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氢科学科研成果系列介绍之—— 光催化产氢新材料开发与抗癌应用

 菌心说 2022-06-21 发布于北京

氢科学科研成果

系列介绍

光催化产氢新材料开发与抗癌应用

领军人物

图片

何 前 军

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欧盟玛丽∙居里学者。长期从事纳米生物医用材料研究,开辟了“纳米气体医学”研究领域,国际上首次提出了“氢热疗法”和“氢气-空穴联合疗法”的概念。在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100多篇,h指数55,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交叉学科领域)和具有终身影响力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曾荣获欧盟玛丽∙居里国际引进人才奖、中科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中国新锐科技人物奖等奖励。现担任《Medical Gas Research》和《Chemical Synthesis》杂志副主编,担任国际氢分子生物医学会理事、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氢分子生物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图片

应用领域

图片

递送氢分子的纳米生物医用材料主要应用于肿瘤治疗、组织修复、代谢调控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

技术简介

图片

发展了一种近红外光催化产氢的医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包括:Z型结构SnS1.68-WO2.41纳米催化剂和钾/碳共掺杂氮化碳等),通过“氢气-空穴联合疗法”高效抑制肿瘤生长。

图片

技术优势

图片

只需注射催化剂并在肿瘤部位照射近红外光,即可在瘤内高效产氢。不需要携带任何毒性抗癌药物,通过催化产生的氢气和空穴即可有效捣毁肿瘤微环境,从而达到高效抑癌的目的,避免了对正常组织造成毒副作用。

图片
图片

技术水平

图片

相比于常规的光催化产氢材料,开发的新型近红外光催化产氢纳米材料不需要携带任何牺牲剂,能够源源不断地、可持续地、可控高效产氢,最大化了氢分子的抗癌效率。该技术在本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图片

技术成熟度

图片

目前已完成细胞和小动物水平的抗癌有效性评价和生物安全性评价。

图片

参考文献与原文链接

[1]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 12, 1345. 

https:///10.1038/s41467-021-21618-

[2] Advanced Materials, 2021, 33, 2101455. 

https:///10.1002/adma.202101455

统稿编辑| 王 慧

审核校对| 金 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