包容的心态把委屈吞了下去,不能不令人敬佩。

委屈,既是对一个人心胸的考验,也是对一个人能力的砥砺。生命的锋芒会在磨砺中闪光,生命的花朵会在硎石上绽放。古人云:“苟逢辱而不惊,遇屈而不乱,几可任事矣!”一个人如果受到侮辱而不惊慌,遭受委屈而不慌乱,那他差不多就可以担当重任了。这是说的经历委屈的作用。

承受委屈,吞下委屈,并非是躺平、趴下,而是为了蓄势待发。【整理摘编:时英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