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营。正,正当也。营,军队驻扎的营地,有建设、营救之意。该穴名意指胆经的阳热风气在此散热缩合并化为天部的阳气。本穴物质为目窗穴传来的阳热风气,至本穴后,阳热风气散热缩合并化为阳气,阳热风气没有因冷缩而变为寒湿之气,本穴起到了正当维持天部气血运行变化的作用,故名。 【穴位位置】正营穴在头部,当前发际上2.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取穴方法】 1、正坐仰靠或仰卧位,在目窗后1寸,在头临泣穴与风池穴的连线上取穴。 2、正营穴位于头部,前发际上2.5寸,瞳孔直上。正坐仰靠取穴。 3、正坐或仰卧位。自头临泣向上量2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本穴。 特异性:足少阳、阳维之交会穴。 正营穴意义:胆经的阳热风气在此散热缩合。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阳气。 运行规律:吸湿冷降循胆经下传承灵穴。 【主治病症】正营穴主治头部疾患。如头痛、眩晕、齿痛、唇吻强急、呕吐等。现代又多用正营穴治疗神经性头痛、齿龈炎等。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眩晕;五官科系统疾病:牙痛,视神经萎缩;其它:呕吐。 【配伍应用】 配风池穴、头维穴、外关穴,有散风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偏头痛。 配颊车穴、下关穴、合谷穴,有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牙关不利,牙痛。 配风池穴、内关穴、印堂穴,有定眩止呕的作用,主治目眩,呕吐。 配阳白穴、太冲穴、风池穴治疗头痛、眩晕、目赤肿痛。 【刺灸法】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针刺方法:沿皮刺0.3~0.5寸。平刺0.5~0.8寸,局部酸胀。 艾灸方法:艾条灸5~10分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