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公历6月21~22日交节。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古人说:“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 《夏至後初暑登连天观》 宋代:杨万里 登台长早下台迟,移遍胡床无处移。 不是清凉罢挥扇,自缘手倦歇些时。 《夏至过东市二绝》 宋代:洪咨夔 涨落平溪水见沙,绿阴两岸市人家。 晚风来去吹香远,蔌蔌冬青几树花。 《夏至》 宋代:范成大 石鼎声中朝暮,纸窗影下寒温。 踰年不与庙祭,敢云孝子慈孙。 《咏廿四气诗 夏至五月中》 唐代:元稹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龙潜渌水穴,火助太阳宫。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 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 《夏至日作》 唐代:权德舆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夏至后苦雨四首 其二》 明代:潘希曾 江雨晴难得,炎风郁不宣。 湿蒸藏久药,润透读残编。 避漏移床遍,通明捲幔偏。 滁阳二年客,入夏欠相便。 《夏至日雨》 宋代:袁说友 烟暝千岩木,溪明一带楼。 片云封旧恨,急雨罥新愁。 节又匆匆过,诗从轧轧抽。 病躯无耐暑,老鬓不禁秋。 《夏至日对雨简子约弟》 明代:皇甫汸 麦风吹雨夜萧骚,诗兴朝来似省曹。 占日正逢南陆候,朝天应想北宸劳。 祠临泰畤陈琮璧,路出汾阴驻羽旄。 莫以淹留虚从事,后车题赋待枚皋。 《夏至日喜雨漫吟》 明代:郭之奇 昨夜天河浪几掀,朝来玉女倾洗盆。 云生石路离离黑,雾压峰头冉冉惛。 采芜怨女持筐返,徂隰悲农绕树喧。 解颜相劝逢耕侣,不惮泥濡探水痕。 欢呼远入幽人耳,萝薜萧森气染门。 虽无尺地沾时泽,亦许苍凉出废园。 我有馀心寄碧蒹,未秋得露倚流翻。 因兹偶际天地解,遇雨之吉岂徒言。 《夏至日雨中游园》 明代:陈达 时当夏至不闻雷,剩有霏霏雨熟梅。 旋摘园茶烹石鼎,满㪺泉水涤山罍。 云横远岫形如画,风送啼猿响若孩。 怪底笔端多窘涩,由来万卷未淹该。 《夏至日翊文携两小娃过镜园赏荔酌在藻轩得十四盐》 明代:邓云霄 荔林红若焰,莫助火云炎。 岁觉一阴长,人逢二妙兼。 腰纤摇弱柳,歌细逗疏帘。 何物能消暑,盘中绛雪甜。 《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 宋代:陈与义 微官有阀阅,三赋池上诗。 林密知夏深,仰看天离离。 官忙负远兴,觞至及良时。 荷气夜来雨,百鸟清昼迟。 微风不动苹,坐看水色移。 门前争夺场,取欢不偿悲。 欲归未得去,日暮多黄鹂。 《夏至日衡阳郡斋书怀》 唐代:令狐楚 一来江城守,七见江月圆。 齿发将六十,乡关越三千。 褰帷罕游观,闭閤多沉眠。 新节还复至,故交尽相捐。 何时羾阊阖,上诉高高天。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唐代: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夏至日祀阏伯于开元宫前三日省中斋宿三首》 宋代:魏了翁 书生只惯野人庐,谁识潭潭省府居。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微阁上四厨书。 《夏至避暑北池》 唐代: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夏至这天,白天最长,从此以后,夜晚时间渐渐加长。还没来得及实施自己的计划,却已经忧虑气候的变化冷暖的交替了。 城墙高耸,城门紧闭,树木葱翠,绿荫静寂。翠绿的鲜竹尚且含粉,池塘里的荷花已经开始散发阵阵的清香了。在这里可以抛却烦恼忘掉忧愁,终日对影举着华丽的酒杯畅饮。 《夏至过东市》 宋代:洪咨夔 插遍秧畴雨恰晴,牧儿顶踵是升平。 秃穿犊鼻迎风去,横坐牛腰趁草行。 《夏至雨霁与陈履常暮行溪上》 宋代:杨万里 夕凉恰恰好溪行,暮色催人底急生。 半路蛙声迎步止,一荧松火隔篱明。 《夏至对雨柬程孺文》 明代:张正蒙 堂开垂柳下,默默坐移时。 岁序一阴长,愁心两鬓知。 雨檐蛛网重,风树雀巢欹。 惆怅无人见,深杯空自持。 古人说:“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 本文整理:国学府邸 |
|
来自: shineboy1 > 《国学府邸 每天 新天地等》